针灸配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5例

针灸配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5例

张中发(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152-02

笔者应用针灸配合舍曲林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50例,所有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无明显失语及意识障碍,无癫痫、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病史,能完成各项观察评分,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中)“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郁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排除功能性精神障碍、内源性抑郁症、精神活性物质和成瘾物质所致神障碍等其他原因所致抑郁症,并排除合并全身严重性疾病及既往有抑郁症病史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2±6.2岁,平均病程25±6.5个月;平均HAMD评分22.5±5.2分。对照组男4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7.1±7.2岁,平均病程26±7.1个月,平均HAMD21.9±4.9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HAMD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性脑卒中的西医常规治疗(调整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还可选用降糖、降血脂对症治疗。对照组:舍曲林(一片含量50毫克),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晨服,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选穴:太冲(双侧)、合谷(双侧)、三阴交(双侧)、百合、印堂。选用30号1-2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运针1次,每天一次,连续针刺5天,停针2,共治疗6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应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分别在治疗前、后运用HAMD量表对患者进行测定。

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HAMD量表疗效评分标准,治疗后6周分别给予HAMD评分,下降<25%,25%-50%、51%-75%和>75%分别作为无效、进步、显著进步和痊愈标准。中医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情绪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基本稳定;有效:部分症状好转,情绪稍有改善;无效:症状及情绪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75例,痊愈35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75例,痊愈20例,显著进步26例,进步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4.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75例,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值分别为22.5±5.2分、9.5±2.2分,对照组75例,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值分别为21.9±4.9分、14.8±3.7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痛3例,恶心1例,食欲减退2例。

讨论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PSD属于中医郁症的范畴,其病机为风、痰、瘀、火相互搏结导致气血郁滞不畅,肝失调达而情绪低落,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针刺太冲、合谷、三阴交、百合、印堂等穴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以改善抑郁症状。针刺治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调整大脑皮层中枢兴奋和抑郁过程,使脑内神经突触间各种神经递质趋于平衡;可扩大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脑血流灌注。本组研究表明,舍曲林联合针灸治疗PSD,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组间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标签:;  ;  ;  

针灸配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