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氮不仅是生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元素。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保护性耕作及土壤碳氮研究成为了目前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小麦、玉米是河西绿洲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间作是河西绿洲灌区重要的多熟种植模式,为了解单作与小麦/玉米间作体系土壤碳氮变化规律,本文通过2011年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甘肃农业大学武威试验站布置的实验,分别研究了施氮N0、N140、N221、N300(折合纯氮0、140、221、300kghm-2)对秸秆覆盖下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和小麦/玉米间作收后土壤碳氮的影响,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秸秆覆盖农田中,同一施氮水平下,单作小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单作玉米次之,间作玉米带较低,间作小麦带最低,单作小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比单做玉米、间作玉米带和间作小麦带高3.8%和1.1%、4.1%和6.7%、9.4%和8.8%。2.在秸秆覆盖小麦/玉米间作体系农田中,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当施氮量>140kgNhm-2时,土壤有机碳有下降趋势,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全氮含量不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化。3.在秸秆覆盖小麦/玉米间作体系农田中,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00-120cm土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300kgNhm-2硝态氮积累量单作小麦增加9.3kghm-2,单作玉米增加10.3kg hm-2,间作小麦带增加1.3kghm-2间作玉米带增加4.1kghm-2。在同一种植模式下,施氮量对除60-8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明显外,其余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含量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最高,为5.47mg·kg-1,60-8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低,为1.81mg·kg-1而在80-1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增加而缓慢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5.单作小麦中,在一定施氮范围内,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会降低,施氮221kgNhm-2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单作玉米和小麦/玉米间作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300kgNhm-2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寒旱区玉米生长特性对不同覆盖措施的响应[J]. 灌溉排水学报 2013(02)
- [2].洛阳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效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3)
- [3].我国小麦与玉米产量对地面覆盖的响应[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4].不同保土截留措施对巢湖地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5].秸秆覆盖保水剂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07)
- [6].关于农业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阐述[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6)
- [7].冬前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温度和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9)
- [8].秸秆和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6(02)
- [9].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和作物增产效应述评[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7)
- [10].旱作农业秸秆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2)
- [11].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7)
- [12].秋季玉米秸秆覆盖对丘陵旱地小麦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5(06)
- [13].秸秆覆盖条件下黑土区不同土层土壤全氮分布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0)
- [14].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J]. 北京农业 2010(21)
- [15].互助县覆盖灌木造林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16].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1)
- [17].秸秆覆盖对桃—大豆套种地表径流及N、P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 [18].秸秆覆盖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变化规律[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12)
- [19].不同覆盖方式下春玉米田水量平衡及产量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4)
- [20].半干旱区南果梨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 2009(01)
- [21].不同覆盖材料及旱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 [22].秸秆和地膜覆盖方式对春小麦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4)
- [23].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2)
- [24].秸秆覆盖对山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 2016(05)
- [25].秸秆覆盖夏玉米不同生育期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06)
- [26].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呼吸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5)
- [27].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2)
- [28].秸秆覆盖与保水剂对土壤结构、蒸发及入渗过程的作用机制[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5)
- [29].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5)
- [30].不同保水措施对烟地土壤水分及烤烟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9)
标签:秸秆覆盖论文; 种植模式论文; 施氮论文; 有机碳论文; 全氮论文; 硝态氮论文; 籽粒产量论文; 水分利用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