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序列选择。探讨正常胰腺血流灌注的情况。探讨PWI在胰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健康志愿者28例,每例间隔24小时分别采用FLASH 2D与VIBE序列进行胰腺灌注成像,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图像的信噪比(SNR);在主动脉及胰腺头、颈、体、尾部各划定一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各ROI的时间—信号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计算各ROI的峰值时间、最大斜率等,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得胰腺灌注值的差别;分别比较两种方法中胰腺各部位的灌注值差别。2.采用VIBE序列对38例胰腺炎患者进行PWI检查,急性胰腺炎15例,慢性胰腺炎23例。比较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之间灌注值的差别。3.采用VIBE序列对67例胰腺占位患者进行PWI检查,其中恶性病变34例(包括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腺癌24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10例,肿块型胰腺炎4例。比较各种占位性病变和正常胰腺之间灌注值的差别,判断PWI对鉴别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能力。结果:1.28例采用FLASH 2D进行正常胰腺磁共振灌注成像,其中胰头11例、胰颈12例、胰体及胰尾各17例。28例采用VIBE进行正常胰腺磁共振灌注成像,全部胰腺包括在扫描范围内。二种方法所得TTP分别为23.71±3.15、23.66±3.14,SS分别为30.34±3.59、30.41±3.3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LASH 2D和VIBE图像的SNR分别为55.71±11.44、111.52±29.35,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2.正常胰腺头、颈、体、尾各部位TTP分别为24.33±3.74s、23.82±2.14s、23.75±3.94s、23.47±2.40s,SS分别为30.23±4.66、29.69±3.39、31.02±2.54、30.83±2.60,各部位之间TTP、S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急性胰腺炎(AP)、慢性胰腺炎(CP)的TTP分别为36.80±3.48s、79.67±13.55s,SS分别为24.07±0.86、19.32±5.37,AP、CP与正常胰腺之间灌注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4.胰腺假性囊肿的灌注曲线呈一近似水平线,未作TTP、SS计算。胰腺内分泌癌2例,样本量小,未单独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岛细胞瘤、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的TTP分别为57.74±15.23s、86.46±35.23s、20.70±2.66s、140.24±24.14s、82.66±20.52s,SS分别为7.65±3.07、20.73±5.36、53.64±5.60、16.10±2.20、19.14±6.05。除了胰岛细胞瘤与正常胰腺的TTP之间、实性假乳头状瘤和肿块型胰腺炎的TTP、SS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占位性病变之间及其与正常胰腺两两之间的TTP、SS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VIBE序列可以实现全胰腺薄层灌注成像,灌注结果可靠。磁共振灌注成像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