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结构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

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结构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

浙江建盛市政园林有限公司浙江诸暨311800

【摘要】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桁架结构是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的施工结构形式,其中转换层施工时整个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对这一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才能够根本上保证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施工达到标准。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这一结构的施工工艺以及技术等进行简要地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的施工主体部分就是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以及转换层的施工等。笔者主要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主,详细地阐述桁架式转换层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1、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总体面积为13万㎡,总体高度为100m,地上和地下的层数分别为31层和2层。其中地下结构主要是以停车场为主。地上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主要是商场,第三层主要是以转换层形式为主,四层以上都是住宅楼。主体结构是以剪力墙结构为主,转换层的部位主要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结构。桁架的总体高度、跨度等分别为5m和12m,共有12榀。其中上弦主梁截面面积为1.2×2.6m。其中下弦主梁的截面面积达到1.2×1m,桁架结构中的混凝土等级为C40,楼板结构属于现浇混凝土板。

2、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2.1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桁架结构主要是有上弦和下弦主梁等部分构成。主梁部分和现浇板之间进行了相互地连接,其节点位置的钢筋比较密集,不能随意地进行绑架和安装。另外,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钢筋混凝土桁架的高度为5m,浇筑量为60m³,主要的重量为17t,另外,无论是竖向的荷载还是桁架的模板,在支撑的过程中,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2.2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的各个构件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气温过高则会直接影响到转换层结构构件的体积大小。对于桁梁的主梁部分来说,最大的尺寸为1600㎜×2300㎜。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程度较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裂缝现象的重视。

3、钢筋工程施工

3.1在施工中,采用套筒挤压机械的连接接头的形式是比较常见的,主要的部位就是桁架的梁体,斜、立杆等。每一根钢筋的接头都应该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同时梁柱的内侧结构不能低于2m。

3.2钢筋绑扎顺序应该严格地按照工程的施工情况来进行明确。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不同的施工阶段。首先,施工人员对柱子钢筋进行绑扎,然后进行立杆钢筋的设置,搭设支架比较重要,然后穿过主梁的底筋、面筋以及斜杆上的钢筋结构。然后进行扎柱、斜杆以及梁柱节点的设置。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可以进行各种箍筋、梁筋以及板筋的绑扎和设置。

3.3钢筋保护层控制

第一,梁体的底部结构应该使用30㎜的小块花岗岩,然后按照具体的间距来设置垫层结构。第二,梁体的中部应该多设置钢筋结构,然后用直径为25㎜左右的段钢筋来将其隔开。第三,底板采用的是细石混凝土块,主要是按照科学的间距来进行垫设。第四,梁体和主体结构主要采用的是铁丝形式来进行绑扎,最终形成一个厚度为30㎜的混凝土土块结构。第五,板双层配筋结构主要是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进行设置撑筋结构。

4、混凝土施工

4.1在桁架式转换层结构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程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工程形式。在具体的施工中,进行施工缝的预留主要是为桁架立杆形式以及支撑系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平台。通常情况下,水平施工缝都会被设置在标准高度为10m的位置。然后进行整体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上弦主梁主要是根据设计单位的具体要求来设置施工缝,在浇筑成型之后,标高段的混凝土就可以进行连续地浇筑。

4.2混凝土工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各种材料的配比。保证配比工作达到一定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不仅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还可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地选择。一般来说,水、水泥、砂石的配合比分别为0.25:1:1.8。在材料中还应该加设一定的防水剂、减水剂以及缓凝剂等各种外加剂。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和易性。

4.3混凝土浇筑

第一,浇筑混凝土时,组织2台混凝土输送泵和l台塔吊,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水平施工缝。一次浇筑混凝土至14.950m标高处。安排三班运转,连续作业。第二,浇筑混凝土前1d对模板进行清理。将模板内杂物吹扫干净,并对模板进行湿润。第三,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若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第四,新老混凝土接头处,先填30-50mm厚的同配比去石子砂浆。

4.4混凝土养护

4.4.1混凝土浇捣完毕后保留梁柱侧模不拆。保留时间7~10d。

4.4.2浇捣楼板混凝土过程中,应及时在浇完的板面满铺一层麻袋,浇完一块铺一块,在混凝土板面能上人行走时开始铺设,铺设的麻袋需浇水,在养护期内麻袋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4.4.3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5、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

5.1模板支撑施工

5.1.1转换层下部支撑体系保留及加固

(1)保留转换层下面两层(第一、二层)支模架不拆,增加部分剪刀撑和斜撑,同时在梁下适当加设树撑或筏撑(可调节支撑)。满堂支模架加设剪刀撑和斜撑,支撑的纵横向间距不超过4.5m。(2)负一层顶撑设置:因转换层大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施工荷载较大,需要通过荷载传递,由其下面的多层梁板来分担。为确保安全,在已拆模的负一层还要适当加设部分顶撑,即对±0.00楼板加撑。

5.1.2模板材料选用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结合市场材料供应情况,同时考虑施工质量要求及方便施工,该工程模板工程采用支撑体系、模板板材、木方材料、其他辅助材料(覫14mm对拉螺栓、50mm×50mm×5m垫片、覫14mm(尾径)杉树或可调节钢管支撑)等。

5.2模板施工

5.2.1木方间距:柱、立杆、斜杆和梁侧模内空间距为120~150mm;梁、斜杆底模内空间距为100~120mm,板底模内空间距为150~200mm。

5.2.2柱及立杆采用定型模板,外箍采用8号或6号槽钢和覫14mm对拉螺栓,槽钢和对拉螺栓沿高度方向的间距不超过400mm。利用满堂支模架作为水平支撑,水平支撑不得少于上、中、下3道,水平支撑高度方向间距不大于1400mm。梁及斜杆宽度控制采用14姗对拉螺杆,纵横向间距均不超过覫500mm。螺杆两端均加2个螺母紧固。垫片采用50mm×50mm×5mm规格。另外,由于转换层不宜留孔洞,对拉螺杆一次使用(不设穿螺杆用的套管)后留置在混凝土中。

5.2.3梁底模铺装时,按2‰起拱。

6、总结

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目前在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尚缺少经验。该工程项目组通过技术攻关和精心施工,保证了质量,取得了经验及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工程从竣工交付使用至今未出现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韩智辉,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05)

[2]石龙生.建筑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

[3]吴菲.大面积空心楼板施工质量管理控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4(12)

[4]孙艳鸽,王晓玲,蔡振英.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12)[5]李红阳.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

标签:;  ;  ;  

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结构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