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论文题目: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刘文杰

导师: 周向军

关键词: 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研究。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最伟大的革命导师,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细致地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可以说,正是因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使得列宁在理论上创立了列宁主义,在实践中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也就证明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性,所以,研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我们认识、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由导论和正文构成,正文又分为四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列宁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介绍了关于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现状,说明了研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最后介绍了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正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条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也是特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有以下三个: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分裂,俄国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得以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以下四个:具有优良的天赋,宝贵的革命自觉性,适宜的知识结构,特殊的革命经历。 正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把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成熟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反思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在这四个时期逻辑地发展和升华的。 正文第三部分,分析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列宁论何为马克思主义,列宁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列宁论何为马克思主义这部分中,主要分析了以下内容: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定义,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结构,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特征,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在列宁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部分中,主要分析了以下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条件

(一).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客观条件

1.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 共产主义运动陷于分裂

3. 俄国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二).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1. 优良的天赋

2. 高度的革命自觉性

3. 优化的知识结构

(1) 深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2) 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4. 特殊的革命经历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一).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期

(二).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成熟期

(三).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期

(四).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反思期

三、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容

(一). 列宁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定义

2.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1).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机制

(2).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

3.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结构

4.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5.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7.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二). 列宁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1. 学习马克思主义

2. 坚持马克思主义

3. 应用马克思主义

4. 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D]. 王临霞.东北师范大学2017
  • [2].有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研究[D]. 孟丹丹.东北师范大学2017
  • [3].有机马克思主义:范式构架与理论识断[D]. 国吉.吉林大学2017
  •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D]. 李健.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17
  • [5].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在中国的实现研究[D]. 耿瑶.太原科技大学2016
  • [6].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D]. 李莹.上海师范大学2017
  • [7].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研究[D]. 孟丽荣.云南师范大学2017
  • [8].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研究[D]. 李雪.湖南师范大学2016
  • [9].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 于海洋.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 [10].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意义[D]. 王亚茹.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6

相关论文

  • [1].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 郭鹏.山东大学2007
  • [2].浅论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D]. 王超.吉林大学2005
  • [3].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 李炜.华中师范大学2005
  • [4].列宁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现实意义[D]. 向加吾.湖南师范大学2005
  • [5].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D]. 徐向周.山东大学2005
  • [6].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思想[D]. 刘伟.中共中央党校2000
  • [7].风云变幻今抚昔[D]. 潘广辉.山东师范大学2001
  • [8].列宁政治教育思想探析[D]. 陈利霞.山东师范大学2002
  • [9].列宁关于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思想及现实意义[D]. 肖文清.湖南师范大学2004
  • [10].浅论列宁的旧知识分子政策[D]. 唐洋.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