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区叶道涡压力脉动研究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区叶道涡压力脉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混流式水轮机的不断发展,陆续发现除尾水管涡带和卡门涡这些熟知的影响水轮机稳定运行的水力振动外,还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水力不稳定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叶道涡。当水轮机偏离最优工况时,在转轮叶片间可以看到有一连串的涡束沿着两个叶片间流出,这就是叶道涡。叶道涡起源于偏离最优工况后转轮上冠进口处的脱流。在高水头时(以设计水头为界),脱流发生在上冠叶片进口的背面,此时的叶道涡可以称之为高水头叶道涡,或背面进口边(上冠)叶道涡;低于设计水头时,脱流发生在叶片正面进口边,此时的叶道涡可称之为低水头叶道涡或正面进口边叶道涡。从叶道涡产生的水力原理看,与尾水管涡带一样,所有混流式水轮机偏离最优工况后,必然要发生叶道涡。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叶道涡分散在各个叶道内,难以形成合力,对稳定运行威胁不大。但是,当叶道涡发展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形成比较粗大的涡带,而且叶道涡的尾部相当不稳定,噪音比较大,可能会影响机组稳定运行。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混流式机中由叶道涡诱发的压力脉动进行了研究。在与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合作的实验研究中,针对原型水轮机和模型水轮机,在小流量工况下,采用应变电测法,测得了转轮叶片上的应变、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由实验结果可知,当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叶片上的应变频率不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测得的应变频率等于由叶道涡诱发的压力脉动的频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在部分流量工况下(导叶小开度区),计算了包括导叶、转轮、尾水管在内的模型水轮机的内部流场。计算结果证明,叶道涡起源于流体进入转轮时偏离设计冲角的脱流,发生在靠近上冠转轮叶片的背面,确定了在转轮内部的压力脉动主要是由叶道涡诱发的,叶道涡频率为转轮的转动频率。将叶道涡与尾水涡进行比较,发现叶道涡诱发的压力脉动虽然振幅稍低,但是频率比较高。实验与计算同时证明了叶道涡的频率等于转轮的转动频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混流式水轮机叶道涡的实验研究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装置
  • 2.2.1 实验台
  • 2.2.2 应变片及粘接剂
  • 2.2.3 叶片压力脉动测量存储设备
  • 2.3 防水及粘接工艺
  • 2.3.1 粘接工艺研究
  • 2.3.2 防水工艺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流动基本方程和数值计算方法
  • 3.1 基本方程
  • 3.1.1 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 3.1.2 湍流模型
  • 3.2 网格技术
  • 3.2.1 结构化网格技术
  • 3.2.2 非结构化网格技术
  • 3.2.3 滑移网格技术
  • 3.3 控制方程的离散
  • 3.3.1 空间离散
  • 3.3.2 时间差分格式
  • 3.4 代数离散方程的求解
  • 3.5 混流式水轮机中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方法
  • 3.5.1 水轮机中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
  • 3.5.2 水轮机中动静干涉流动的计算方法
  • 第4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4.1 实验对象
  • 4.1.1 原型水轮机参数
  • 4.1.2 模型水轮机参数
  • 4.2 数据存储仪的安装
  • 4.2.1 原型水轮机数据存储仪安装
  • 4.2.2 模型水轮机存储仪安装
  • 4.3 应变片布置
  • 4.3.1 原型水轮机应变片布置
  • 4.3.2 模型水轮机应变片布置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4.1 原型水轮机结果分析
  • 4.4.2 模型水轮机结果分析
  • 4.5 本章结语
  • 第5章 混流式模型水轮机的数值计算
  • 5.1 研究对象
  • 5.2 数值计算
  • 5.2.1 网格划分
  • 5.2.2 计算方法
  • 5.2.3 边界条件
  • 5.2.4 计算方法验证
  • 5.3 结果分析
  • 5.3.1 非转轮区监测点结果分析
  • 5.3.2 转轮区监测点结果分析
  • 5.4 本章结语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区叶道涡压力脉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