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

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

论文摘要

人的存在,是身体与灵魂的双重存在。一个完整的人不只有心灵,还有身体;不只有大脑,还有双手;不只有理智,还有情感;不只有知识,还有行动。完整的人是德、智、体、美,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人,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人是教育的目的,身体是人及其生命的重要一维,因而关注人之身体是教育的必然使命。我们的身体也只有依靠教育的引导与培育才能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身体如一枚楔子深深地嵌入教育过程中的始终,参与教育意义的生成。只有通过身体的卷入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只有通过身体的展现与折射,教育的效果才能体现。然而,受“抑身扬心”、“重心轻身”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之身体问题一直在教育中被忽视、被边缘化。人们往往从维护健康的角度去认识身体,从生理学、解剖学的意义上去理解身体,而忽视了学校中身体的教育意义。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在身心对立的前提下,以约束和律戒身体作为出发点,这就造成了身体与知识的分离、与心灵的割裂,教育偏重认知——思维一面,而忽视人身体的存在,忽视对身体及其感受、体验、行为习惯等的培养。身体的教育意蕴并没有引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足够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逐渐成为诸多研究领域的热点,围绕身体问题衍生出诸多学术领域,如“身体哲学”、“身体社会学”、“身体美学”等等。而最应该对人之身体进行关注的教育学却对此视而不见。这不禁要使人追问,我们的身体究竟在教育中处于何种位置?教育应当如何关注身体才能使人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以人之身体作为研究的视角,从对身体的解读出发,通过对身体在教育历史和教育现状中的考察,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回答教育如何关注身体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使身体重回教育理论的视野之中,以实现真正意义上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识读人之身体。这一部分首先梳理、分析了中西方哲学中的身体理念,在此基础上对身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身体是不同于肉体的,它既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联系人与世界的媒介,是自我的展现。然后从生理、心理、哲学和社会四个层面对身体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第二部分,教育视野中的身体。考察了中外教育史中重“身”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审视了教育现实中的身体,指出当今教育中身体被遮蔽和被过分张扬的现状,并对教育中的身体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身体的教育意蕴,身体对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教育方式、教育资源,以及师生关系和生命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第三部分,基于人之身体的教育重建。探索教育如何关注人的身体,主要从树立整全的身体观;加强体育、劳动和艺术教育;关注情感体验;重建身体与知识的关联以及实施人性化的纪律管理几个方面来论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识读身体
  • (一) 身体理念的历史考察
  • 1. 西方哲学语境中的身体理念概述
  • 2.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身体理念梳理
  • (二) 身体的内涵
  • 1. 身体是人之身心统一体
  • 2. 身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
  • 3. 身体是人与世界联系的媒介
  • 4. 身体是自我的展现
  • (三) 身体的多层面分析
  • 1. 生理层面:身体是人欲望的来源,消费的对象
  • 2. 心理层面:身体是人情感与意识的发生场和表演场
  • 3. 哲学层面:身体是人获得认知和智慧的源泉之一
  • 4. 社会层面:身体是人与各种关系的反映
  • 二、教育视野中的身体
  • (一) 身体的教育历史考察
  • 1. 西方教育史中的身体
  • 2. 中国教育史中的身体
  • (二) 教育中的身体现状审视
  • 1. 被遮蔽的身体
  • 2. 被过分张扬的身体
  • (三) 教育视野中身体问题的归因分析
  • 1. 西方哲学身心二元对立的影响
  • 2. 工具理性的僭越和消费主义的膨胀
  • 3. 标准化考试的弊端
  • 4. 现代知识的控制
  • 5. 规训化教育的在场
  • (四) 人之身体的教育意蕴
  • 1. 身体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 2. 身体是教育效果的外在展现
  • 3. 身体力行是实现教育过程的有效方式
  • 4. 切身经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 5. 身体促进师生主体间性关系的实现
  • 6. 关注身体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生命关怀
  • 三、基于人之身体的教育重建
  • (一) 树立整全的身体观
  • (二) 加强体育、劳动和艺术的教育
  • 1. 回归体育真谛,张扬生命活力
  • 2. 落实劳动教育,养成心灵手巧
  • 3. 重视艺术教育,培养艺术冲动
  • (三) 关注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 1. 唤醒情感体验是身体回归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 2. 利用身体语言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 (四) 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教育关联
  • 1. 调动多感官参与教育教学
  • 2. 重视然会知识的教育力量
  • 3. 促进知识的实践应用
  • (五) 实施人性化的纪律管理
  • 1. 祛除过多束缚,寻求纪律与自由的平衡点
  • 2.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五四文学与十七年文学:迥异的身体观[J]. 知识经济 2008(12)
    • [2].欧美身体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2)
    • [3].对“身体教育”的再认识[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 [4].身体、医学与文化——对中医学身体观研究意义的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 2014(10)
    • [5].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09)
    • [6].中西方体育文化背景的观念差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0)
    • [7].论中西历史中的身体遭遇[J]. 中国文学研究 2011(04)
    • [8].身体的线索:文艺复兴时期体育缺席的哲学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 [9].身体视域下高校健美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0].庄、孟“辟杨墨”新探——兼论儒道身体观之差异[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批判与建构:霍桑文学作品中的身体观[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3)
    • [12].精神信仰下的身体资本:再论霍桑文学作品中的身体观[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0)
    • [13].中西身体观:身体之于道德建构的历史与逻辑[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05)
    • [14].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1)
    • [15].《黄帝内经》身体观之四象限说[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16].身体观视域下我国古代休闲体育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1)
    • [17].中医身体观的理论建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8].身体观视域下太极拳的哲学意蕴[J]. 体育科学 2015(02)
    • [19].身体观视域下中国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20].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八极拳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 [21].中医和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以梦为中心[J]. 现代哲学 2010(03)
    • [22].先秦儒家身体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蕴[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10)
    • [23].传统武术对青少年身体的规训与救赎[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24].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身体践行的文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 [25].体育教育视域下身体的实践反思与价值诉求[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04)
    • [26].“马拉松热”的社会学隐喻[J]. 体育学研究 2018(05)
    • [27].身体·革命·理想——评张炜新作《独药师》[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
    • [28].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西体育思想比较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15(05)
    • [29].身体:一个遗产关键词的东西方对话[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4(01)
    • [30].身体的哲学研究综述——以西方身体哲学为视角[J]. 四川体育科学 2013(01)

    标签:;  ;  ;  

    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