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原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溃疡颗粒,雷贝拉唑,叁联疗法,消化性溃疡
酶原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顾勇,陈颢[1](2019)在《溃疡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叁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溃疡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叁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其对胃蛋白酶原、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Hp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叁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溃疡颗粒,2组均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对比2组的有效率、Hp根除率,检测胃蛋白酶原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78.33%,随访1年后治愈患者中复发率分别为5.56%、24.00%,以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且不易于复发(P<0.05);与对照组45.00%的根除率比较,观察组的Hp根除率高达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丙二醛(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18.33%,以观察组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溃疡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叁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利于提高Hp转阴率,促进溃疡面修复,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且不易于复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高彬彬,杨宾,李晓琼[2](2019)在《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胰蛋白酶原-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胰蛋白酶原-2是一种与胰腺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利用其实现对胰蛋白酶原-2的快速、灵敏、简便的定量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及即时检验具有重大意义。在本研究中,以胰蛋白酶原-2抗体作为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以叁电极体系作为信号转换元件,构建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胰蛋白酶原-2进行定量检测。在构建过程中,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借助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上,通过金纳米颗粒对抗体的吸附作用可以实现响应信号的放大,从而有效提升灵敏度。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构建过程进行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传感器在胰蛋白酶原-2浓度为2.0-5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4,检测限达0.65 ng/mL。此外,研究还对传感器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估,传感器对在样本中的胰蛋白酶原-2回收率为103.3%-110.5%。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胰蛋白酶原-2的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02期)
王春[3](2018)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叶酸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两组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免疫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清胃泌素17、PGⅠ水平均显着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PGⅡ水平显着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CD4~+T、CD4~+T/CD8~+T均显着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CD8~+T显着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治疗较叶酸单独治疗更能有效改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罗春生,宋丽,王月香,席燕,刘红阳[4](2017)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胃力康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测定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反流症状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反流症状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显着,且能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及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13期)
武明云[5](2017)在《消积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酸分泌和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积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酸分泌和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影响。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从基础研究入手,运用现代实验和检验的方法,通过不同药物组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酸分泌和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影响,观察消积颗粒的疗效,从实验角度验证消积颗粒对小儿积滞化热证脾胃功能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小儿胃肠疾病的优势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SPF级,4周龄,体重(20±2)g,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4只(A组)、模型对照组12只(B组)、消积颗粒组12只(C组)和清热化滞颗粒组12只(D组)。雌雄各半,分开适应性喂养3天,空白对照组(A组)给予常规饲料,生理盐水按照0.2ml/10g灌胃,每日2次;模型组(B、C、D组)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特制饲料,自制浓度为52%牛奶溶液按0.2ml/10g灌胃,每日2次,并腹腔注射盐酸阿托品0.02mg/只(配成0.1mg/ml),每日2次;各组均自由摄食和饮水,连续7天造模。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及体重、肛温、饮食量、饮水量。造模组小鼠的体重增加速度渐渐缓慢,饮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肛温升高,且有脘腹胀满,躁动不安,粪便干结等表现,与临床积滞化热证患儿的症状相似,统计造模前后的体重、肛温、饮食量、饮水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造模成功;A组和B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0.2ml/10g灌胃,C组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设消积颗粒等效剂量组0.14g/10g,D组给予为清热化滞颗粒0.029g/10g,配好浓度后均按0.2ml/10g灌胃。各组小鼠每日2次,用药1周。一周疗程以后,所有小鼠禁食不禁水24h,称量各组小鼠体重,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摘眼球取血,标本由无菌干燥管收集。以3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4℃保存待检。脱臼法处死动物,取出胃,收集胃液于刻度离心管,以3000r/min离心15min,吸取上清液进行胃液分析。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用滴定法测定胃液酸度。结果:(1)正常组小鼠无异常躁动,体重稳定增加,饮食饮水正常,活动度良好,毛发明亮润泽,大便正常;模型组小鼠在造模3天后,可见烦躁不安,频繁抓鼻等动作,毛发黄灰,润泽度差,小鼠易扎堆蜷缩,体重增长较慢,进食量偏少,大便干结,频频饮水,造模1周后以上述症状加重,直至干预后诸症逐渐缓解;(2)药物干预治疗后,与空白模型组比较,D组小鼠烦躁症状和抓鼻动作有所减轻,摄食量和体重略有增加,毛发润泽度、光亮度好转,大便逐渐变为软便;C组小鼠偶见烦躁不宁及抓鼻动作,摄食量和体重增加明显,饮水量良好,毛发润泽光亮,大便基本正常。与B组相比,C、D组体重增长快(P<0.05);与D组相比,C组体重增长快(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肛温降低(P<0.05);与D组相比C组肛温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饮食量增加(P<0.05);与D组相比C组饮食量增加(P<0.05)。(3)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与A组相比,B组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增高(P<0.05);C组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含量高于D组(P<0.05)。(4)胃酸总量的比较:与A组相比,B组小鼠胃酸分泌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胃酸分泌量增高(P<0.05);C组小鼠胃酸浓度含量高于D组(P<0.05)。结论:(1)积滞化热模型小鼠在疾病过程中存在肠胃运动功能的减弱,与胃酸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量减少有关;(2)消积颗粒对积滞化热证有治疗作用,同时可增强肠胃运动功能,提高胃液酸度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3)消积颗粒治疗积滞化热的疗效优于清热化滞颗粒。(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30)
张丽辉[6](2016)在《抗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抗体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GP2)抗体对于炎症性肠病(IBD)、IBD亚型及其与克罗恩病(CD)病变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发表文献的时间截止2016年4月,起始时间不限,全面搜索抗GP2抗体(anti-GP2)诊断IBD的研究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QUADAS2)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Disc1.4及Stata软件统计分析anti-GP2鉴别炎症性肠病IBD与非IBD、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以及判别CD病变部位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计算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文献,IBD患者3041例,其中CD患者1724例、UC患者1317例、健康人群869例、非IBD肠道疾病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抗GP2抗体IgG(anti-GP2-IgG)鉴别诊断IBD与健康人群的合并敏感度0.165、特异度0.962、阳性似然比4.582、阴性似然比0.845、诊断比值比5.526、AUC=0.4703。抗GP2抗体IgA(anti-GP2-IgA)鉴别IBD与健康人群的AUC=0.6769。抗GP2抗体IgG/IgA(anti-GP2-IgG/IgA)鉴别诊断IBD与健康人群的合并灵敏度0.167、特异度0.964、阳性似然比5.222、阴性似然比0.843、诊断比值比6.356、AUC=0.8430。(2)anti-GP2-IgG/IgA鉴别诊断IBD与非IBD肠道疾病的合并敏感度0.196、特异度0.920、阳性似然比2.322、阴性似然比0.883、诊断比值比2.742。(3)anti-GP2-IgG鉴别诊断CD与UC的合并敏感度0.233、特异度0.949、阳性似然比3.936、阴性似然比0.800、诊断比值比5.147、AUC=0.5628。anti-GP2-IgA鉴别诊断CD与UC的合并敏感度0.139、特异度0.982、阳性似然比6.289、阴性似然比0.887、诊断比值比7.539、AUC=0.7788。anti-GP2-IgG/IgA鉴别诊断CD与UC的合并敏感度0.236、特异度0.946、阳性似然比4.309、阴性似然比0.805、诊断比值比分另5.623、AUC=0.6944。anti-GP2-IgG/IgA对判别单纯结肠型CD(L2型)与小肠受累型CD的合并敏感度0.301、特异度0.902、阳性似然比2.689、阴性似然比0.774、诊断比值比4.017、AUC=0.5836。结论:本文是第一个评价anti-GP2诊断IBD准确性的Meta分析,由于其灵敏度低,不适合作为IBD的筛查指标,然而,其高度特异性有助于IBD与非IBD以及IBD亚型的鉴别诊断,同时对于判别CD病变部位有一定指导意义,小肠受累型CD这类抗体阳性率更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1)
朱义芳,郭元彪,陶传敏[7](2016)在《酶原颗粒蛋白16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部位及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酶原颗粒蛋白16(ZG16)是1994年在胰腺酶原颗粒中发现的一种分泌性糖蛋白,该蛋白主要位于胰腺的腺泡细胞、肝细胞以及从胃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杯状细胞内,且表达部位不同的蛋白发挥的功能也不同。截至目前,对该蛋白的功能认知甚少,现有的功能研究主要指向调控蛋白分选、真菌识别、离子传导。酶原颗粒蛋白16在胰腺、肝脏、胃肠道等部位的正常(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6年05期)
樊高薇[8](2015)在《枳术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浆胃动素、促胃液素、胃蛋白酶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拟在临床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枳术荣胃颗粒对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症状体征、胃镜的萎缩程度、病理的萎缩、肠化程度、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疗程结束后的症状复发的情况,以及对血浆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寻找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有效治疗方法和方案,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组给予枳术荣胃颗粒(枳实,炒白术,陈皮,姜半夏,木香,八月札,莪术,茯苓,大腹皮,炙甘草)。两组治疗均以12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疗程结束后12周随访。服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各测定1次指标,共2次,观察结束后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9%;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②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9.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③内镜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④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⑤Hp清除率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79%;对照组临床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⑥血浆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MOT、GAS、PGⅠ、PGⅠ/PGⅡ都显着增加(P<0.01)。在改善患者GAS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1)。在改善患者的MOT、PGⅠ、PGⅠ/PGⅡ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⑦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尿及大便常规,并进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⑧疗程结束后12周回访症状是否复发: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对照组有6例病人出现胃脘部不适,两组随访时和治疗后经检验,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时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时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治疗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症状复发率小于对照组。结论:①枳术荣胃颗粒对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枳术荣胃颗粒能够明显改善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③枳术荣胃颗粒能够明显改善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改变。④枳术荣胃颗粒能够明显清除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⑤枳术荣胃颗粒能够明显调节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浆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的水平。⑥枳术荣胃颗粒能够减少、防止脾虚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的复发,而且临床运用安全可靠,可为理想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血流、抗肿瘤等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学院》期刊2015-04-30)
袁飞[9](2014)在《咳嗽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功制备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在祖国医学肺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动物实验的相关技术,通过对模型小鼠一般情况、肺组织变化及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的高低等情况综合分析,进而从实验的角度来验证咳嗽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的疗效,探讨咳嗽颗粒对模型小鼠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理论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用健康的4周龄昆明种SPF级别小鼠42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雌雄分笼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32只,模型组小鼠用烟熏法进行造模,烟熏4周后随机从雌、雄小鼠中各取1只进行肺组织切片观察,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病理改变提示造模成功。再次分组把模型组30只小鼠依据数字表法分为空白模型组10只、小儿肺咳颗粒组10只、咳嗽颗粒组10只,然后进行灌胃干预治疗,正常组与空白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小儿肺咳颗粒组给予小儿肺咳颗粒混悬液灌胃,咳嗽颗粒组给予咳嗽颗粒混悬液灌胃。灌胃1周后进行取材:①将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②取小鼠右肺中段部分进行肺组织切片观察。结果:①正常组小鼠无咳嗽症状,体重增加平稳,进食水正常,活动自如,毛发光亮润泽,大便正常;模型组小鼠在造模1周后,偶见咳嗽、抓鼻等动作,毛发黄灰、光泽差,小鼠喜扎堆蜷缩,体重增长较慢,进食偏少,大便稀糊状,烟熏4周后以上症状加重。空白模型组小鼠用生理盐水干预后诸症状无缓解;小儿肺咳颗粒组小鼠药物干预治疗后咳嗽减轻,体重增加,毛发有好转,进食一般,大便为软便;咳嗽颗粒组小鼠药物干预后偶见咳嗽、抓鼻动作,体重增长较快,进食水良好,毛发有光泽、略有灰暗,大便基本正常。②肺组织切片示:正常组小鼠支气管内膜纹理清晰、结构完整,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无炎性细胞、浆液渗出;空白模型组小鼠的支气管管腔有浆液、炎性细胞渗出,部分支气管管壁结构破坏,大部分上皮细胞出现坏死、甚至脱落,周围组织出现小静脉扩张、瘀血肿胀明显,杯状细胞增生;咳嗽颗粒组与小儿肺咳颗粒组小鼠肺组织内有小量炎性细胞浸润,管壁结构完整,纹理稍粗糙,周围组织可散见小静脉轻度充血肿胀。③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与正常组相比空白模型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降低(P<0.05);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小儿肺咳颗粒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增高(P<0.05);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咳嗽颗粒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增高(P<0.05);咳嗽颗粒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浓度高于小儿肺咳颗粒组(P<0.05)。结论: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在病程中存在胃功能减弱的现象;②咳嗽颗粒对肺部的慢性炎症有治疗作用,同时可增强胃功能;③咳嗽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小儿肺咳颗粒。(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学院》期刊2014-04-30)
张鑫,胡佳,徐婷,张燕[10](2013)在《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GP2)是抗胰腺腺泡抗体(PAB)的主要自身抗原,主要表达于胰腺腺泡细胞及小肠滤泡上皮之间的M细胞,在宿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细菌相关的黏膜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有关抗GP2抗体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的研究中,引出的问题比得到的答案更多。此文就GP2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消化病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酶原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胰蛋白酶原-2是一种与胰腺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利用其实现对胰蛋白酶原-2的快速、灵敏、简便的定量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及即时检验具有重大意义。在本研究中,以胰蛋白酶原-2抗体作为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以叁电极体系作为信号转换元件,构建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胰蛋白酶原-2进行定量检测。在构建过程中,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借助戊二醛的交联作用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丝网印刷电极上,通过金纳米颗粒对抗体的吸附作用可以实现响应信号的放大,从而有效提升灵敏度。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构建过程进行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传感器在胰蛋白酶原-2浓度为2.0-5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4,检测限达0.65 ng/mL。此外,研究还对传感器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估,传感器对在样本中的胰蛋白酶原-2回收率为103.3%-110.5%。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胰蛋白酶原-2的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原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顾勇,陈颢.溃疡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叁联疗法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2].高彬彬,杨宾,李晓琼.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胰蛋白酶原-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生命科学仪器.2019
[3].王春.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罗春生,宋丽,王月香,席燕,刘红阳.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颗粒对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促甲状腺激素、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5].武明云.消积颗粒对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胃酸分泌和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6].张丽辉.抗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抗体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6
[7].朱义芳,郭元彪,陶传敏.酶原颗粒蛋白16在消化系统中的表达部位及功能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
[8].樊高薇.枳术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浆胃动素、促胃液素、胃蛋白酶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
[9].袁飞.咳嗽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
[10].张鑫,胡佳,徐婷,张燕.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