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平
[摘要]文章介绍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验积累与分享”的内涵及其作用,分析了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借鉴“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科研成果等方面,逐步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经验积累分享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是教育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料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教育资源的合成,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技术规范等多方面,要求“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
一、“经验积累与分享”的内涵及其作用
“经验积累与分享”(AES,AccumulatedExperienceSharing)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独创的一个知识管理新概念,是将该院师生共同参与研发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建成知识库,包括项目的研究、设计、制作、调试、每一个步骤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都保存在统一的知识库中,成为项目工作者和师生员工的共享资源[2]。简而言之,它是“经验积累—分享—应用—再积累”的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目前,南洋理工学院已有2500多个大项目储存于知识库中,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这样不仅便于师生在后来的工程项目中方便、快捷地得到帮助,同时避免重复劳动,大大提高该院工程技术开发的效率。
二、“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借鉴“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不断探索和建立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库
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改革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3]。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进行系统化整理与总结,形成了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种植类专业的“教学工场”模式。该模式以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和园林技术专业为代表,以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为实训场所,按照植物的生长季节和农事生产要求,组建技能项目实训的工场式教学环境,在真实的植物生长环境中,进行真做、真干,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训练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4]。
2、创意设计类专业的“创作工作室”模式。该模式以园林规划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代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校企合作建立“创作工作室”,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内容,学生作品直接融入社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以课程建设为手段,建立课程开发的资源库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手段。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课程的开发和技能项目的改进,建立课程开发的资源库。
1、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建好精品课程交流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能够很好地运用“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将《园林树木》、《植物保护》和《作物栽培》等3门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组织培养》等7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课程涉及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电子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本课程教师团队的合作外,还组织各课程负责人之间的交流,分享各自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并将申报精品课程的注意事项和有关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等,汇编到精品课程建设的交流平台上,供其他重点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参考,从而有利于提高重点课程建设的质量。
2、建立项目课程开发的经验知识库,提高项目课程开发的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注意观察和研究政府各种人力开发的需求策略,通过商议、参观、考察或工业项目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的课程或对已有课程的调整修订;同时,积极跟随科技的发展,与世界著名学院保持联系,以确保课程的先进性[5]。这样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南洋理工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不断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开发项目课程,每门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包括项目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目前,该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织编写项目课程的配套教材《水稻生产技术》、《小麦生产技术》、《植物保护》等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3、建立专业技能项目开发的经验知识库,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各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重新整合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专业技能项目开发的经验知识库,编写专业技能包。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织相关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技能项目,将专业技能包分为3篇:第一篇为专业基础技能包,包括“植物生产环境调控”和“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等2项;第二篇为专业岗位技能包,包括“水稻生产技术”、“小麦生产技术”、“油菜生产技术”、“特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种子生产与质量检验”等6项;第三篇为专业拓展技能包,包括“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农产品营销”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项。这些技能包中的每项技能项目不但有正确的操作步骤,还有操作时的注意点和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专业技能包有利于师生在仿真教学实训平台上,进行重复操作和训练,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目前,该院组织编写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技能包》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资源库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三种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
1、基于工作情境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法。即首先构建学习情境,把教学内容置于工作过程中,再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分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即把课程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包括职业岗位要求、工作程序、操作技术、情境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小麦生产技术》课程以小麦生长过程为主线,分为六个工作项目:小麦播前准备、小麦播种技术、小麦出苗分蘖越冬期田间管理、小麦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小麦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和小麦的收获与贮藏等。
3、基于典型植物生产的承包式教学法。即在作物生产的教学工场内,学生承包一定面积的农田,参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农产品收获与贮藏,直至农产品的销售等过程,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水稻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等全过程的生产,不仅在生产过程中,系统地运用新技术,而且还生产出“有机大米”产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生产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项目教学、师生承包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
(四)以师生互动平台为载体,建立共享教学经验资源库
借鉴“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将教师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结果,共享在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里,建立公共教学经验资源库。
1、收集教学名师教学资料,建立公共教学资源
由于教学名师多年担任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将这些教学名师的讲稿、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共享到校园网络教学资源中,供全校师生共享。这样既有利于青年教师、外聘教师的备课,又有利于他们腾出时间和精力,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内容,从而提高备课质量,丰富讲授内容;同时也可供学生自学时参考。
2、开展专业教研活动,共享教学经验资源
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教研活动,教师能够把各自的观点、教学心得、课后体会等进行相互交流,共享教学经验,达到自我提升、相互促进、提高效率、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将每次专业教研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共享到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里,有利于相互借鉴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开展师生交流,共享教学相长的经验资源
通过网络互动、座谈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收集学生所提出的合理建议,总结教与学中的经验教训,并将师生交流的结果,放入到校园网知识库中,有利于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管理思想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等,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以教学科研成果展示为立足点,建立教学科研成果的资源库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各系部都有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厅,设有奖杯陈列室,并借助于投影、电脑、平板电视、喷绘等,展示本系部的特色。各实验实训室都有操作流程、产品说明、安全警示标记等。在走廊上都装饰了与该专业相关的图案,处处建立教学成果知识库[6]。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借鉴“教学成果知识库”的理念,将教学科研成果和师生创新成果,共享在校园内各类宣传平台里,建立教学科研成果的资源库。
1、建立教师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按教学科研项目,将教学科研成果和科技开发经验上传到“知识管理库”中。目前该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已建成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省部级教改成果11项;所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等。这些教学科研成果均在校园网、报刊、杂志,以及校园宣传栏中展示,有利于共享成果。
2、建立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平台
每年,每届学生都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生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注意事项等,都有一定的规范,可将这些规范上传到相关的校园网络上去。
通过成果展示平台,共享各种教学科研成果,营造“经验积累与分享”的氛围,有利于开展各种培训,介绍自己的教学成果;有利于起到示范作用,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有利于起到辐射作用,应用自己的教学成果。
总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
当然,借鉴“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并不是说经验至上,更不是提倡经验主义。在珍惜和重视实践经验的时候,只有保持经验的统一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才是鲜活的经验,才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并能使“前经验结构”永远处于解构、扩展、重建的过程之中[6]。所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要建立全面的教学网络资讯机构,教师要能随时享受网上服务,有效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讲稿、教学课件等新信息、新成果,作为校园网络的教学资源与他人分享,构建一个共同分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只要善于借鉴经验和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更新经验和有所创新。
注:
[1]陈军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本资源库建设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18-119.
[2]黄天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验积累与分享”之我见[J].现代企业文化,2009.29:240-241.
[3]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黄树,杨景波.南洋理工学院经验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62-164.
[5]经贵宝.借鉴创新超越[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林苏.南洋理工的创新型技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14-115.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12400
(责任编辑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