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

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骨病科73521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症30例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交替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例(占16.67%),显效12例(占40.00%),有效10例(占33.33%),无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良好,疗效持久稳定。

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而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减肥已成为国内外医疗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针灸减肥作为疗效确切而无毒副作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成果[1]。目前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祖国医学对于治疗此症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毫针、耳针、、电针、腹针、穴位埋线等。笔者于2014年至2018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观察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的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临床体会加以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我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肥胖病程3~15年;体重60~85.5kg。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减肥治疗方法。

1.2诊断标准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中所确立的肥胖症诊断标准。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疾病引起肥胖。成人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者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者属重度肥胖。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平方(m);18.5≤BMI≤22.9为正常;23≤BMI≤24.9为肥胖症前期;25≤BMI≤29.9为I级肥胖症;BMI≥30者为Ⅱ级肥胖症。腰围(腰部周径WC):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者,可认为是肥胖。腰臀比(WHR)=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大于0.72为肥胖症。

1.3治疗方法

1.3.1取穴

腹部主穴取脐周八穴:天枢(双侧)、滑肉门(双侧)、梁门(双侧)、水分、阴交;背俞穴取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

辨证配穴:

①脾虚湿阻型加阴陵泉、足三里、丰隆;

②胃肠实热型加足三里、曲池;

③脾肾阳虚型加气海、命门、足三里;

④肝郁气滞型加太冲、血海、足三里;

⑤阴虚内热加太溪、照海、关元;

⑥随部加减:腰部肥胖者,可加带脉;臀部肥胖者加环跳;下肢肥胖者可选用伏兔、髀关、丰隆、上巨虚;上肢肥胖者可选用臂臑、肩髃、曲池、手三里。

1.3.2操作

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采用一次性医用埋线专用针,把0~3号医用羊肠线剪成长1~2cm的线段若干,浸泡在0.9%生理盐水内备用。将羊肠线放入针内,以针芯推动肠线,垂直进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缓缓边推针芯边退针管,把羊肠线留在穴位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5s~30s以防出血,胶布固定即可。同时嘱患者当天晚上勿洗澡,保持针孔清洁;避免吃辛辣食物;局部有轻度肿胀、痒感或体温轻度升高(<37.5℃)属正常反应,无需处理。

每2周埋线1次,脐周埋线和背俞埋线交替进行,3次为1个疗程。

1.3.3注意事项

①低脂、低糖、低盐饮食。

②早餐必食,以适量牛奶,谷物为主;中餐日常饮食,以谷类、蔬菜及少量瘦肉为主(要求8分饱);晚餐可将饮食量减至最低限度,以少量蔬果为主。

③禁止一切含糖、酒精、咖啡因、茶碱饮料。

④饮水未刻意要求,建议喝温水。

⑤运动: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每日走路40-50min,不提倡运动时产生喘息、大量出汗、明显心慌的锻炼方式。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学术研讨会”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近期临床痊愈:体重下降>88%或BMI接近26-27。显效:体重下降30%-70%或BMI下降≥4;有效:体重下降25%-30%或BMI下降≥4-<4;无效:体重下降未达到25%或BMI下降未达到2。

2.2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例(占16.67%),显效12例(占40.00%),有效10例(占33.33%),无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

3讨论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和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总因多吃、贪睡、少动,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可致肥胖;或由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痰饮、水湿内停,蓄于肌肤腠理,造成肥胖;或由于胃肠腑热,食欲偏旺,消谷善饥,多食而生浊脂;或由于肝气郁结,剋伐脾胃,运化受损,郁而增肥;或由于中老年以后,肾气渐衰,气不化水,五脏六腑功能减退,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蓄积,引起肥胖。由此可见单纯性肥胖症的直接原因虽为“饮食不节,入多于出”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但其内在原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中主要与脾、胃、肝、肾、大小肠相关,尤以脾胃失常为关键。其主要病机有脾虚湿阻、胃肠实热、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西医学认为与遗传、精神神经、内分泌、神经、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因素使摄入能量过多或消耗能量过少,多余的能量除了以肝糖原、肌糖原形式贮存以外,脂肪就成为多余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长期能量代谢障碍可引起肥胖。

运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穴位上来讲,主穴用脐周八穴及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具有理肠导滞,通调腹气的作用;梁门为胃经的穴位,具有和胃气、化湿浊、理中焦、消胀满的作用;滑肉门为胃经的穴位,具有调理胃肠,化湿祛浊的作用;水分、阴交为任脉的穴位,具有通调水道,利尿消肿的作用;脾俞、肝俞、肾俞,能固本补肝肾,使阴液阳气得充,阴阳相济,瘀血难生,痰浊难成;胃俞、三焦俞,能健脾益气,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输布正常。脐周八穴和背俞穴相结合治疗,使脾胃调和,运化正常,水谷精微输布正常,痰湿消去,血脉畅通,脏腑调和,自然使肥胖患者体内多余脂浊消散,体重减轻,从而达到减肥强身的目的。

配穴上来看:脾虚湿阻型配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加强健脾化湿,化痰消浊的作用;胃肠实热型配足三里、曲池加强清胃泻热,通利肠腹的作用;脾肾阳虚型配气海、命门、足三里加强健脾益肾,温阳化气的作用;肝郁气滞型配太冲、血海、足三里加强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作用;阴虚内热配太溪,照海,关元加强益气滋阴,清退虚热的作用;同时加以随部配穴,疏通四肢经脉,调和全身气血。诸穴共用可有健脾胃,利肠腹,化痰浊,消浊脂之功,使肥胖患者气血阴阳失调状态恢复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二是,从经络上来看,穴位埋线减肥以任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腧穴为主。任脉调节全身阴经的经气,又为“阴脉之海”之称,循行于胸腹,可调阴经,通气血。胃经分布于头面部、胸腹、下肢的前外侧面和足部,以调和脾胃,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第一侧线上,大体依相应脏腑位置高低而上下排列,主一身之表,是脏腑阳气输注的部位,可调脏腑的阴阳,通行气血。三经相合治疗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基于《内经》、《难经》“从阳引阴”、“阴病行阳”的朴素观念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三是,从刺灸方法上来讲,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发展和延伸[2],是根据经络理论与现代生物全息论,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神经定位理论,将可吸收性羊肠线植入人体穴位内的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初期刺激强,可以抑制脏腑阴阳偏亢,后期刺激弱,可以补益脏腑阴阳的不足[3],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4];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不通过胃肠吸收,不需要肝肾解毒,不损伤肝肾功能,是一种健康的治疗方法[5]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良好,具有安全、简便、治疗次数少、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适用性强等优点,必将具有推广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孙凤岷,刘志诚,王沂争等.针灸减肥及其对水盐代谢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6,21(2):19.

[2]刘玲玲,李智红.针刺加穴位埋线治疗青年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14-15.

[3]李健,田宝刚.辨证取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6(6):43.

[4]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

[5]朱英,莫小勤.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病68例[J].陕西中医,2010,30(2):209-211.

标签:;  ;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