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官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产儿,多感官刺激,经口喂养护理
感官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1](2019)在《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经口喂养前先提供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经口喂养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出院时体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引入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可显着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促进体质量增加。(本文来源于《临床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姜俊红,吴德[2](2019)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 00%,对照组为5. 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兰继军,张艳楠,杜娟[3](2019)在《智障青年托养中心感官刺激游戏设计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智力障碍青年感官发展较为迟缓,感官刺激游戏能够通过游戏促进其感官能力的发展,为认知发展奠定基础。其设计框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原则及实施流程。在实施前需确定参与人数、课程实施场地、活动材料等。整节课程包括暖身活动、过渡活动、主题活动和退出活动四个阶段。针对托养中心的智障青年特点,在实施感官刺激游戏课程时,应注意明确活动流程及规则、认识到过程比完成活动本身更有价值、积极关注学员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社区心理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左瑞霞[4](2019)在《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儿童孤独症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医学科四病区于2018年08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5)和常规组(n=45),常规组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行多感官刺激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本院采用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定量表)、ABC(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以及CAB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PEP-3评分、ABC评分以及CABS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PEP-3评分、ABC评分以及CABS评分均有一定改变,且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儿童孤独症患者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谭婷婷[5](2019)在《多感官刺激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多感官刺激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干预效果,为乳腺癌化疗患者全面康复提供方便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化疗且存在认知障碍并抑郁的123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平均每组各41人。对照组进行乳腺外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1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与治疗基础上实施视听训练,视听训练采用北京智精灵公司研发以数字化网络为平台,将脑功能锻炼与社交游戏相结合的康复训练系统,本研究基于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殊症状,与相关专家探讨后最终选择“似曾相识”、“判断方向”、“听汉语图练习”、“举棋不定”和“精打细算”为视听训练内容。实验组2在实验组1视听练习基础上增加嗅觉、触觉刺激组成多感官刺激训练,嗅觉刺激分为记忆嗅觉刺激和睡眠嗅觉刺激,而触觉刺激又分为实物触摸刺激和头皮穴位按摩。实验组1和实验组2每天统一时刻进行视听训练,以患者入院7天和出院休养21天为一个周期,从化疗第叁周期开始,经过叁、四、五、六共4个周期的训练,每周干预7天,每天干预20分钟。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4个周期后对叁组患者进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II)、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评估认知和抑郁。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叁组间同一评分独立样本水平比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叁组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1)叁组患者干预前后RBMT-II得分比较:干预前叁组患者RBMT-II各维度及总分1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4周期后实验组2除了信封项,其余11项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除定向、日期外其余10项及总分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叁组患者干预前后执行功能的比较:干预前叁组患者BADS各维度及总分7项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期后实验组2在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修订六元素及总分5项均高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实验组1在干预后除时间判断、动物园路线图,其余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2的多感官刺激训练和实验组1的视听训练对患者的执行功能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多感官刺激训练效果更佳。2叁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干预前叁组患者SD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4周期后叁组患者SDS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实验组2抑郁总分低于实验组1和对照组,实验组1抑郁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院内常规心理护理和视听训练对患者抑郁情绪是有用的,但多感官刺激训练对乳癌患者的抗抑郁效果更好。结论 1干预后对照组的记忆和执行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说明随着化疗周期延长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越发严重。2视听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记忆和执行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抑郁情绪有缓解作用;且多感官刺激训练效果优于视听训练。图0幅;表12个;参160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3)
刘传海[6](2019)在《商丘高速交警立体化举措预防疲劳驾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随着天气转暖,因“春困”导致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为保障高速公路平安畅通,河南省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持续推进“声光电”预警提示和“听视触”感官刺激,作为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恶劣天气预警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大队辖区未发(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期刊2019-03-26)
付薇嘉[7](2018)在《基于感官刺激的铁路客运站无障碍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障碍设计,是国家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发展迅猛的时期,行动不便的人越来越多,对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提出新的挑战。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我国目前的建筑无障碍设计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坡道、标识、卫生间等物质环境的合理化设计上,并未涉及从感官刺激出发,统筹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方法。本研究旨在尽可能的为残疾人排除在建筑中所面临的障碍,选取其中人流量大、影响力强,无障碍矛盾较为突出的铁路客运站建筑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失能人士在铁路客运站中所面临的障碍,了解失能人士的感官优势和劣势,以失能人士的视角,将刺激感官的设计手法融入空间设计中,展开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并结合铁路客运站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无障碍设计策略,突破常规的无障碍设计方式,丰富和拓展无障碍领域的研究深度。无论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是依靠自身感官了解周围环境,不同类型的失能人士具有不同的感官障碍,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融入更多刺激感官的设计手法,有利于建筑适应各种失能人士的使用。重视失能人士仅有的感官,最大程度的给于刺激,不仅是维护其感官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无障碍设计方法,对于失能人士来说,具有独立自主、信息获取便利、安全可靠又不失尊严的优点。这样一种设计思想,既是为失能人士实现环境无障碍化作出的贡献,也是为创建无障碍化社会付出的努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8-12-24)
[8](2018)在《为期两年teamLab Planets TOKYO盛大开展! 7大主题同时刺激视、听、触觉感官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今最红的艺术天团,teamLab任何规模的展览绝对都可以造成轰动。而继2016年东京台场的"DMM.Planets Art by teamLab"之后,这次他们的"超巨型互动空间展览"——"teamLab Planets TOKYO DMM.com"也从今年7月份在东京丰州展览空间开展,甚至还将会一路展到2020秋季。(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11期)
任灵敏,杜为博,袁丽娜[9](2018)在《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与行为能力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国外多感官刺激疗法已在儿科疾病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尚无大量干预性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探究多感官刺激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01-2018-02-28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资料进行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3版(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3,PEP-3)、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EP-3量表中认知(t=2.085,P=0.041)、语言理解(t=2.370,P=0.021)、语言表达(t=3.458,P=0.001)、大肌肉(t=2.680,P=0.010)、小肌肉(t=2.305,P=0.025)、模仿(t=2.240,P=0.029)、沟通(t=4.253,P<0.001)和体能(t=2.109,P=0.039)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ABC量表总分为(51.97±8.96)分,低于对照组的(70.12±9.94)分,t=7.429,P<0.001;干预后观察组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为(2.32±0.33)分,优于对照组的(2.59±0.37)分,t=2.983,P=0.004。结论多感官刺激治疗可改善孤独症患儿PEP-3量表、ABC量表及CARS量表活动水平指标评分,提高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及行为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周晓红[10](2018)在《高危儿神经行为测评及早期多感官刺激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高危儿进行神经行为测评(NBNA)及多感官刺激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无任何脑损伤疾病为正常组;患有可能导致脑损伤疾病高危儿30例为干预组,予干预治疗;另患有可能导致脑损伤疾病患儿30例为非干预组,不予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3组NBNA评分和治疗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NBNA评分的变化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正常组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N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N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较非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NBNA可以作为指导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治疗的依据之一,早期干预,多感官刺激治疗可以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7期)
感官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 00%,对照组为5. 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官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9
[2].姜俊红,吴德.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9
[3].兰继军,张艳楠,杜娟.智障青年托养中心感官刺激游戏设计与实施[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9
[4].左瑞霞.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9
[5].谭婷婷.多感官刺激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干预效果[D].华北理工大学.2019
[6].刘传海.商丘高速交警立体化举措预防疲劳驾驶[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9
[7].付薇嘉.基于感官刺激的铁路客运站无障碍设计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8
[8]..为期两年teamLabPlanetsTOKYO盛大开展!7大主题同时刺激视、听、触觉感官体验[J].艺术与设计.2018
[9].任灵敏,杜为博,袁丽娜.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与行为能力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8
[10].周晓红.高危儿神经行为测评及早期多感官刺激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