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受教育权法律救济这一教育法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国教育法学的自我确认和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为教育法学的研究探索从“理论”到“行动”的新范式,为我国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人权、法治、个性、自由是现代社会追求的核心价值。“法之所存,人性本张”,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领域人权和法治的体现,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要保障和实现受教育权,最关键的是建立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制度。受教育权法律救济为法律上的受教育权赋予生命力,使法律上非人格的“抽象的权利”、“休眠的权利”变成富有生命力的“活的权利”、“行动的权利”。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引发的法治观念和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度变革,是其他任何方式包括教育立法所无法替代的。1954年美国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推翻了教育领域长期实行的“隔离但平等”原则,掀起美国黑人第二次解放运动;1995年,齐玉苓受教育权受侵害一案,引发教育界、法学界对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广泛关注,被学界称为推动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二款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现代素质,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在受教育法律救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护。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就是学生间接地参与教育决策与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改造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官僚和专制作风,建立民主、自由和充满活力的学习场所。自由与纪律、个性与社会性是教育过程中永恒的矛盾。教育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难免会产生各种冲突,这些冲突通过受教育权法律救济机制,可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对大量教育法律纠纷案例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接着以受教育权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受教育权的可诉性以及受教育权法律关系的性质。同时,比较借鉴国外(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理论与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
  • (一) 理论价值
  • (二) 实践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 (二) 国外(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 (三) 国内外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六、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调查、访问法
  • (三) 个案研究法
  • (四) 比较研究法
  • 第一章 绪论
  • 一、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一) 法律救济
  • (二)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
  • (三)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二、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颐及原因分析
  • (一) 教育法律纠纷案例分析
  • (二) 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 (三) 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在教育上的功能与价值
  • (一) 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尊重人权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现代公民素质
  • (二) 有助于建立民主、自由、和谐而充满活力的教育场所
  • (三)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领域内的权利冲突
  • 第二章 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
  • 一、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的概念分析
  • (一) 受教育权(Right to Education)的概念与特点
  • (二) 受教育权的可诉性
  • 二、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
  • (一) 人的可教育性与受教育权的人权本质
  • (二) 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可诉性
  • (三) 作为人权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对我国的影响
  • 三、作为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
  • (一)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受教育权及其可诉性
  • (二) 受教育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
  • 四、作为教育法上受教育者权利的可诉性
  • (一) 宪法上受教育权的具体化影响受教育权的可诉性
  • (二) 受教育权的具体化策略-以劳动权为借鉴
  • (三) 我国教育法上的受教育者权利及其可诉性
  • 第三章 受教育权法律关系分析
  • 一、受教育权法律关系
  • 二、国外关于学校法律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 (一)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二) 教育契约关系理论
  • (三) “代替父母”理论(in loco Parentis)
  • (四) 学校(学区)豁免权理论
  • 三、受教育权法律关系变革-以学校法律关系的历史演变为视角
  • (一)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法律关系中的反映
  • (二) 市场关系对学校法律关系的影响
  • 四、我国受教育权法律关系性质及其法律救济制度的选择适用
  • (一) 关于学校法律关系性质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及其批判
  • (二) 我国受教育权法律关系性质及法律救济制度的选择适用
  • 第四章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
  • 一、英美法系国家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一) 英国
  • (二) 美国
  •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一) 德国
  • (二) 日本
  • (三) 台湾地区
  • 三、评价与借鉴
  • (一) 各国(地区)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深受教育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影响
  • (二) 在建构我国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过程中应当借鉴之处
  • 第五章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原理
  • 一、受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本质-教育法治化
  • (一)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实现受教育权的重要保障
  • (二)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 (三)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合理性的重要体现
  • 二、福利国家背景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一) 教育司法审查-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 (二) 司法能动主义影响下的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
  • 三、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合理性-司法有限审查
  • (一) 司法审查权与教育行政权的合理界限
  • (二) 司法审查中学生人身自由与学校秩序的合理界限
  • (三) 司法审查权与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的合理界限
  • 四、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多元化机制
  • (一) 现代人权救济机制的多元化趋势
  • (二) 福利国家实现正义的途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 (三) 社会自治与纠纷解决方式
  • (四)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多元化机制
  • 第六章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 一、受教育权之非诉讼救济途径—学生申诉制度的建构
  • (一) 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
  • (二) 我国学生申诉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 二、受教育权之诉讼救济途径--教育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 (一) 受教育权诉讼救济制度的梳理
  • (二) 受教育权行政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
  • 三、受教育权之特别救济途径-教育公益诉讼制度探索
  • (一) 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为了孩子的明天起诉”
  • (二) 国外教育公益诉讼制度
  • (三) 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建构初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下受教育权的多维关系审视[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06)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受教育权”问题研究进展述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马克思受教育权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家 2019(11)
    • [4].许崇清与“收回教育权”运动[J]. 深圳社会科学 2020(01)
    • [5].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路径探究[J]. 决策探索(下) 2020(03)
    • [6].受教育权:教师惩戒权之后设来源与规范限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02)
    • [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护缺失问题的法律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11)
    • [8].维新变法运动后的中国女性受教育权的立法史(1898-2019)[J]. 法制博览 2020(14)
    • [9].受教育权的国家给付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05)
    • [10].我国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法治保障研究[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11].论大学生犯罪后的返校受教育权[J]. 法制博览 2020(19)
    • [12].论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3].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权实施困境及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4].浅谈受教育权[J]. 法制博览 2019(08)
    • [15].浅析服刑人员受教育权保障及救济现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2)
    • [16].东盟呼吁将教育权纳入东盟共同体主流议程[J]. 世界教育信息 2019(21)
    • [17].平等受教育权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 [18].公民实现平等受教育权的价值探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1)
    • [19].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8(09)
    • [20].论公民的受教育权[J]. 法制博览 2018(17)
    • [21].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支持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36)
    • [22].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审视[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36)
    • [23].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保障[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27)
    • [24].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Z1)
    • [25].农村教育教学中女性受教育权的保护[J]. 甘肃科技 2016(21)
    • [26].少数民族幼儿受教育权视角下的农村双语幼儿园的作用[J]. 喀什大学学报 2016(06)
    • [27].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法律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15)
    • [28].完整性与适宜性:我国青少年受教育权的应然追求[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10)
    • [29].受教育权性质的大众认知调查分析[J]. 人权 2017(03)
    • [30].国家教育权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19)

    标签:;  ;  ;  ;  

    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