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陈志峰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小学生更迫切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呢?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做了些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如在教学第九课《认识“画图”》,运用电脑展示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配上音乐。使学生感觉到电脑绘画真漂亮,电脑真神奇,产生一种强烈想了解、学习电脑画画的愿望。而后,我层层构建任务。“画图”的启动,我要求学生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试,“画图”的工具的初识,我也是要学生先去试。“铅笔”工具的使用,如何使用?让学生去探索铅笔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你也可以用铅笔或其它工具画一画……学生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在学生中只是给以引导和帮助。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搜索有关信息、并有选择地利用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组织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这种考虑,我将学生分成协作小组,由他们自由结合,并适时加以引导,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没有我不行。让孩子们多看其他同学的优势,只有把全组同学的优势集中起来,才能使全组同学取得成功。

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以有关“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图画。他们确定主题后,就进行了分工。由知识比较丰富且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收集方法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由美术细胞浓厚的同学进行美术设计,最后由信息技术技能较高,操作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操作。由于大家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效率。最后,在本节课的评价中,这个组的同学作品并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最高评价。在总结本课时,我请这个小组同学发表成功感言,他们4人一起走上前来,告诉大家,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我们的目标是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最快完成任务。因为全组的成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我相信,在他们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会有自信、欣赏、愉快、陶醉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成功了。

三、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它事务的手段或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处理信息,用它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

作品创作成功了,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让他们尽情的展示。在教学评价阶段,我鼓励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由于学生们的积极评价给作者带来愉快的感受,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切换”后,我设计一堂实践活动课,有一组同学创作了《我的相册》,这一小组在课前去搜集了与我们学校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上他们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一件内容充实,设计精美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全组的每位同学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他们的成果,他们感到非常得意、非常自豪。在全班展示时,同学们给创作《我的相册》的小组热烈的掌声,同时对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的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且依靠内在的“情感动力”推动学生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等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C版,2014(7):56.

[2]雷俊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革新,2009.

标签:;  ;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