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法哲学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

批判的法哲学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

论文摘要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现实生活给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动机,在1842-1843年间担任《莱茵报》编辑工作时,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些难事涉及了书报检查制度、出版自由和林木盗窃法等,与国家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马克思从社会舞台退回到书房,写了第一部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这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本文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解读,试图找到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性的理论魅力之所在。本文第一部分对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进行了梳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唯心主义,实现法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作中所获得的思想成果,和在此之上的对费尔巴哈“颠倒”方法的确认,是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本文还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它为马克思后来实现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并进而创立新的法哲学体系作了全方位的重要思想准备的重要历史地位;此外,《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写作也使马克思初步认识到了经济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为他后来从经济领域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黑格尔晚年著的《法哲学原理》是一部充满思辨的法哲学著作,它代表了资产阶级古典法哲学的最高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等因素的制约,黑格尔的法哲学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部分。马克思对其不科学之处进行了批判。本文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的关系问题的批判。这三个方面包括: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法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重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法的同一性。文中还针对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具体思维方式(包括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非批判性和二元论)的批判展开了论述。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找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进路,即由宗教批判回到世俗批判,由世俗批判上升到哲学批判,最后由哲学批判诉诸现实批判。马克思把哲学的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人类社会,从宇宙本体转入到人的生存状态,从而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开始转变,体现了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上的变革,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展开了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进行的批判。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坚持了从人的生存与生活现实出发,寻求对人的行为予以法律规制的有效途径,达到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批判性是马克思法哲学的内在本性与科学品格。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实践批判和理论批判,完成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创造和建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完成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之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并在这一批判中建立起了不同于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法哲学。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说明,对方法的批判远比对内容的批判重要。只有在方法上创新,才能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研究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探讨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对于寻找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关于国家、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批判,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点。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缘起
  •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
  •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一) 围绕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批判
  • 1、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
  • 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法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
  • 3、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的同一性
  •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思维方式的批判
  • 1、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的批判
  • 2、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非批判性的批判
  • 3、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与市民社会二元论的批判
  • (三)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进路
  • 1、从宗教的批判到法与政治国家的批判
  • 2、从世俗现状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3、从法哲学批判的武器到现实武器的批判
  • 三、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1、从法哲学的批判到批判的法哲学
  • 2、方法论的更新
  • (二) 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厘清霍耐特正义理论的形成逻辑——读《不确定性之痛:黑格尔法哲学的再现实化》[J]. 哲学评论 2019(01)
    • [2].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01)
    • [3].简述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9)
    • [4].黑格尔法哲学的现实意义[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6(02)
    • [5].黑格尔法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J].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6(02)
    • [6].黑格尔法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6(02)
    • [7].不法与伦理的和解——以黑格尔法哲学为中心[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8].通古今之变,推陈以出新——黑格尔法哲学的问题、创新与意义[J].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 2019(01)
    • [9].黑格尔法哲学中的理性与现实[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5(04)
    • [10].论黑格尔法哲学的家庭理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 [11].黑格尔法哲学关于所有权的现实叙事和普遍性构想[J].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1)
    • [12].黑格尔法哲学“任性”的合理内核与当代道德价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5)
    • [13].何以走出黑格尔法哲学的“过度制度化”?——基于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视角[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02)
    • [14].诠释镜像中的黑格尔法哲学[J].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4)
    • [15].自然法即自由法: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前提和关键[J]. 哲学动态 2019(01)
    • [16].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学基础[J]. 哲学动态 2018(10)
    • [17].论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从“德—法整合”命题谈起[J]. 桂海论丛 2012(02)
    • [18].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法哲学逻辑——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考[J]. 理论探讨 2018(06)
    • [19].再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J]. 哲学研究 2016(06)
    • [20].《黑格尔法哲学讲演录(1818—1831)》评论版“导论”(连载一)[J]. 伦理学术 2019(01)
    • [21].论黑格尔法哲学的法律思想[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02)
    • [22].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意志概念[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23].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辩证理解[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1)
    • [24].国家与正义——兼评霍耐特黑格尔法哲学“再现实化”路径[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10)
    • [25].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主权观及其归属[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5)
    • [26].黑格尔法哲学视野中的习惯法[J]. 民间法 2014(01)
    • [27].黑格尔法哲学述评[J]. 法制与社会 2011(09)
    • [28].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种承认模式[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4)
    • [29].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与对自由主义的超越——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J]. 政法论坛 2020(05)
    • [30].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J]. 学术月刊 2019(04)

    标签:;  ;  ;  ;  

    批判的法哲学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