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刘晓海
导师: 徐娟
关键词: 学习者评价系统,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
文献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要整合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的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的内涵是指以教育评价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尽可能做到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动态收集学习信息,全面展示学习结果,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价值评判,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为实现这样的评价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就是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它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全面性的动态评价。 依据教育评价理论和学习理论,我们确定了评价系统的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教师、学习者、计算机),同时,在对国内权威汉语教学单位的学习者评价情况和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前提下,又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该系统的评价内容包括考试、测验、作业、出勤、评语评价、语言交互、资源利用7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是在细化系统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并由多位专家进行指导修订后完成。指标权重则是通过对一线教师以及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后设定的,避免了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随意性。 本系统是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和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完成的,其最大的特点是能以电子学档的形式展示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实现了数据提交、文件上传、数据和文件即时查询并下载、与用户动态交互、图形化直观展示评价结果等一系列功能。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的设计开发并投入使用,能促使学习者扎实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再为考试而学习,对改革对外汉语教学评价活动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论文目录: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网络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评价研究现状
2.2 计算机网络辅助和传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学习者评价研究
2.3 网络远程学习的学习者评价研究现状
2.4 电子学档(E-portfolio)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2.5 教育评价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发展研究
3 确立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的界定
3.2 评价内容的确定
3.3 利用层次分析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4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学习者评价系统模型
4.2 系统实现
5 结论及展望
附录1 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评价系统评价指标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中英文学童话的评价资源对比分析[D]. 高燕.东北师范大学2017
- [2].汉英硬新闻评判系统对比分析[D]. 田芬.山东大学2010
- [3].基于评价理论的中英网站旅游文本对比分析[D]. 金玲.安徽大学2014
- [4].评价系统下政治语篇的意识形态阐释[D]. 张晓.广东商学院2010
- [5].基于评价理论的书评语篇分析[D]. 田永娜.黑龙江大学2016
- [6].英汉招聘广告评价意义的跨文化阐释[D]. 管彬尧.东北师范大学2012
- [7].论新闻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D]. 高雅丽.西北工业大学2006
- [8].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中文保险广告的人际意义研究[D]. 岑秋净.汕头大学2011
- [9].The Evaluative Functions of Evidentiality[D]. 李璐.黑龙江大学2010
- [10].201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评估语言研究[D]. 邹文君.江西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MCAI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崔文.天津大学2006
- [2].国内外汉语CAI研究状况及对比分析[D]. 翟明女.北京语言大学2006
- [3].面向国际大企业员工的初级汉语词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D]. 汪业宏.北京语言大学2007
- [4].以学习者为评估者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模式研究[D]. 林敏.华东师范大学2006
- [5].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 罗立祥.北京语言大学2006
- [6].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及课件生成系统研究[D]. 路志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 [7].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课件制作系统[D]. 李旖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 [8].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之设计与系统构建[D]. 陈芳.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 [9].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D]. 董政.北京语言大学2004
- [10].网络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价研究[D]. 许宏鉴.北京语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