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均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研究

基于非均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石油能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以及石化柴油燃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物柴油作为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清洁液体燃料之一,正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生物柴油大都通过均相酸碱催化油脂与低碳链醇酯交换反应来制备,该工艺存在催化剂分离困难和三废污染等问题,并且副产物甘油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进行分离,成本较高。MC是一种绿色的化工原料,采用MC与油脂进行酯交换反应来制备生物柴油,可以解决后续副产物甘油的分离、精制等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且,由于非均相催化剂使得催化剂易于分离,无废液产生。因此,本文采用非均相固体碱和脂肪酶为催化剂,以MC替代甲醇与棕榈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在对酯交换反应过程研究的同时,探讨了固体碱和生物酶催化反应的机理,以期为开发生物柴油绿色制备工艺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现取得如下研究结果:首先,利用高温气相色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在线分析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同时此方法也能够有效分离棕榈油中的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确定了反应中间产物脂肪酸甘油碳酸酯(FAGC)和副产物甘油一碳酸酯(GC)、甘油二碳酸酯(GDC)的结构,并对碎片离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生物柴油的组成为甘油碳酸酯、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甘油碳酸酯。其次,制备了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KOH/y-Al2O3, KNO3/y-Al2O3, K2CO3/γ-Al2O3)和以分子筛为载体的(MgO/SBA-15)的几种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对各催化剂的结构和碱强度进行了表征。通过酯交换反应评价发现,在以MC为酰基受体的酯交换反应中,无机碱(NaOH、KOH;的催化效果最好。接着,对氢氧化钾催化MC与棕榈油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酯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酯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8.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8h时,脂肪酸甲酯达到最大收率96.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65-75℃范围内氢氧化钾催化酯交换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无溶剂体系中氢氧化钾催化MC和棕榈油的酯交换反应表现出拟级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为79.1 kJ mo1-1。最后,探讨了氢氧化钾催化酯交换的反应过程,提出反应机理。MC与油脂的酯交换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甘油三酯与MC发生酯交换生成脂肪酸甘油碳酸酯和脂肪酸甲酯,然后脂肪酸甘油碳酸酯继续与MC酯交换生成甘油二碳酸酯和脂肪酸甲酯。固定化脂肪酶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潜力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它既便于产物分离,又能重复使用。本文尝试了两种商业化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和Lipozyme TL IM,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脂肪酶Novozyme435。然后,针对其在无溶剂体系中催化MC和棕榈油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甲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酯油摩尔比为10:1、催化剂用量为油脂质量的20%、MC和棕榈油在55℃下反应24 h时,甲酯收率可达90.5%,Novozyme 435重复使用八次后活性没有下降。并在最佳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发现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酯交换的反应过程能够很好的符合双底物有序机制,反应活化能为26.0 kJ mo1-1。最后,本文对实验室合成的生物柴油进行了各物理性能的测定,并在发动机未作任何调整的情况下,考察了生物柴油与0号柴油的混合燃料在发动机中的燃烧性能以及副产物甘油碳酸酯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燃料可直接应用于发动机,MC和甘油碳酸酯对缸内燃烧过程和燃料经济性影响很小。燃用添加MC和甘油碳酸酯的混合燃料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碳烟、HC和CO的排放,NOx排放稍有上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柴油简介
  • 1.2 生物柴油原料
  • 1.3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1.3.1 直接混合法
  • 1.3.2 微乳化法
  • 1.3.3 高温热裂解法
  • 1.3.4 酯交换法
  • 1.4 酯交换试剂的研究进展
  • 1.4.1 低碳醇类
  • 1.4.2 酯类
  • 1.5 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5.1 以低碳醇为酰基受体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 1.5.2 以酯类为酰基受体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6 分析方法
  • 1.6.1 气相色谱法(GC)
  • 1.6.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1.6.3 核磁共振法(1H NMR)
  • 1.7 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 1.8 反应机理
  • 1.8.1 碱催化反应机理
  • 1.8.2 酶催化反应机理
  • 1.9 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1.9.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1.9.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生物柴油的组分及定量分析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步骤
  • 2.2.4 分析方法
  • 2.2.5 溶液配制
  • 2.2.6 脂肪酸甲酯收率的计算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棕榈油平均分子量的确定
  • 2.3.2 脂肪酸甲酯的定量分析
  • 2.3.3 脂肪酸甘油碳酸酯的定性分析
  • 2.3.4 甘油酯的定性分析
  • 2.3.5 副产物甘油碳酸酯的定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催化剂的制备
  • 3.2.4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3.2.5 催化剂的碱强度表征
  • 3.2.6 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
  • 3.2.7 生物柴油样品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催化剂结构表征
  • 3.3.2 催化剂碱强度表征
  • 3.3.3 反应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无机碱的非均相催化酯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生物柴油的制备
  • 4.2.4 动力学实验方法
  • 4.2.5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反应体系的研究
  • 4.3.2 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
  • 4.3.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4.3.4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4.3.5 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机理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固定化脂肪酶的非均相催化酯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生物柴油的制备
  • 5.2.4 动力学实验方法
  • 5.2.5 分析方法
  • 5.2.6 反应初速度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固定化脂肪酶非均相催化酯交换的反应研究
  • 5.3.2 固定化脂肪酶非均相催化酯交换的动力学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MC的生物柴油的燃烧性能研究
  • 6.1 前言
  • 6.2 试验部分
  • 6.2.1 试验原料
  • 6.2.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6.2.3 生物柴油物理性能的测定方法
  • 6.2.4 生物柴油台架试验的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生物柴油的物理性能
  • 6.3.2 生物柴油与0号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待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J]. 中国油脂 2020(05)
    • [2].基于酶促酯交换的速冻专用油脂制备及应用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10)
    • [3].生物油脂酯-酯交换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05)
    • [4].碳纳米管对聚酯相容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2011(12)
    • [5].猪油化学随机酯交换催化剂的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0(05)
    • [6].猪油酯交换产物性质测定与分析[J]. 肉类研究 2008(08)
    • [7].利用冶炼镁工业废渣制备碱催化剂及其酯交换反应活性[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6)
    • [8].酶法酯交换与化学法酯交换技术制备塑性脂肪及其物理性质对比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4(11)
    • [9].生物柴油酯交换过程优化控制仿真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仿真 2014(10)
    • [10].酯交换制油酸甲酯的基团贡献法热力学分析[J]. 化工学报 2012(06)
    • [11].水力空化技术强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01)
    • [12].离子型树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J]. 辽宁化工 2008(09)
    • [13].一种制备乙烯基三-(2-甲氧乙氧基)-硅烷的酯交换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9(03)
    • [14].酯交换棕榈油基料及熟化温度对人造奶油质构的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 2018(08)
    • [15].酶促酯交换对速冻专用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6].硅胶负载硫酸盐催化酯交换反应[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
    • [17].米糠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2)
    • [18].生物柴油生产中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 2010(03)
    • [19].酯交换-吸附脱乙醇联合工艺合成乙酸异辛酯[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03)
    • [20].熔融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动力学[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05)
    • [21].流场中聚乳酸/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及其形态结构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2(11)
    • [22].有机溶剂和原料中水分含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1(12)
    • [23].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热力学分析[J]. 化学工程 2010(05)
    • [24].国内酯交换技术研发进展[J]. 山东化工 2017(10)
    • [25].脂肪酸乙酯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15(01)
    • [26].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10)
    • [27].脂肪酶连续催化桐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
    • [28].新型花生壳生物炭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J]. 太阳能学报 2020(04)
    • [29].电场强化酯交换过程中醇油两相分散特性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 [30].基于酶促酯交换的含亚麻酸巧克力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0)

    标签:;  ;  ;  ;  ;  

    基于非均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