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研究 ——基于中美净息差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研究 ——基于中美净息差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前受到管制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终于被打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崭新的一步。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来自世界各地银行的挑战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也趋于市场化,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提高其竞争发展能力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直接决定了银行净息差,反过来,商业银行净息差也反映了银行贷款定价行为,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美国是最早实现利率市场化得国家,相关制度运行也最完善,中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的起步阶段,中、美两国在贷款定价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地不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美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的对比实证检验,发现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中国与利率市场化下的美国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上的差别。从而揭示中国银行业贷款定价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是根据Ho、Saunders(1981)的代理模型以及之后代理模型的扩展模型,放宽假设条件,将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因素如市场垄断程度、交易规模、风险厌恶程度、利率风险、违约风险、营业成本和业务多样化一起纳入纯息差模型,通过数学推导证明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其次,在代理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隐含利息支付、准备金机会成本、银行管理效率、流动性风险、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宏观因素这些影响净息差的因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样本数据进行的模型检验,选择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对中国和美国的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样本采用中国79家商业银行和美国75家商业银行的2003-2010年的财务报表以及GDP增长率、CP工增长率等宏观数据。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净息差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研究显著影响中、美净息差的因素,并对比分析(?)于利率市场化初级阶段的中国和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美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的差别,揭示中国贷款定价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成本和风险两方面。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主要由营业成本和隐含利息支付这两个成本因素决定。其次,违约风险对于美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显著,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不显著。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主要考虑的是覆盖违约风险。由于中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风险意识不强,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更加注重成本和制度因素而忽视风险因素。利率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显著,而对美国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和存款利率必须围绕央行基准利率变化,商业银行制定利率时更关注基准利率的变化,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其他市场因素如管理效率、违约风险等作用越来越大。美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净息差主要由市场因素来决定,受到政府基准利率的影响要小,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在利率市场化下,美国的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更加注重宏观经济的影响。总而言之,中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在贷款定价方面,商业银行更加注重成本和制度因素而忽略风险因素。而美国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更加关注风险因素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注重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本文具体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科学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相关研究文章综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假设,通过数学证明分析商业银行纯息差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为中美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实证检验:主要根据第二部分得出的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纯息差的因素和其他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一些重要因素,采用中美商业银行2003-2008年的数据,通过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模型对净息差进行回归分析,旨在区别中国和美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的区别,分析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美国和正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因素差别的原因,揭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第四部分为结论。通过第二、三部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科学依据及意义
  • 1.1.1 选题的科学依据
  • 1.1.2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1.2 国内外商业银行净息差研究综述
  • 1.2.1 理论研究综述
  • 1.2.2 实证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文章创新点
  • 2 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模型
  • 2.1 商业银行净息差模型推导
  • 2.1.1 商业银行净息差模型假设
  • 2.1.2 模型推导
  • 2.2 解释变量
  • 3 中美商业银行净息差决定因素实证检验
  • 3.1 样本数据
  • 3.2 中美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因素的检验
  • 3.2.1 实证模型
  • 3.2.2 中国样本回归结果
  • 3.2.3 美国样本检验结果
  • 3.3 中美样本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 3.4 政策建议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改进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与控制对策[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17)
    • [2].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 营销界 2020(07)
    • [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与解决方式之研究[J]. 纳税 2019(20)
    • [4].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8(02)
    • [5].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 时代金融 2018(17)
    • [6].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7(22)
    • [7].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析[J]. 中国市场 2016(07)
    • [8].浅谈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策略[J]. 经济师 2016(05)
    • [9].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浅析[J]. 金融与经济 2015(07)
    • [10].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策略[J]. 中国民商 2018(01)
    • [11].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时代金融 2019(31)
    • [1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的基准利率发现[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27)
    • [1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探讨[J]. 时代金融 2015(29)
    • [1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的启示[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18)
    • [15].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划分应注意问题分析[J]. 时代金融 2014(21)
    • [16].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08)
    • [17].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策略研究[J]. 金融经济 2013(10)
    • [18].市场竞争、产权改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J]. 金融研究 2012(02)
    • [19].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法律措施[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0)
    • [20].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关键[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11)
    • [21].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 特区经济 2011(02)
    • [2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J]. 价格月刊 2009(06)
    • [23].对商业银行贷款营销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管理观察 2009(17)
    • [24].规范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对策[J]. 黑龙江金融 2009(06)
    • [25].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 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1)
    • [26].大学生商业银行贷款与网络贷款的对比分析[J]. 价值工程 2019(01)
    • [27].利率市场化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J]. 价值工程 2015(08)
    • [28].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担保风险评价与控制[J]. 当代经济 2015(08)
    • [29].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12)
    • [30].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综述[J]. 海南金融 2015(08)

    标签:;  ;  ;  ;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研究 ——基于中美净息差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