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特性初步研究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特性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长江口与杭州湾存在密切的水沙交换,本文建立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探讨长江口、杭州湾的水沙交换特性,并从机理上对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进行初步分析。 在水流和悬沙数学模型中分别采用DSI方法和Euler-Lagrange模式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式,同时在悬沙模型中尝试应用枚举方法确定挟沙能力公式中的模型系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使挟沙能力公式的精度和相关系数得到明显的提高,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 分析了影响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的各种水动力因素,通过对潮流动能的分析并结合波浪作用,从机理上初步阐述了南汇边滩洪淤枯冲的特性,通过比较Euler余流和Lagrange余流在南汇附近的不同运动特征,应用数学模型进一步认定了南汇附近近岸水域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泥沙通道,泥沙出南槽后往南向杭州湾口输移的特征。 同时本文根据边滩上水质点运动轨迹,提出了南汇边滩沿岸泥沙运动存在分界的观点,分析南汇边滩与南槽,边滩与杭州湾北岸的关系,对于南汇东滩附近长江口、杭州湾的主要水沙交换通道,杭州湾北岸的涨、落潮输沙带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最后本文将建立的水沙数学模型应用于南汇嘴控制工程及没冒沙生态水库工程,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的影响,得出实施工程后通过长江口进入杭州湾的泥沙有所减少,杭州湾北岸将发生冲刷等结论。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3 研究中存在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条件概述
  • 2.1 长江口水沙条件
  • 2.1.1 长江口水动力基本条件
  • 2.1.2 长江口泥沙基本特征
  • 2.2 杭州湾水沙条件
  • 2.2.1 杭州湾水动力基本条件
  • 2.2.2 杭州湾泥沙基本特征
  • 2.3 南汇嘴附近水沙条件
  • 2.3.1 南汇嘴附近水动力特征
  • 2.3.2 南汇嘴附近悬沙分布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口及海岸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 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水沙运动方程
  • 3.1.1 水流运动方程
  • 3.1.2 悬沙输运方程
  • 3.1.3 底床变形方程
  • 3.2 方程离散与计算
  • 3.2.1 水流模型数值模式
  • 3.2.2 悬沙输运方程数值方法
  • 3.3 方程定解条件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 3.3.1 边界条件
  • 3.3.2 初始条件
  • 3.3.3 主要模型参数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沙数学模型在长江口、杭州湾水域的应用
  • 4.1 模型范围及网格
  • 4.2 计算条件
  • 4.3 挟沙力公式
  • 4.3.1 误差及相关性分析
  • 4.3.2 枚举法的应用
  • 4.3.3 长江口挟沙能力公式
  • 4.4 模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特征
  • 5.1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机理初步分析
  • 5.1.1 潮位对水沙交换的影响
  • 5.1.2 潮流动能对水沙交换的影响
  • 5.1.3 余流对水沙交换的影响
  • 5.1.4 边滩波浪作用的分析
  • 5.1.5 边滩泥沙运动分析
  • 5.2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基本特征
  • 5.2.1 杭州湾北岸输沙带特征
  • 5.2.2 南汇边滩水沙分布主要特征
  • 5.2.3 长江口、杭州湾输沙通道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汇嘴控制工程及没冒沙生态水库工程与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
  • 6.1 南汇嘴工程概况
  • 6.2 工程对水动力场的影响
  • 6.2.1 涨、落潮量和分流比
  • 6.2.2 流速变化
  • 6.2.3 工程后余流场的变化
  • 6.2.4 质点运动轨迹
  • 6.2.5 工程对杭州湾北岸流场影响
  • 6.3 工程对悬沙场的影响
  • 6.3.1 悬沙场分布
  • 6.3.2 输沙量
  • 6.4 工程对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的影响
  • 6.4.1 洪季进出断面的泥沙通量
  • 6.4.2 枯季进出断面的泥沙通量
  • 6.5 工程后的局部冲淤态势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成果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省典型河流近60年水沙演变特征分析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4)
    • [2].洮河支流东峪沟水沙关系变化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7(03)
    • [3].黄河2019年汛期水沙调控实践与思考[J]. 中国水利 2020(13)
    • [4].降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修正方法在黄土区域水沙模拟中的应用[J]. 湖泊科学 2020(02)
    • [5].水沙搭配评价指标研究综述[J]. 人民黄河 2010(02)
    • [6].黄河干流水沙关系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泥沙研究 2019(06)
    • [7].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现状[J]. 泥沙研究 2009(05)
    • [8].近70年黄河入海水沙通量演变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9].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J]. 人民黄河 2019(08)
    • [10].椒江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J]. 泥沙研究 2016(06)
    • [11].渠村引黄口流域水沙情势变化和丰枯遭遇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2].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分布特性及变化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13].水沙混合物裂隙渗流特性分析[J]. 煤炭学报 2019(03)
    • [14].基于水沙组合分类的黄河中下游水沙变化特点研究[J]. 水利学报 2019(06)
    • [15].悬锥装置在静态浑水中提高水沙分离效率的机理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
    • [16].岩石裂隙中水沙渗透滞后性的试验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7].渭河中游水沙关系研究[J]. 陕西水利 2013(03)
    • [18].信江中下游近60年水沙分配变化特征[J]. 水利水电技术 2018(09)
    • [19].黄土丘陵第Ⅲ副区典型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7)
    • [20].辽宁省闹德海水库出库水沙关系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04)
    • [21].基于小波变换的西、北江水沙关系特征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09(01)
    • [22].黄河中下游水库群水沙联合调控技术研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8(05)
    • [23].基于水沙关系系数法确定黄河下游造床流量[J]. 水力发电学报 2013(01)
    • [24].黄河内蒙古段洪峰特征及水沙关系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9)
    • [25].人类活动对长江干流水沙关系的影响的分析[J]. 水文 2008(02)
    • [26].库布齐沙漠水沙景观的历史演变[J]. 干旱区研究 2017(02)
    • [27].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水沙关系的影响研究[J]. 电子制作 2014(11)
    • [28].两相流水沙分离鳃机理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07)
    • [29].水沙混合泥沙模型加沙系统的改造方法[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12)
    • [30].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弱旋流场数值模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1)

    标签:;  ;  ;  ;  ;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特性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