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法制史和企业史学的研究成果,基于对企业发展演变历史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简洁的模型。将企业的发展演变视为市场、技术和制度的函数,认为企业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外部环境与企业相互作用、企业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时间动态过程。市场、技术和制度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企业生产性收益、企业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小和三者间的均衡关系。三者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打破已经建立的均衡,从而促使企业形态发生变化。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对企业发展演变中古典企业、近代企业、现代企业和后现代企业四个阶段的企业形态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历史演绎论证了模型中提出的企业演变的规律性。构建了一个企业发展演变的模型;论述了决定企业演变的两对矛盾;分析了影响企业演变的三个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演变的四个阶段;提出了企业演变的五个规律。最后,运用模型对杜兰特创业及通用汽车公司由盛而衰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个案形式再次论证了企业成长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论文根据企业演变的规律,对当前我国企业成长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一些可能有益的探索和建议。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全文共分九个部分:第1章绪论。提出研究企业演变的原因,概要介绍目前研究的三个不足:一是未能将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结合起来;二是对企业演变的研究没有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来进行;三是对企业演变的认识多停留在经典理论的一般论述上,缺乏对企业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整体历史考察。指出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是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市场发展、技术演变、制度演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思路,指出研究企业发展演变的历史主要在于分析两个层面的矛盾运动:一是企业与环境的矛盾运动,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二是企业生产技术和制度安排的矛盾运动,即企业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明确了本文涉及的各个主要概念,介绍了研究方法;最后自我解剖了论文中的不足。第2章理论综述。本章从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展开,介绍前人对企业演变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论文的模型和主要观点提供理论基础。针对企业演变主题,对企业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叙述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诺斯的经济史学、钱德勒的企业史学,以及企业管理学的对企业性质、起源、演变的有关观点,运用前人的观点回答了“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如何演变”的问题。第3章构建了一个企业发展演变模型,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本章在知识准备部分首先明确了企业的内涵和企业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企业技术形态“简单协作和分工协作”、“机器协作和流水线协作”、“程控机器协作”三个阶段的划分和演变顺序,确定了分析企业制度形态的“产权制度”、“法人制度”、“责任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影响企业演变的三个主要变量,市场、技术和制度。在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演变模型的基本构成关系,论述了企业演变的五大规律。第4章对古典企业的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企业最早产生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在中世纪的11、12世纪,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土地得到了开拓。资源禀赋的差异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经济专业化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由于市场交易的扩大,企业作为一种新的、效率较高的要素配置和组合形式,逐渐替代了家庭和庄园的生产功能。本章结合经济史的划分,古典企业集中存在于11到14世纪初,之后因黑死病、鼠疫、战争等原因而衰落,在16世纪又重新得到恢复。分析了古典企业所处的环境,从人口增长、农业发展、交通改善和城市兴起等方面论述了古典企业的市场环境,分析了庄园制度、市场法治、行会组织、货币和信用制度、集市、财产继承制度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中世纪的技术变迁过程。描述了古典企业中家庭企业、行会、包买商企业和早期公司四种形式的演变,分析了演变的内在原因。最后,从技术和制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古典企业的主要特征,即技术上不存在或很少有规模效益,生产规模很小;在制度上表现为私人契约,而不是独立实体。第5章对近代企业的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企业发展演变的第二阶段称为近代企业,指从集中的手工工场到建立工厂制度这一过渡阶段的企业形态。时间大体在16世纪末期到19世纪30、40年代。本章以地理大发现、产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重要历史为背景,分析了近代企业为满足更大规模的市场、容纳更多的生产能力,克服古典企业的不足,登上历史舞台的演变过程。描述了近代企业在技术上实行集中生产、集中动力、机器协作,在制度上确立独立法人、实行有限责任、进行管理职能分化等一系列创新过程,介绍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厂和公司等三种近代企业的类型。第6章对现代企业的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19世纪40年代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美国铁路公司经过彻底改革,成为第一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现代企业使用规模化的生产技术,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章从分析“现代性”入手,论述了现代企业的内涵、一般特征和演变过程。本文认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的急剧增长和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各国对公司的规范和保护。为了获取更大的生产性收益,现代企业在生产技术上通过使用生产流水线和方便高效的动力,实现了大批量的、连续的标准化生产。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大量运用股份制和法人治理,并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创造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也走到了自己历史和逻辑的尽头。第7章对企业演变的未来趋势进行了一些前瞻性探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第三次新技术革命。这些新的技术变化使建立在实物基础上的、以边际收益递减为特征的工业经济走向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以边际收益递增为特征的后工业经济。本章以后工业经济为背景,剖析了现代企业的主要弊端,描述了企业的一些最新变化:从规模生产走向定制生产,从产权一体化走向虚拟一体化,从为股东利益服务走向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服务,从金字塔结构走向无边界组织。这些变化都预示着一个新的企业形态正在诞生。第8章案例研究。运用模型对杜兰特创业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以个案形式再次论证了企业成长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介绍了杜兰特—多特马车公司、别克公司、杜兰特创立通用汽车公司、斯隆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企业特征,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当前遭遇的危机,并提出了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第9章运用企业发展演变模型,对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建议。分析了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创业的阶段性,提出了企业演变模型对现实的四个启示,最后对家庭工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门分析。二、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定性分析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由于本论文的主题是企业史研究,这项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从大量的历史典籍中寻找素材、验证假设、发现规律。因而本研究不太可能通过时下比较热门的问卷调查、访谈、构建数理模型等方法来进行。三、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深入剖析了企业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认为企业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外部环境与企业相互作用、企业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时间动态过程。总结了企业发展演变的五个规律。实现了企业研究中制度和技术两个视角的结合。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对企业发展演变中古典企业、近代企业、现代企业和后现代企业四个阶段的企业形态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历史演绎论证了模型中提出的企业演变的规律性,实现了企业理论与企业历史的结合。根据企业演变规律,并结合单个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和企业演变过程阶段性的相通之处,提出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分析了当前企业所处环境、所处阶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论文的不足主要有: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对技术变迁以及技术变迁对企业演变的影响的研究比较薄弱;在企业演变的总体规律之外,在不同经济时代企业演变各有特殊规律。本文由于无暇顾及而对企业演变规律的概括比较粗放;企业演变的规律来自对历史史实的概括,并通过史实加以验证。在规律和事实之间的联系似乎还可以更紧密一些;另外,受资料来源的限制,可能还有一些重要的事实没有搜集到。所有这些,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