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洗钱对策研究

我国反洗钱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所谓洗钱是指隐瞒其财产收入来源和性质的一种行为,这些收入一方面可能来源于上游犯罪所得,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合法行为但用途非法。洗钱最初只是与传统犯罪活动和规避经济管制——例如限制资本外逃的规定——相关联,发展到后来更多地与现代化犯罪相关联,比如走私和贩卖毒品、军火等。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形式与洗钱现象联系起来。同时,洗钱的手段更可谓是日新月异,不断创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初始阶段,现金是洗钱最为青睐的方式。在银行系统封闭化和资本流动性水平低的背景下,现金是隐瞒非法收入来源的最佳工具。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以某种方式改进了洗钱技术的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洗钱的方式便由现金转变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清洗资金。近几年,又通过金融市场来清洗。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金融和商务领域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实时金融等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其自身具有的强大的技术优势也极大地便利了洗钱犯罪,受到了洗钱犯罪分子的青睐,使洗钱与网络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网络赌博、网络销售等成为洗钱的新兴工具。此外,一些诸如慈善机构之类的非营利性组织和诸如地下钱庄之类的替代性汇款系统(或者称之为非正规性金融系统),也是洗钱的重要途径。20世纪中期以来,洗钱活动在全球迅猛发展,并逐步演变成为一个专门性的、复杂的犯罪领域,以至于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对反洗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依据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米歇尔.康德苏依据多方面数据对洗钱金额加以测算,认为全球非法洗钱的总数额相当于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2%到5%,并且每年还在以1000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据估计,目前世界洗钱数额高达15000亿美元到30000亿美元之间。2001年6月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禁毒署执行主任皮诺.阿里基在打击洗钱和灰色经济国际会议上指出,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每年被清洗的非法收入为10亿~20亿美元,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数字高达1000亿美元,而在一些世界金融中心,每年有3000亿到5000亿美元的犯罪收入被清洗。在我国,根据已公布的报告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大陆洗钱的金额已达到每年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的水平,其中走私收入洗钱约为700亿人民币,官员腐败收入洗钱超过500亿人民币,其余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以逃避国家监管和税收为目的转移到境外的收入。洗钱活动不仅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而且还助长并滋生新的犯罪,破坏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妨碍有序竞争,损害金融机构声誉和正常经营,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侵蚀着社会的基本制度。尤其是,洗钱和恐怖融资密切交织,危及全球安全,最近几年来世界上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加深,社会矛盾发生新的变化,恐怖主义威胁全球安全的形势下,加强反洗钱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在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多部门参与的反洗钱组织协调机制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仍存在不足。一、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在研究思路方面,本文先是就何谓洗钱、洗钱的手段、洗钱的危害等有关洗钱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然后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通过分析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约束条件,对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行为进行了诠释,并结合国外反洗钱经验,针对我国反洗钱对策所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更加有力地开展洗钱活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鉴于反洗钱工作实务性操作强的特点,本文在坚持经济学传统的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的同时,借鉴了国外在反洗钱方面所累积的重要经验,针对我国当前反洗钱现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实现了理论性与实务性、适时性与前瞻性的恰当结合。在资料搜集方面,注重资料的新颖性,吸收采纳了我国最新出台的有关反洗钱立法措施,包括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本文的组织结构大致如下: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注重分析了洗钱的概念和发展、洗钱的过程和手段以及洗钱的危害;第二部分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结合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了洗钱者与反洗钱者各自的成本与收益,并得出了他们在各自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第三部分,总结了国际社会在反洗钱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并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反洗钱机制;第四部分,指出了我国反洗钱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五部分根据对洗钱基本特征的经济分析并结合国际上反洗钱所取得的经验,针对我国反洗钱对策所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反洗钱工作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二、本文的主要贡献(一)本文的主要观点:1、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受信息不对称、洗钱与反洗钱具有外部性等约束条件所限,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成本和收益呈现出不对称特征。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则表现为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特征。2、意识形态方面,在看待洗钱的严肃性问题上尚存在认识不清、认识不够、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用偏好曲线呈现出畸形特征。3、在完善反洗钱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同时,加强反洗钱宣传工作,充分认识洗钱的社会危害性,在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大反洗钱力度,取得良好的反洗钱效果。(二)本文的创新之处:1、适时的社会热点、全新的社会背景与相关经济理论的恰当结合。鉴于在当前背景下反洗钱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诠释洗钱存在的原因,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反洗钱工作提出有关建议,维护国家金融安全。2、在研究方法上,经济分析方法与比较研究方法并重。鉴于洗钱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注重经济分析方法的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借鉴了国外的实践经验。(三)本文的不足之处:1、视角的狭隘性。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洗钱是也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性特征,反洗钱称得上是一项重大的国际工程。但是本文仅局限在国内的视角,没有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待洗钱问题,没有将离岸金融中心、避税天堂等考虑在内。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鉴于洗钱与反洗钱问题的复杂性,国外许多学者纷纷从法律、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看待洗钱问题。受知识结构及水平所限,本文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同过借鉴国外反洗钱经验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2. 何谓洗钱?
  • 2.1 洗钱的概念和由来
  • 2.2 洗钱的过程及其手段
  • 2.3 洗钱的危害
  • 3. 洗钱与反洗钱的经济分析
  • 3.1 理性经济人假设
  • 3.2 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约束条件
  • 3.2.1 信息不对称
  • 3.2.2 洗钱的负外部性与反洗钱的正外部性
  • 3.3 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成本与收益
  • 3.3.1 洗钱者的成本和收益
  • 3.3.2 金融机构的成本和收益
  • 3.3.3 监管机构的成本与收益
  • 3.4 洗钱者与反洗钱者的行为选择
  • 3.4.1 洗钱者的行为选择
  • 3.4.2 金融机构的行为选择
  • 3.4.3 监管部门的行为选择
  • 4. 国际社会反洗钱经验
  • 4.1 国际上重要的反洗钱公约以及相关措施
  • 4.1.1 联合国颁布的禁毒公约关于反洗钱的若干原则
  • 4.1.2 《联合国禁毒署反洗钱示范法》中反洗钱犯罪刑罚规范的发展
  • 4.1.3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 4.1.4 联合国《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 4.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 4.1.6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防止利用银行洗钱的原则
  • 4.1.7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关于洗钱问题的建议
  • 4.2 国际社会核心的反洗钱措施
  • 4.3 美国的反洗钱机制
  • 5. 我国反洗钱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 5.1 我国反洗钱现状
  • 5.1.1 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情况
  • 5.1.2 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
  • 5.1.3 在努力完善反洗钱工作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反洗钱协作机制
  • 5.1.4 反洗钱国际合作工作情况
  • 5.2 我国反洗钱立法的特点和不足
  • 6. 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和措施的有关建议
  • 6.1 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体系
  • 6.2 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措施的建议
  • 6.2.1 完善我国反洗钱组织体系
  • 6.2.2 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反洗钱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