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车辆延误,预信号,主信号
预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1](2019)在《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分析面向社会机动车流的预信号控制方法对车辆延误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预信号控制的进口道渠化布局方式,对不同车道渠化条件下的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车道渠化方式下的主、预信号处的到达与离开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车辆的延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延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无预信号的控制方法,实例进口在现状流量条件下,预信号的控制方法能够使车均延误有效降低。进一步改变交通量,发现随着流量的增加,预信号控制方法对延误改善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6期)
王涌龙[2](2019)在《基于乘客延误的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交通污染、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阻塞、停车困难等一系列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公交优先理念是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服务品质的重要措施。公交预信号进口道控制是基于公交优先理论的一种新型公交优先技术,它通过公交候驶区和预信号车道灯两种技术手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通行权,进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公交优先、预信号公交优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理论,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在对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研究时,先从公交预信号进口道布局形式、交通组织方式等角度对预信号进口道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公交预信号的设置条件,给出了判定各进口道设置预信号先后顺序的方法,从单一进口道和整个交叉口两个层面对各进口道是否设置预信号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关键进口道的概念;随后提出了主、预信号的协调控制的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关键进口道设置预信号的时空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其次对公交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配时特性进行分析,制定了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的配时流程;运用交叉口现有信号配时方案,设计了预信号进口道的初始方案,以初始方案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对交叉口主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进行优化;并建立交叉口乘客延误模型,求解交叉口的最佳主信号灯的控制方案和最佳预信号灯的控制方案。最后以某交叉口为例,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交叉口的关键进口道;以关键进口道为例对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的设置进行了演绎,并通过乘客平均延误、车辆平均延误等指标对进行预信号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交叉口的预信号进口道的控制方案,可以显着降低交叉口的乘客延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5)
王涌龙,张文鹏[3](2019)在《预信号在次右侧型公交专用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次右侧型公交专用道的公交延误和乘客人均延误,针对不饱和进口道建立了一种基于公交候驶区的公交预信号控制方法。分析了公交预信号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车辆到达率、信号配时参数、候驶区长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信号配置的方法。通过车辆到达-离开曲线来研究车辆延误与信号配时的关系,分析公交预信号设置前后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延误变化。并对给定条件的交叉口进口道设置预信号,结果表明公交车的平均延误减少57.2%,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增加35.6%,所有乘客平均延误减少25.7%。(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04期)
姚明,陈浩杰,黄丽莹,陈士安[4](2019)在《考虑运行效益评价的车速引导与预信号协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综合待行区中车辆因为预信号设置增加的停车次数和信号控制延误,优化了主预信号相位设置,提出了一种车速引导与预信号协同控制的方法。以镇江市禹山路—谷阳路交叉口为例,利用Matlab对接Vissim软件COM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车速引导仿真。以延误变化、停车次数、进口道通行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比传统综合待行区与改进后的综合待行区的各进口道指标参数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经过车速引导与预信号协同控制优化后的交叉口各方向预停车线停车次数均降低20%以上,东进口道直行和左转方向平均延误分别降低了7. 8%和16. 4%;西进口道直行和左转方向平均延误分别降低了8. 4%和10. 5%;优化后交叉口东西方向直行和左转通行能力分别提升了19. 8%和27. 8%。(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林翰,蔡明,刘超莹[5](2018)在《主辅路合流点设置预信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深圳市深南大道与竹子林四路交叉口东进口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交通流量特性,提出预信号优化方案,并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传统方案和预信号方案仿真评价,用量化的数据比较方案可行性,并通过vissim仿真实验得到预信号方案下主辅路交通组织模式的准入条件和设置标准.(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栗波,别一鸣,成卫[6](2018)在《基于车均延误的预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交叉口的过饱和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机动车流的交叉口预信号控制方法.即在给定的交叉口渠化以及相位相序方案下,建立主信号和预信号处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模型;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配时参数和待行区长度为自变量,构建预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可行方向法对这两个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交叉口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与传统信号控制方法相比,预信号控制方法降低车辆延误可以达到6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雷铭[7](2018)在《基于公交优先的预信号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及仿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升级和改造是目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交叉口预信号和智能信号控制是当前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交优先的预信号交叉口智能控制,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交通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以太湖大道-青祁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交叉口预信号智能信号控制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方案比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出适合设置预信号系统的交叉口类型及设置条件。对预信号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计算和逻辑算法设计。本文根据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交通量数据,通过实地航拍考察和计算,确定了预信号车道的布局,最小公交候驶区长度,预信号提前量的计算以及主信号的相关参数。最终使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建立交叉口模型。通过多次仿真,得到太湖大道-青祁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期间的人均延误、总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燃油消耗、尾气排放和交通冲突等数据,形成较为全面的高峰小时交通仿真报告。并与现状无预信号定时控制交叉口进行对比分析。为了进一步对预信号智能控制交叉口做出综合全面的分析,将预信号智能控制交叉口分别同无预信号定时控制交叉口、预信号定时控制交叉口和无预信号感应控制交叉口进行比较,本文采用了成本-效益分析法,依据统计结果建立logit模型,对居民出行的显着性参数进行计算,通过SPT和SPC计算模型得出出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社会价值,并根据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得出出行时间社会价值和交通事故社会价值的变化趋势。利用24小时交通量变化情况数据、居民出行时间价值数据、成品油价历史数据、交通事故财产损失数据以及污染治理成本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之后对各个指标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并且折算为净现值指标分析,最终通过调研获取资本成本费用(如硬件设备安装维护、人员管理等)并计算各指标社会经济效益净现值折算,比较各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得出公交候驶区长度合适的预信号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提出针对本文所选太湖大道-青祁路交叉口的最适宜预信号布设形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1)
张静宜[8](2018)在《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及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解决公交专用道的空间资源不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的问题,在交叉口设置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优先方法。该方法是确保公交优先的同时,允许社会车辆在公交专用道空闲的状态下使用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的道路空间资源,从而能够合理有序地利用道路空间资源,降低了普通的公交专用进口道对社会车辆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在城市交叉口设置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的情况下,设置预信号对交通流进行感应控制为公交车辆提供信号优先的控制策略的同时,使主干道左转社会车辆能够共享间歇性公交专用道进口道处的空间资源。首先,科学系统性地回顾了在交叉口设置预信号控制和设置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实现公交优先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设置预信号的基本理论、主、预信号的协调关系。探讨了现存在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的相关控制策略,提出控制策略的不足进行改进;研究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控制系统的车辆变道行为,计算进口道储存段的长度,进而确定交通可变信息板设置位置为间歇性公交专用进口道控制系统提供设置参数。针对在路段设有公交专用道且交叉口公交车到达频率低的情况下,对在间歇性公交专用道上设置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策略的基本理论、环境设计、参数确定以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实地交叉口进行交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周边设施、现状渠化和交通条件,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交叉口交通问题进行分析,从渠化方面和信号控制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和改善方案。为下一步研究工作仿真所需数据提供基础。最后设计关于在设置间歇性公交专用道的条件下设置预信号感应控制系统实现公交优先,提出控制策略的路线,运用VISSIM和VisVAP程序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模拟,对实例交叉口进行现状定时方案和优化设计后感应控制方案进行仿真,随后实现仿真根据仿真的输出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张静宜,段宇洲[9](2017)在《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同时给予公交车辆优先权,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从而提高公交车辆的速度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从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的交叉口的工作原理、信号控制方式、交通效益评价叁个方面科学系统性地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通过综述相关研究,发现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的设置条件考虑逐渐全面,信号控制策略逐步系统化、适用性逐步增强。随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对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7年22期)
栗波[10](2017)在《一种面向机动车流的十字交叉口交通预信号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运行状况逐渐恶化,过饱和交叉口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预信号控制通过在交叉口每个进口方向停车线后增加一条停车线和一组信号灯的方法控制机动车流运行,从完善车道组织与信号配时方案两个角度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能够有效地缓解交叉口交通拥堵。本文介绍了预信号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以及两种不同的相位相序方案,并对不同相位相序方案下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描述;考虑车辆行驶的实际情况,为了准确计算待行区长度、延误时间等参数,需要准确描述机动车在待行区内的运行过程,因此提出了基于效用最大化的车道选择模型,用效用值表示驾驶员在待行区内对所选择车道的满意程度,并且选择换车道次数和车道内排队长度作为驾驶员选择车道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标定车道选择模型。为了获得最优的预信号配时方案,本文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配时参数和待行区长度为自变量,对主信号和预信号处配时做约束,构建了预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方案优化模型;其中预信号交叉口的总延误等于预信号处延误和主信号处延误之和;而预信号处延误与传统交叉口处延误相同,本文用过渡函数计算;主信号处延误是由主预信号相互协调产生的,可以通过分析左转和直行车辆进入待行区和离开待行区的过程来计算。最后采用可行方向法求解预信号交叉口的最优配时方案和待行区长度。最后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为例对所建立的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对实施预信号后的交叉口通过matlab仿真得到最优配时方案和最小车均延误,对传统信号交叉口在最优配时方案下进行matlab仿真得到车均延误,最后对两种信号控制方案下的车均延误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交叉口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与传统信号控制方法相比,预信号控制方法可以降低车辆延误达到60%。(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预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交通污染、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阻塞、停车困难等一系列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公交优先理念是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服务品质的重要措施。公交预信号进口道控制是基于公交优先理论的一种新型公交优先技术,它通过公交候驶区和预信号车道灯两种技术手段为公交车辆提供优先通行权,进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公交优先、预信号公交优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理论,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在对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研究时,先从公交预信号进口道布局形式、交通组织方式等角度对预信号进口道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公交预信号的设置条件,给出了判定各进口道设置预信号先后顺序的方法,从单一进口道和整个交叉口两个层面对各进口道是否设置预信号进行判断,并提出了关键进口道的概念;随后提出了主、预信号的协调控制的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对关键进口道设置预信号的时空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其次对公交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配时特性进行分析,制定了预信号交叉口的主信号的配时流程;运用交叉口现有信号配时方案,设计了预信号进口道的初始方案,以初始方案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对交叉口主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进行优化;并建立交叉口乘客延误模型,求解交叉口的最佳主信号灯的控制方案和最佳预信号灯的控制方案。最后以某交叉口为例,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交叉口的关键进口道;以关键进口道为例对公交预信号进口道的设置进行了演绎,并通过乘客平均延误、车辆平均延误等指标对进行预信号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交叉口的预信号进口道的控制方案,可以显着降低交叉口的乘客延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晨,常玉林,张鹏,孙超.基于预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J].公路.2019
[2].王涌龙.基于乘客延误的次路侧型公交预信号进口道设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王涌龙,张文鹏.预信号在次右侧型公交专用道中的应用研究[J].综合运输.2019
[4].姚明,陈浩杰,黄丽莹,陈士安.考虑运行效益评价的车速引导与预信号协同控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5].林翰,蔡明,刘超莹.主辅路合流点设置预信号研究[J].交通工程.2018
[6].栗波,别一鸣,成卫.基于车均延误的预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雷铭.基于公交优先的预信号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及仿真评估[D].东南大学.2018
[8].张静宜.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及仿真技术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
[9].张静宜,段宇洲.基于预信号的公交优先综述[J].城市地理.2017
[10].栗波.一种面向机动车流的十字交叉口交通预信号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