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南宋理学大家古文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闵泽平
导师: 熊礼汇
关键词: 南宋,古文,理学大家,艺术精神,文章风格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南宋古文研究园地相当冷清,原因有二。在北宋古文创作进入高潮之后,南宋古文家难以为继,无力推陈出新,故难获研究者亲睐,此其一;古文研究者误将爱国志士的慷慨之文作为南宋古文的主体,舍学者之文而不顾,难以有所发明,此其二。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厘清理学与古文的关系,将理学家之文作为南宋古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研究的视野。 古文对儒学有着先天的依赖性。古文本为宣扬“古道”而兴起,宣扬“古道”意在复兴儒学,儒学在唐代的生存状况,实质上左右着古文命运。中唐古文的兴盛,晚唐古文的低落,即与儒学的盛衰相一致;有唐一代古文发展的迟缓,显现出唐代儒学复兴的艰难。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利,就是儒学复兴的重要标志。古文的核心是“古道”,而非文辞之古、文风之古、文体之古。开、天年间古文的艰涩,韩门一派的奇奇怪怪,甚至一代唐文的奇崛之风,都与唐人过度关注文辞复古、文风复古、文体复古相关联。韩、柳的成功,在于对“古文”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入;北宋古文的勃兴,亦得力于古文家对“古道”理解的深化。正是在对“古道”的阐发之中,理学开始萌芽直至形成。唐宋古文大家,尤其是北宋大家,多为理学先驱或理学家。可以说,古文的兴起与理学的滥觞,发生于同一文化思潮之中;理学与古文,也并非天然的敌人。道学家与古文家对立,即在于他们各自对“道”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要求。文统与道统的融会,只有在各自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才可能进行。使之融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南宋理学大家的身上。南宋文化高度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学术繁荣。学者之文,实为南宋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宋理学大家的古文,更对南宋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亮以一世英豪自勉,疾呼恢复,倡言王霸,尊崇功利,在思想领域不无摧陷廓清之功。陈亮慷慨作论,径遂直陈,一任忠义之心、婞直之性袒露无遗,少有吞吐嗫嚅之态,颇具浩然之气。其文笔力矫健,气势恢弘,情感激越,劲节壮思,往往使人心骇目夺,足与当时文章大家相颉颃。尤其在软媚之风弥漫的南宋文坛,陈亮之文高声促节,如作噌吰镗鞳之音,震聋发聩,催人警醒。真是堂堂正正,有英雄气。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其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文章理论,虽有浓厚的道学色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理学与古文
第一节 古文与古道
第二节 古道与理学
第三节 南宋理学与南宋古文
第二章 陈亮古文艺术论
第一节 陈亮的人生旨趣
第二节 陈亮的文章风格
第三章 朱熹古文艺术论
第一节 朱熹的古文理论
第二节 朱熹的古文艺术
第四章 吕祖谦古文艺术论
第一节 吕祖谦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吕祖谦古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东莱博议》的示范意义
第五章 陆九渊古文艺术论
第一节 陆九渊的文论倾向
第二节 陆九渊的古文创作
第六章 陈傅良、叶适古文艺术论
第一节 陈傅良、叶适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陈傅良的文章风格
第三节 叶适的古文艺术
总论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相关论文
- [1].吕祖谦与南宋学术交流[D]. 刘玉民.华中师范大学2013
- [2].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 孔妮妮.复旦大学2004
- [3].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 李仁群.复旦大学2005
- [4].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 陈战峰.西北大学2005
- [5].南宋江湖文人研究[D]. 张春媚.武汉大学2005
- [6].南宋四洪研究[D]. 李菁.武汉大学2005
- [7].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D]. 白晓萍.浙江大学2006
- [8].理学诗论与南宋诗学[D]. 石明庆.南开大学2003
- [9].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 邓莹辉.福建师范大学2006
- [10].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 张勇.西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