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不仅是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孙中山作为一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反清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艰苦过程中,不时地考虑着中国的农民问题,并由此进而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研究孙中山的农民观,探析他认识和思考农民的思想,总结其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孙中山农民观形成的影响性因素和其思想内容演进的解析,总结出孙中山农民观的基本特性,概述了孙中山农民观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孙中山农民观受时代、国情、出身经历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陈述孙中山农民观的演进过程,将孙中山农民观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的改良主义农民观;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农民观;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新三民主义农民观。从早期的改良主义到“平均地权”,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从“预防资本”到“节制资本”,从空泛的“激扬民气”到真诚的“唤起民众”、“扶助农工”,表明孙中山农民观有个演进和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对孙中山农民观进行总结,归纳出其基本特性:一是孙中山农民观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的农民观;二是孙中山农民观是进步性与局限性的统一;三是孙中山农民观是动态性与连续性的统一。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力求说明孙中山农民观对今天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问题得以解决的启示。孙中山的农民观是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理性思考和反复比较而做出的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也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孙中山的农民观也有其局限性,孙中山虽能看到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还不能对中国农民问题做出科学的结论,他对近代农民问题的复杂性的认识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