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松萍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恢复良好20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无缺氧。颅内压降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防止误吸及肺炎等并发症。妥当处理中枢性高热。防治颅内及切口感染。缓解疼痛。尿液引流通畅,无泌尿系感染。保障病人日常生活基本需要。
【关键词】】脑损伤;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38-02
脑损伤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脑损伤病情发展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重度颅脑损伤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脑损伤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8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坠落伤2例,其它2例。有昏迷头痛呕吐15例,瞳孔散大12例血性脑脊液,耳鼻漏出2例,椎体束征阳性8例,四肢软瘫1例。颅底骨折4例,颅内血肿12例,脑干损伤3例,脑挫裂伤5例,其它2例。
1.2方法
开放性脑损伤应争取早期清创缝合,使之变成闭合性脑损伤。清创时要彻底清除异物、碎骨片、血块等,彻底止血,尽可能修复和缝合硬脑膜,以减少颅内感染和癫痫发生。硬脑膜外放置引流可减少积血和感染[1]。闭合性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在于降低颅内压和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包括脱水疗法、激素应用、冬眠低温疗法、氧疗法、脑室穿刺或引流和手术减压。清除颅内血肿常用手术有: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探查术、脑室引流术、钻孔引流术及去骨瓣减压术。
1.3结果
2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恢复良好20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3例。
2.护理
2.1对症护理
2.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脑干损伤的患者注意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复合伤等情况。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采取侧卧位,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道受阻者给予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开放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或者气管切开术[2]。
2.1.3饮食护理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鼻饲期间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气清新。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
2.1.4高热的护理高热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进行人工冬眠低温疗法,保持适宜的室温,出汗较多者给予及时更换衣裤,鼓励多饮水,注意保暖。有脑脊液外漏者,定时测量体温,以便及早发现感染的早期迹象。对于瘫痪侧肢体,急性期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关节强直、畸形、挛缩,避免皮肤受压。恢复期可遵照医嘱给予肢体被动活动,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制订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计划,持之以恒,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注意观察患者癫痫发作的早期迹象、持续时间和发作类型,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准确处理。
2.2围术期护理
2.2.1术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术前各项准备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前各种准备,包括头部皮肤准备、采集血液标本、备血、禁食水、留置导尿等。
2.2.2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保证患者安全,躁动及抽搐者应适当约束,防止意外受伤。
2.2.3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体位。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2.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2.5昏迷者给予留置胃管护理。鼻饲液应合理搭配、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每次鼻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鼻饲管,以免管腔堵塞;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进行;定期更换鼻饲管。对意识逐渐清醒,能自行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3饮食护理给予肠内营养,以纠正体内代谢紊乱,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食物,如米汤、肠内营养液、果汁、蔬菜汁等,每天3~5次,每次200ml,以满足机体需要。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如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以保证机体的营养需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的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
2.4用药护理应用抗癫痫类药物如丙戊酸钠注射剂、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消化道紊乱及呼吸抑制现象。应用解热类药物时,应注意及时补充体液,鼓励饮水。应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4]。应用降颅压类药物如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时,应注意有无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血栓性静脉炎。
2.5生活护理
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不能单独活动,应有专人陪同,注意安全。轻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可做床上活动,待病情好转后可做床下活动,鼓励患者自理生活,劳逸结合。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协助家属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有颅骨缺损的患者,注意保护颅骨缺损部位,减少出入公共场所次数,佩戴帽子给予保护。按时进行颅骨成形手术。
3.讨论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引流护理,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中枢性高热,严格遵医嘱用药及补液,做好皮肤护理和基础护理。通过循证护理,避免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
[1]闫雅凤,唐晟,刘宗琼.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护理[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6):406-406.
[2]何玉琴,杨艺,黄玉宝,谢淑香.脑损伤恢复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7(1):21-23.
[3]焦旭平.130例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9(1):70-71.
[4]万世艳,旷龙云,许发发,吴秀华.重型颅脑损伤164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西南军医.2007.(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