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导航标志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

海洋导航标志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

一、海上航标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杰[1](2020)在《秦皇岛航标处辖区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沿海航标是重要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航海保障资源,对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在提升航标服务质量,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为秦皇岛辖区的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海上交通环境和交通流密度日益复杂和紧张,各类海上活动及航海用户对航海保障服务的多样化、差异性需求日益迫切,公众对航标导助航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监督航标运行状况,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清洁,亟需研究航标效能有效地评价方法。本文以秦皇岛航标处辖区秦皇岛港和京唐港的航标配布为研究对象。首先,充分介绍上述两个港口的自然状况、港口现状、船舶交通状况和航标配布的状况等影响航标效能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其航标效能进行总体评价,并根据评判结果,结合港口建设、规划状况及用户意见和建议,提出航标配布的调整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增强该区域航标维护的管理质量,充分发挥航标效能作用,完善航标助航服务机制,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季克淮,李铁,王海青[2](2020)在《关于我国冰区港口航标助航效能提升的思考》文中提出为适应航运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冰区航标的助航效能,给冰区船舶航行提供安全保障,文中将通过对我国北方海区冰冻港口冰区航标应用情况的总结、分析,来探讨冰区航标助航效能持续提升的措施。

安海伦,刘俊刚[3](2020)在《日本大地震对我国航标防灾减损的启发》文中提出文中以日本"311大地震"为引,简要描述了地震及次生灾害对日本航标造成的损失,并重点介绍了日本海上保安厅对抗地震灾害采取的救援恢复方法和抢修措施,以期实现我国从事航标管理人员分享抗震经验、学习航标防灾减损方法的目的。

孔涛[4](2020)在《中国北方海区航标巡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高飞[5](2020)在《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传统能源占比逐渐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升,风能与光能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清洁能源。在我国,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发挥其经济和环境效益,更多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将会并入国家公共电网。在此背景下,如何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更为安全可靠,储能更加稳定,系统成本更加经济,自然成为值得重点研究的问题。系统储能容量的合理配置对保证发电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进行优化,合理地分配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单位容量,加强发电系统的连续性及可靠性,做出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储能方式的不同特性,对蓄电池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单独进行性能对比,得出铅酸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数学模型,总结混合储能方式的意义。第二,建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以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能量平衡、蓄电池的储能容量和功率、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容量和功率为约束,以能量缺失率和能量损失率为可靠性指标建立模型,利用Matlab改进传统遗传算法,采用退火算法选择,分段交叉和分段变异方法处理,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进行优化配置。第三,给出青海西宁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相关参数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获得西宁的光照辐射量和风速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到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以及负载需求功率。通过传统遗传算法流程和改进遗传算法流程,得到优化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综上,本文建立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进行优化配置,为实际的应用提供指导性思路与方法。此外,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的可行性,通过传统遗传算法流程和改进遗传算法流程,得到优化结果,经对比分析,改进的遗传算法相较传统方法而言,发电系统的能量缺失率和能量损失率有所改进,其成本也更为经济。

王岩[6](2020)在《基于EPLANopt模型的江苏省低碳电力规划及转型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中当前最具竞争力的发电类型,其出力波动性、不可预见性等特征增加了电力系统的供需不稳定性,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增加需要电力系统进一步提高其灵活运行能力。在电力系统转型问题中,如何综合考虑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以及灵活性资源的配置,成为当前低碳电力规划的重点。本文通过EPLANopt模型对江苏省电力系统进行了技术模拟与策略优化,主要包括EnergyPLAN模型和多目标优化两部分。首先从供电系统、供热系统、工业燃料系统、交通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角度构建了EnergyPLAN模型,从江苏省月度电力需求、电力生产情况、一次能源消耗情况等方面检验分析了模型可靠性。对关键因素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装机结构(包括风电和太阳能光伏)、新增热电联产机组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结合江苏省政策方针设定模型的各输入参数,从电力和热力需求、装机结构、煤炭替代率、输电能力和灵活性资源配置等角度,构建了两种江苏省电力系统未来可能的转型路径情景:参考情景基于现有的能源政策和对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保守预测;高比例情景为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煤炭消费减少替代、灵活性资源配置和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更为雄心勃勃的能源政策。在两种转型路径情景下模拟了江苏省未来2030年、2050年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小时级调度运行和能源系统成本等。根据边际过剩电力生产和边际主要能源供应量折中系数法,对参考情景中2050年江苏省电力系统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的最优接入比例进行了测算;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传统电厂等装机容量、区外来电、需求侧响应等8个决策变量角度出发,利用NSGA-II进化算法对江苏省未来电力系统进一步做策略优化,求得Pareto前沿并从其最优解集中选取了P1(高成本,低排放)到P3(低成本,高排放)三个优化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参考情景和高比例情景从装机结构、发电结构、储能需求、CO2排放、系统成本等角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提高、新增热电联产机组策略、煤炭燃料的替代大幅抑制CO2排放,但与此同时均会增加系统成本,而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提高所带来的系统成本增加大于风电,天然气替代煤炭燃料这一举措使得系统成本产生明显增幅。(2)在两种转型路径下,高比例情景的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份额均比参考情景要高;2030年江苏省电力系统火电(含天然气)依旧为发电主力,水电占比均为最小;2050年发电结构多极分化,高比例情景下火电(含天然气)接近50%,海上风电增长显着。(3)2030年和2050年电力系统调度装机容量仍以火电(含天然气、生物质)为主,但2050年高比例情景下各种发电技术类型的调度更为均衡,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出力增加,调度量明显高于参考情景;秋季日调度峰谷差与春季比较相像,介于夏季与冬季之间。(4)能源系统成本主要构成为可变成本;2030年投资总成本和年投资成本中大型传统电厂和太阳能光伏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固定运维成本主要来源为大型传统电厂;2050年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成本在投资总成本和年投资成本中占70%以上,固定运维成本中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占比较高,太阳能光伏次之。(5)参考情景中2050年江苏省电力系统各类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最优接入比例约为20%;参考情景和高比例情景距离帕累托前沿较远,仅在其可行解域中;以P2点和P3点为代表的转型策略能够达到更好地降低系统成本目标,以P1、P2和P3点为代表的转型策略则能实现更低的碳排放目标;Pareto最优解集中,P1-P3点策略主要表现为火电、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区外来电、需求侧响应和储能需求等的变化。该论文有图81幅,表17个,参考文献102篇。

向鹏[7](2019)在《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装备控制与通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仪器设备的研发,从设计原理上就决定了很难在室内完成测试。对这类仪器或系统,必须采用室内测试和海洋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技术性能指标的测试和验证。目前,国内测试场很少,主要位于威海、青岛、珠海等附近,其海况相对优良,不能反映长江口近海海域所具有的高营养盐、高浊度和盐度变化大等特点,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设备测试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长江口近海海域现有岛礁和测站基础设施,研发专用测试装备,形成海洋仪器设备海上试验场具有重要价值。实现多个站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实现海上试验场的必要条件,为此,本文以测试装备通讯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为目标进行研究,主要进行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针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中测试海洋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以及东海海域营养盐丰富,生物附着可能性大,泥沙和盐度呈梯度分布且变化大的特点,为形成较为完善的试验场,从微波通讯要求、地形地貌、距离、海况、营养盐分布、盐度、浊度等方面对东海海域相关岛礁和测站进行了综合性调研分析。(2)根据海洋仪器试验场测试需求和上海近海站点调研,选择能反映上海近海的杭州湾和长江入海口两个不同地域海水特性,实时观测海上试验场中测试仪器设备抗生物附着和抗腐蚀性能。根据试验场各站点位置、距离、海拔等要素和视频通讯需求,确立了以大戢山为中心,芦潮港、九段沙、南槽东和唐脑山岛(小洋山)4个站点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大戢山站进行中继,由大戢山站点将数据传输登陆的方案。经过设计计算针对不同站点选取了合适的微波通讯频段,并进行了校核,在移动测试中系统带宽为2.0Mbps以上,接受灵敏度为-83.8dBm,在3个月内,微通讯系统无丢包现象,误码率<10-9。(3)根据不同岛礁和测试站点的不同,提出了固定式海洋仪器自动测试和浮式海洋仪器自动测试两套装置的基本架构。以远距离视频控制监测、传感器升降机构和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等目标进行研究,设计了以STM32F427作为控制系统核心,结合多项固态继电器电路、摄像头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数据通讯转换模块,搭载溶氧/温度、PH、AP-2000多参数和GPS传感器等多路传感器,能够适应耐盐雾环境的高可靠控制板卡系统,再结合部署在阿里云上的IIS服务,实时观测仪器设备的抗生物附着和抗腐蚀性能,实现了浮标(或固定检测装置)上被测传感器视频和数据的回传,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访问服务器来对系统实现远程控制的。(4)针对设备的控制系统要求进行现场试验。在多站点海洋仪器设备试验场中选择大戢山浮标测试平台为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测试验场试平台投放完成后,结合具体使用情况对系统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及分析,并对误差较大的参数进行相应修正。主要包括浮标系统对系统功耗分析、传感器污损生物附着分析和传感器的数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海洋仪器浮式升降检测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海域的海况,海况观测摄像头能够正常工作、附着物生长情况和升降装置运行稳定,各个子系统运行良好。浮式设备电压稳定在13.20V,工作电流维持在0.36A。在连续阴雨天气,供电系统能够连续125.5-141.2小时正常工作。根据试验场各站点设备数据上传情况,对数据进行收集,形成相关曲线和报表。(5)把上传到ECS的数据定期同步到RDS中,再利用Visual Studio 2017对进行Excel进行VSTO的可视化开发。结合EXCEL中对试验场中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保存。根据固定式海洋仪器自动测试装备和浮式海洋仪器自动测试装备实际搭载的测试设备,结合《多站点海洋仪器设备海上测试标准(草案)》进行后期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比对。通过浮式海洋仪器自动测试装备搭载的DPS600型PH单参数、DOS300型温度/溶氧两参数、AP-2000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多个传感器进行了2017年10到2018年8月长周期间断性的数据分析和比对,数据分析和比对结果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测试设备提供准确的数据,为设备后期的研发和测试提供数据支撑。

安海伦[8](2018)在《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的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海洋面积辽阔、物产丰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发展,海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海上航标如同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为航海用户提供公共助航服务。海上航行依靠航标,航标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服务港口航运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北方冰冻港口地处中、高纬度,每年的11月至12月,海面陆续出现结冰,持续时间一般为2至4个月。为减轻流冰对航标的损坏,最大限度地减少航标效能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北方海区航标管理机关定期组织开展季节性航标作业。首先,分析了国际及国内航标事业发展形势,并对我国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航标作业制度、作业队伍、装备水平以及航标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揭示了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装备及人员配备相对落后、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不足、公共助航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并从航标文化、航标管理体制、软硬件设施、激励机制和国际履约跟踪等角度分析了当前航标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现阶段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运用问题管理理论,对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进行设计,提出了具体方案,包括对北方冰冻港口航标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和建议。并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北方海区航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为促进我国航海保障事业、服务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杨荻[9](2018)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港口群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环渤海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港口船舶流量也持续增加,这对北方海区航海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标为水上活动提供辅助航行的信息,帮助船舶安全、快速、准确的抵达终点,是航海保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方海区航标布局日趋合理,综合助航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人员结构失衡、设备设施老化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航标行业发展的瓶颈,影响了航标对外提供助航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急需解决。本文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结合目前航标行业形势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又从机构设置、通航环境、人力资源、硬件条件、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内部环境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出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具有经验丰富、用户满意度高、科技创新成果众多、资质唯一、法规健全等优势,也存在着服务对象和方式传统、人员结构失衡、设备设施老化等劣势,并面临着宏观环境好、“政事分开”有利的机会,以及事业单位改革和没有行政执法权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备选战略,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航标业务应实施SO增长型战略。最后,对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人尽其才、装备齐全、科技创新、健全机制、综合服务、内部控制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王永利[10](2017)在《环渤海地区港口冰期灯浮标设计探究》文中指出中国环渤海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港口聚集区之一,分布着天津、营口、秦皇岛等大型港口,绝大部分为冰冻港口。冰期灯浮标(简称“冰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冰冻港口的通航安全、助航保障效率及维护管理成本,因此冰标设计研究越来越受到行业的极大关注。环渤海地区普遍使用的钢质冰标存在灯器抗冰不足、供电系统不稳定、油漆脱落等问题,制约了导助航效能水平。本文对辽东湾海域2010年至2013年应用钢质冰标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冰标存在的缺陷。针对原有冰标灯器抗冰能力不足、供电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油漆脱落等问题,进行了设计和试验,对灯器结构进行优化,利用锂电池改进供电系统低温情况下的放电效率,并采用有机岩树脂和铠装防护带替代传统油漆涂层,改进冰标在冰期应用时涂层的完好率和涂色稳定性。为解决钢质冰标需每年2次换标作业,造成维护成本高、作业量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采用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大规模制造长效冰标的应用经验和工艺,从冰标结构选材、尺寸规格设计、供电系统设计等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计算,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和大容量锂电池设计研发了新型锥形长效冰标,以满足中国航海用户的助航需求和可持续助航24个月的要求。依托近几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营口航标处、天津航标处在四季通用灯浮标、进口冰标国产化研究、冰区长效灯浮标等新型冰标研制项目,研发生产了涂刷新型涂层的Ф1.4m钢质冰标2座和Ф1.5m高分子量聚乙烯冰标4座,并在渤海辽东湾盘锦荣兴港区、渤海湾天津临港港区和辽东湾营口鲅鱼圈港区进行了应用实验,验证了两种冰标设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航标行业发展和航标生产厂商改进冰标性能提供了参考。最后,进一步对智能冰标、长效冰标等冰标设计的新技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

二、海上航标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上航标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秦皇岛航标处辖区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现状分析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
        1.2.3 评估方法进展
    1.3 本文工作
        1.3.1 主要工作
        1.3.2 章节安排
2 辖区现状
    2.1 辖区两大港区概况
        2.1.1 自然状况
        2.1.2 港口状况
    2.2 船舶交通状况
        2.2.1 交通流分析
        2.2.2 事故统计分析
    2.3 航标管理及配布现状
        2.3.1 机构设置现状
        2.3.2 航标配布现状
        2.3.3 航标基础设施现状
        2.3.4 航标维护现状
        2.3.5 航标人力资源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航标效能定量评价
    3.1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3.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3.2 对两个港口航标效能进行评价
        3.2.1 确定航标效能评价子目标和各指标权重
        3.2.2 对秦皇岛港航标效能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3.2.3 计算各指标评价向量
        3.2.4 计算子目标评价向量
        3.2.5 计算秦皇岛港航标效能评价向量
        3.2.6 计算等级评定值
    3.3 本章小结
4 效能提高因素分析
    4.1 进一步完善导助航服务体系
        4.1.1 改造完善固定标志
        4.1.2 调整优化浮动标志配布
    4.2 加强航标维护管理能力建设
        4.2.1 航标维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2.2 航标人才配备欠合理
        4.2.3 新技术应用不及时
    4.3 专用航标效能有待提升
    4.4 航标标准规范建设有待提高
    4.5 用户意见
    4.6 航标配布调整建议
        4.6.1 航标优化配布
        4.6.2 加强四季通用标推广应用
        4.6.3 加强航标基础设施建设
        4.6.4 积极探索智能航保体系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1.1 服务水平
        5.1.2 技术水平
        5.1.3 管理和维护水平
    5.2 展望
        5.2.1 积极探索智能航保体系建设
        5.2.2 强化航标风险意识
        5.2.3 提升多元化助航手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关于我国冰区港口航标助航效能提升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冰区航标产品的应用情况分析
    (一)棒标
    (二)活结式灯桩
    (三)冰区灯浮标
    (四)新型冰标
    (五)四季通用灯浮标
三、当前冰区航标助航航标效能优劣势对比
四、当前冰区航标效能提升思路与建议
    (一)效能提升思路
    (二)效能提升建议
        1. 加装顶标,提高标体显形效果
        2. 加装实体AIS航标,有利于船舶有效识别
        3. 加装信号增强设备,提高雷达扫测效果
        4. 优化航标编号制作工艺,提高编号的识别效果
五、结语

(3)日本大地震对我国航标防灾减损的启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大地震及造成的航标损失
二、日本海上保安厅对受损航标的救援恢复
三、对抗地震灾害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全域范围开展航标抗震能力评估
    (二)增强航标及附属设施抗震性能和预警能力
    (三)对航标光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四)加装独立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五)加快应急管理制度及人才队伍建设
四、对我国航标应急管理的启发

(5)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理论研究
    2.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相关理论
        2.1.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结构
        2.1.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方式
    2.2 储能优化相关理论
        2.2.1 遗传算法相关理论
        2.2.2 储能优化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模型
    3.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模型
        3.1.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原则
        3.1.2 优化目标
        3.1.3 可靠性指标
        3.1.4 系统约束条件
    3.2 基于传统遗传算法的储能容量计算流程
    3.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储能容量计算流程
    3.4 两种算法流程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算例分析
    4.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处理
    4.2 算例的算法求解
        4.2.1 算例的传统遗传算法求解
        4.2.2 算例的改进型遗传算法求解
    4.3 改进遗传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优化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6)基于EPLANopt模型的江苏省低碳电力规划及转型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3 EPLANopt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3.1 EPLANopt模型
    3.2 EnergyPLAN模型构建
    3.3 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3.4 数据来源
    3.5 模拟结果可靠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模拟
    4.1 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
    4.2 转型路径情景设置
    4.3 发电结构模拟
    4.4 发电机组小时级调度模拟
    4.5 能源系统成本模拟
    4.6 本章小结
5 电力低碳转型优化路径对比
    5.1 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最优接入量测算
    5.2 优化路径下的最佳技术组合
    5.3 装机结构对比
    5.4 发电结构对比
    5.5 其他指标对比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装备控制与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近海海洋仪器设备试验场站网总体方案设计
    2.1 试验场站网站点调研与分析
    2.2 长江口海域海洋仪器试验场构建
        2.2.1 试验场站点的选择
        2.2.2 微波通讯系统设计
    2.3 微波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核
        2.3.1 试验场测试站点间的可视分析
        2.3.2 微波通讯系统的信号衰减分析
        2.3.3 附属系统设计
    2.4 微波通信系统海上现场测试
        2.4.1 移动试验测试
        2.4.2 岸站通讯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场装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海洋仪器试验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1 试验场装备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3.1.2 控制系统模块组成
    3.2 海洋仪器试验场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
        3.2.1 系统硬件设计
        3.2.2 系统的软件设计
    3.3 海上试验场上位机程序设计
        3.3.1 海上试验场上位机程序架构
        3.3.2 前端界面设计
        3.3.3 上位机程序设计
        3.3.4 程序安装和试运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场试验及数据分析
    4.1 大戢山与南槽东站点投放试验与应用
    4.2 海洋仪器试验场控制系统试验及数据分析
        4.2.1 设备的投放和调试
        4.2.2 系统预运行数据分析
    4.3 数据获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上试验场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构建与实现
    5.1 海上试验场传感器数据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
    5.2 云数据库RDS配置
        5.2.1 阿里云RDS简介
        5.2.2 通过客户端连接RDS实例
    5.3 Visual Studio2017+VSTO程序设计
        5.3.1 程序设计流程图
        5.3.2 程序实现
        5.3.3 功能区管理代码(Ribbon1)
        5.3.4 程序编译和发布
    5.4 EXCEL处理数据
        5.4.1 EXCEL插件程序的安装
        5.4.2 用户登录管理
        5.4.3 云数据库的连接
        5.4.4 数据的选择
        5.4.5 功能区的按钮操作
        5.4.6 同类传感器数据对比分析
        5.4.7 单传感器分析
    5.5 传感器数据与附着物分析
        5.5.1 单参数变化
        5.5.2 同类型参数对比
        5.5.3 传感器附着物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校科研成果

(8)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航标研究综述
        1.3.1 国内航标研究
        1.3.2 国际航标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基础概念与使用的理论工具
    2.1 航标概念及属性
        2.1.1 航标
        2.1.2 航标作业
        2.1.3 航标公共服务属性
    2.2 航标管理评价指标
        2.2.1 航标(维护)正常率
        2.2.2 航标效能
    2.3 问题管理
第3章 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北方海区港口简介
    3.2 航标管理情况
    3.3 航标作业管理
        3.3.1 航标作业数量
        3.3.2 航标作业程序
    3.4 航标作业管理规章制度
        3.4.1 航标管理法规标准
        3.4.2 专用航标管理维护
        3.4.3 联动机制
        3.4.4 作业评估
    3.5 装备及人员配备
        3.5.1 航标船配备情况
        3.5.2 人员素质状况
    3.6 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3.6.1 国外应用及分析
        3.6.2 国内应用及分析
    3.7 航海保障服务水平
        3.7.1 助航服务质量
        3.7.2 助航服务内容
第4章 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航标管理文化有待完善
        4.1.1 航标管理文化研究不深、提炼不够
        4.1.2 航标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4.2 航标规章制度相对落后
        4.2.1 航标作业相关法规标准更新不及时
        4.2.2 北方海区航标作业制度不完善
        4.2.3 专用航标维护管理不到位
    4.3 航标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4.3.1 航标基础设施建设预判不足
        4.3.2 航标管理队伍体制建设不合理
    4.4 航标作业激励机制不健全
        4.4.1 航标作业激励标准偏低
        4.4.2 航标作业激励标准不统一
    4.5 航标履约跟踪成效未达预期
        4.5.1 参与航标国际履约跟踪重视度不高
        4.5.2 创业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第5章 航标作业管理的改进方法与途径
    5.1 建设丰富航标文化
        5.1.1 挖掘航标文化理论与实践意义
        5.1.2 注重航标管理文化的社会传播
    5.2 健全航标作业制度
        5.2.1 加强专用航标管理研究
        5.2.2 完善航标作业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5.3 加强基础设施装备及人员配备
        5.3.1 加大船舶及配套设施建设
        5.3.2 加快队伍建设,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5.4 加快冰区四季通用灯浮标研制与推广应用
        5.4.1 技术指标设计
        5.4.2 可行性研究
        5.4.3 经济效益分析
结束语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航标业务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
    2.1 航标业务的相关界定
    2.2 航标发展历程
    2.3 战略管理过程
第三章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竞争环境分析
        3.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3.2.2 潜在的进入者
        3.2.3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第四章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概况
        4.1.1 航标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4.1.2 管理体制机制分析
        4.1.3 行业法规标准分析
        4.1.4 人力资源分析
        4.1.5 基础设施分析
    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4.2.1 以用户满意为宗旨
        4.2.2 专业的航标管理和服务能力
        4.2.3 科技创新成果众多
        4.2.4 专业的航标技术人才
第五章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的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综合环境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选择
        5.2.1 备选战略
        5.2.2 备选战略的评价和选择
    5.3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战略的制定
        5.3.1 指导思想
        5.3.2 战略目标
        5.3.3 发展战略
第六章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战略实施及控制
    6.1 合理引进人员,健全人才管理机制
    6.2 加强航标基地和船艇建设,提供基础装备支撑
    6.3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
    6.4 巩固现有航标系统,健全航标管理维护机制
    6.5 创新航标服务形式,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6.6 规范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环渤海地区港口冰期灯浮标设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冰区概况
        1.1.1 中国沿海冰区
        1.1.2 海冰对航标的不利影响
    1.2 冰标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钢质冰标改造设计
    2.1 原有冰标缺陷分析
        2.1.1 灯器结构
        2.1.2 供电系统
        2.1.3 涂层
    2.2 改造目标
        2.2.1 灯器结构
        2.2.2 供电系统
        2.2.3 涂层
    2.3 改造方案
        2.3.1 冰标灯器
        2.3.2 供电系统
        2.3.3 涂层
第3章 非金属长效冰标设计
    3.1 设计目标
        3.1.1 非金属材质
        3.1.2 长效供电系统
        3.1.3 高助航效能
    3.2 技术指标
        3.2.1 助航效能
        3.2.2 抗冰能力
        3.2.3 耐低温能力
        3.2.4 维护简便
    3.3 设计方案
        3.3.1 供电系统
        3.3.2 标身材质
        3.3.3 标身结构
第4章 冰标在黄、渤海水域应用实验与分析
    4.1 钢质冰标在辽东湾水域应用实验
        4.1.1 实验设计
        4.1.2 实验过程
        4.1.3 实验结果分析
    4.2 长效冰标在渤海湾水域应用实验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过程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高分子量聚乙烯冰标在辽东湾水域应用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过程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海上航标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皇岛航标处辖区港口航标效能评估研究[D]. 王彦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2]关于我国冰区港口航标助航效能提升的思考[J]. 季克淮,李铁,王海青. 中国海事, 2020(10)
  • [3]日本大地震对我国航标防灾减损的启发[J]. 安海伦,刘俊刚. 中国海事, 2020(09)
  • [4]中国北方海区航标巡检问题研究[D]. 孔涛. 天津大学, 2020
  • [5]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优化研究[D]. 高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基于EPLANopt模型的江苏省低碳电力规划及转型路径研究[D]. 王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装备控制与通信系统研究[D]. 向鹏.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北方冰冻港口航标作业管理的改进研究[D]. 安海伦. 天津大学, 2018(07)
  • [9]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标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杨荻.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2)
  • [10]环渤海地区港口冰期灯浮标设计探究[D]. 王永利. 集美大学, 2017(01)

标签:;  ;  ;  ;  

海洋导航标志太阳能供电系统的两种改造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