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依托台海横向课题《金门海岸防护对策暨渔村海岸复育可行性研究》,通过对九龙江口邻近海域底质调查所获沉积物样品进行系统的粒度和地球化学分析,阐述了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和元素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搬运作用、元素富集规律以及粒度和元素控制因素,进而探讨了粒度参数及元素组合特征所反映的现代沉积动力环境。研究区内粘土质粉砂是最主要的沉积物类型。砂、粉砂质砂的频率曲线以双峰为主,跃移组分含量高;砂质粉砂、粘土质粉砂以及砂-粉砂-粘土以悬浮组分为主,砂质粉砂频率曲线表现为单峰,粘土质粉砂和砂-粉砂-粘土为双峰。沉积物元素组成以SiO2和Al2O3含量为最高,两者之和占总化学成分的66.07%~86.58%不等,说明沉积物的化学成分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为主。近口段及汊河口沉积区的沉积物粒径较粗,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近岸浅滩区沉积物类型多样,包括砂-粉砂-粘土、砂质粉砂以及少部分的砂、粉砂质砂,悬浮搬运比重增加。以上两区物质来源多为陆源碎屑,富集SiO2、K2O、Cu、Zr,其余大部分元素含量较低。湾中部三角洲前缘及口外海滨沉积区粘土质粉砂占主体,沉积物以悬浮搬运为主,富集Al2O3、Fe2O3、MgO、P、Mn、Ti、Pb、Zn、Cr、Co、Ni、V。依据沉积物粒度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环境亚类:Ⅰ类沉积区位于九龙江汊河入海口浅滩区,以砂质、粉砂质砂沉积为主,属于强水动力条件下的高能环境;呈斑点状分布的近岸浅滩和鸡屿北水道、嵩鼓水道沙洲属于Ⅱ类沉积区,以砂-粉砂-粘土、砂质粉砂沉积为主,水动力条件相当复杂但是相对稳定和缓;Ⅲ类沉积区位于三角洲前缘及口外海滨段,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粘土质粉砂和砂-粉砂-粘土,属于能量较强的潮流沉积环境。研究区根据元素分布特征划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A区覆盖汊河口及近岸浅滩沉积区,相对富集SiO2、K2O、Cu、Zr,陆源碎屑沉积特征比较显著;B区属于三角洲前缘及口外海滨沉积,富集Al2O3、Fe2O3、MgO、P、Mn、Ti、Pb、Zn、Cr、Co、Ni、V,与A区差别明显。各化学分区具有独特的元素分布特征,与根据粒度划分的沉积动力环境分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区元素的R型因子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湾沉积物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而沉积水动力对陆源碎屑的输运、分选和改造作用则是导致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空间分异性的主导因素,另外人为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底质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