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工伤保险是现代社会应对工业伤害和职业病的积极措施,对保障受到职业伤害及职业病伤害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者在受到职业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形式结构上,还是对我国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均存在着诸多瑕疵,以致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实效,存在改进的必要。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历史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该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也有所裨益。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分四节。第一节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首先,探讨了工伤保险产生的思想基础。其次,论述工伤保险的概念,明确了工伤保险的内涵及外延。再次,分别论述了工伤保险的类型和特征。最后,阐述了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意义。以期揭示工伤保险制度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论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第三节深入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瑕疵。首先,全面论述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九大瑕疵。其次,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瑕疵种类。再次,分别对两类瑕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节针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两类瑕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首先,针对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瑕疵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尽快出台工伤保险基准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构建政府以费率管制为主、重点行业推行保险自治模式为辅助的工伤事故保险发展模式以及采用混合模式处理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的问题。其次,针对形式结构方面的瑕疵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