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的储蓄率过高一直以来都是被讨论的热门话题,储蓄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指标,对国民经济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过高的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如果储蓄率过高就会影响消费,进而影响由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储蓄率不但远远高出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使与储蓄率普遍偏高的亚洲国家相比也是偏高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储蓄率过高了,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得出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因此确定我国储蓄率是否过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拉姆齐模型,以最大化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以1997年为基础年份,得出2006年我国最优储蓄率为27%,远远低于实际储蓄率46.7%的水平。因此为了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目标,我国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储蓄率,而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部分,这些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财富——社会养老保险资产(Social Security Wealth),经过本文估算,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资产达到近8万亿,这些财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足以和储蓄余额相匹敌,如果通过增加社会养老保险支出能够达到提高储蓄率并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的,就能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本文依据Ando与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模型,并通过折现率测算养老保险资产现值,使用1989——2006年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发现养老保险在我国更多的体现为“挤出效应”,养老保险与储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养老保险使得2006年储蓄减少了大约31.09%。因此,要想使得储蓄率降低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扩大养老保险规模,提高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估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并通过测算储蓄率与养老保险关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的办法,对社会保障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0 前言0.1 选题的意义0.2 研究思路和方法0.3 文献回顾0.3.1 关于最优储蓄率研究的文献回顾0.3.2 储蓄与养老保险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0.4 创新与不足1 我国储蓄率现状及理论分析1.1 储蓄的定义及其构成1.2 我国储蓄率现状1.3 高储蓄率原因分析1.3.1 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引起的高储蓄率1.3.2 预防性储蓄增加引起的高储蓄率1.3.3 缺乏广泛的投资渠道引起的高储蓄率1.3.4 贫富差距大,储蓄结构不平衡引起的高储蓄率1.3.5 传统文化与消费习惯引起的高储蓄率1.4 高储蓄率的利与弊1.4.1 高储蓄率的有利因素1.4.2 高储蓄率的不利因素1.5 经济动态效率的视角——索罗斯旺模型2 养老保险现状及理论分析2.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原则2.1.1 养老保险的定义2.1.2 养老保险原则2.2 我国养老保险发展与现状2.2.1 现收现付制阶段2.2.2 由现收现付制向混合制转变的摸索阶段2.2.3 现收现付与基金累计制度的混合制度阶段2.2.4 我国养老保险现状2.3 养老保险效率理论2.3.1 社会保障是老年人的福利理论2.3.2 最优风险分担工具理论2.3.3 刺激退休增强效率理论2.3.4 养老保险作为退休保险2.3.5 挥霍的父辈问题理论2.3.6 凯恩斯主义养老保险理论2.3.7 风险厌恶保险理论2.3.8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理论2.4 养老保险对经济的作用3 养老保险与最优储蓄率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3.1 我国最优储蓄率实证分析3.2 养老保险与储蓄率关系的理论分析3.3 养老保险与储蓄率关系的实证分析3.3.1 养老保险与储蓄关系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3.3.2 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3.3.3 模型预测检验3.3.4 结果分析4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4.1 倡导消费信贷4.2 加快建设和完善资本市场4.3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结束语附录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储蓄率论文; 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最优化论文; 养老保险资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