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品种光周期和品质基因分子鉴定

中国小麦品种光周期和品质基因分子鉴定

论文摘要

改良品种适应性和加工品质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Ppd-D1a是位于普通小麦2D染色体上光周期非敏感基因,与小麦适应性密切相关;黄色素含量与面制品的外观色泽密切相关,我国的面条、馒头要求色白,需要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品种;麦谷蛋白亚基基因与面团强度密切相关。利用分子标记研究以上性状不仅可以了解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规律,筛选含有优质基因的材料,而且有助于研究我国小麦在不同麦区的适应性机理和开展优质基因聚合育种。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9个小麦种植区域926份品种(系)的光周期基因Ppd-D1a的分布规律,并结合系谱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推导Ppd-D1a的来源;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我国4个冬麦区的374份改良品种(系)和197份核心地方种质控制黄色素含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等位变异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改良品种的黄色素含量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筛选了低黄色素含量材料。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研究了我国4个冬麦区的224和216份品种(系)的高、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明确了检测基因的分布频率及相关基因标记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小麦品种光周期非敏感基因Ppd-D1a的平均分布频率为66%,其中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分别为38.6%和90.6%;除西北高纬度地区部分春小麦和甘肃、新疆等地冬小麦外,国内1970以后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都携带有Ppd-D1a基因;从北到南Ppd-D1a基因的分布频率逐渐升高;结合系谱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推导了中国小麦品种中Ppd-D1a基因的来源,主要是日本地方品种Akagomughi和中国地方品种蚂蚱麦和蚰子麦。Ppd-D1基因标记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准确地检测小麦品种Ppd-D1a基因的存在与否。2.控制黄色素含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A1)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 bp和231 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63和EF600064)。在374份冬小麦改良品种(系)中,含有等位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品种(系)分别占66.8%和33.2%,二者黄色素含量平均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北方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西南冬麦区Psy-A1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8%、73.9%、25.9%和46.7%。197份核心地方种质等位基因Psy-A1a和Psy-A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7.5%和2.5%。3.用分子标记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组成。我国224份冬小麦品种(系)HMW-GS亚基的分布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55份(24.6%)材料携带有Dx5,80份(35.7%)携带有By8,没有Dx5和By8等位变异的材料无扩增带产生; 5.8%的品种(系)携带有Bx20亚基。含有Bx14+By15和Bx13+By16亚基的品种分别有1和2份; 4(1.8%)和5(2.2%)份品种分别携带有Bx6和Bx17; 106(47.3%)个品种(系)含有基因By9。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SDS-PAGE结果比较,不同亚基的符合度(一致性)有一定的差异:Bx17和Bx6符合度为100%,Dx5、By8和By9的一致率分别为90.9%、88.9%和97.2%,主要原因是SDS-PAGE不能很好区分功能不同、分子量相似的亚基。4. GLu-B3位点10个分子标记中8个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小麦品种LMW-GS的分子检测和辅助选择。10个标记检测我国216份冬小麦品种(系),发现8种等位变异,其中,34份材料(15.7%)携带Glu-B3g亚基;34份(15.7%)材料携带Glu-B3d亚基;15份材料(6.9%)含有Glu-B3b基因,4个品种含有Glu-B3e基因;13个品种(6.0%)携带Glu-B3f亚基;8个品种携带Glu-B3h亚基;4份材料含有Glu-B3i亚基;104份品种携带Glu-B3j亚基。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SDS-PAGE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SDS-PAGE技术对LMW-GS亚基的分辨率低所致。本研究明确了光周期非敏感基因Ppd-D1a、控制黄色素含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A1、HMW-GS和Glu-B3位点等位基因在中国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规律,并验证了其相应标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我国优质、高产和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和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光周期基因研究进展
  • 1.1.1 光周期基因遗传研究及其分子标记
  • 1.1.2 光周期非敏感基因多效性表现
  • 1.1.3 光周期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
  • 1.1.4 我国在小麦光周期基因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1.2 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研究进展
  • 1.2.1 小麦黄色素成分及功能
  • 1.2.2 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遗传分析
  • 1.2.3 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分子标记
  • 1.2.4 我国在黄色素基因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1.3 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 1.3.1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研究进展
  • 1.3.2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研究进展
  • 1.3.4 中国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育种目标
  • 1.4 应用于小麦育种的主要分子标记技术
  • 1.4.1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 1.4.2 序列标签位点标记(sequence-tagged sites,STS)
  • 第二章 中国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PPD-D1A 的分布规律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和特异性分子标记
  • 2.2 结果分析
  • 2.2.1 我国不同麦区小麦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Ppd-D1a 的分布频率
  • 2.2.2 我国不同麦区小麦农家种和改良种光周期基因Ppd-D1a 的分布频率比较
  • 2.2.3 我国小麦改良品种中光周期基因Ppd-D1a 的来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黄色素含量测定
  • 3.1.3 基因组DNA 提取
  • 3.1.4 STS 标记检测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黄色素含量等位变异类型
  • 3.2.2 YP7A 扩增条带类型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
  • 3.2.3 我国不同小麦品种(系)黄色素含量分布规律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小麦品种(系)HMW-GS 等位变异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PCR 反应
  • 4.1.3 目标条带序列测定和序列比对
  • 4.2 结果分析
  • 4.2.1 8 对HMW-GS 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多态性
  • 4.2.2 HMW-GS 的分布频率
  • 4.2.3 利用SDS-PAGE 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方法检测HMW-GS 等位变异的比较
  • 4.3 讨论
  • 4.3.1 SDS-PAGE 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HMW-GS 等位变异的效应比较
  • 4.3.2 HMW-GS 特异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小麦品种(系)GLU-83 位点LMW-GS 等位变异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2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PCR 反应
  • 5.2 结果分析
  • 5.2.1 Glu-B3 位点 LMW-GS 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结果
  • 5.2.2 以 SDS-PAGE 和特异性分子标记研究 Glu-B3 位点 LMW-GS 亚基的一致性比 较
  • 5.3 讨论
  • 5.3.1 我国小麦品种(系)LMW-GS 优质亚基的分布频率有待提高
  • 5.3.2 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LMW-GS 的亚基组成较SDS-PAGE 方法优势明显
  • 5.3.3 Glu-B3 位点特异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中国小麦品种光周期和品质基因分子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