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中PI4KIIα和RHBDD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浸润性乳腺癌中PI4KIIα和RHBDD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不同的临床与病理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有很大差别,因此寻找好的肿瘤标记物以对肿瘤的恶性程度作出更好的预测是研究的热点。4’磷脂酰肌醇激酶Ⅱα(PI4KⅡα)定位于胞内膜性结构,研究表明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肿瘤血管形成过程的作用。含扁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是新发现的一种水解膜蛋白跨膜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研究报道其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与RHBDD1同属同一家族的RHBDD2被发现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表达程度与预后呈负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PI4KⅡα及RHBD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是否在乳腺恶性病变中高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其他临床、病理特点之间有无联系,初步探讨其表达水平对预后是否有预测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复核HE染色切片,调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标本,行4μm连续切片。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采集病历资料并整理到数据库中。电话随访所有患者预后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PI4KⅡα及RHBDD1染色,按积分综合计量方法判定结果。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研究病例特点:57例浸润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27例,浸润性小叶癌27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小叶癌3例。初诊年龄最小29岁,最大81岁,中位年龄51岁。伴淋巴结转移者31例,占57.4%,不伴淋巴结转移者23例,占42.6%。不同病理类型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无显著差异。2.免疫组化染色条件:对抗原修复方法的理想条件进行探索,PI4KⅡα采用微波加热、碱性修复液进行;RHBDD1采用微波加热、酸性修复液进行。3.PI4KⅡα及RHBD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PI4KⅡα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6.3%,以弱阳性为主;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21.3%,全部为弱阳性,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比较P14KⅡα在导管癌和小叶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RHBDD1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1.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31.9%,正常组织有1例强阳性表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HBDD1在导管癌中阳性率77.8%,在小叶癌中为5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PI4KⅡα及RHBDD1与其他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联系:PI4KⅡα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HER2ξ、p53表达程度均无显著相关。RHBDD1与肿瘤大小、PR呈弱的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ER、HER2及p53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5. PI4KⅡα及RHBDD1对预后的影响: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7.0月。PI4KⅡα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HBDD1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 PI4K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无特异性高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其他乳腺癌预后指标无显著相关性。2. PI4KⅡα阳性表达组的预后较阴性表达组为差。3. RHBD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高;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RHBDD1与肿瘤大小、PR呈弱的负相关。4. RHBDD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无明显相关。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 二、PI4KⅡα免疫组化染色条件
  • 三、PI4K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 四、PI4KⅡα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联系
  • 五、PI4KⅡα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六、RHBDD1免疫组化染色条件
  • 七、RHBD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 八、RHBDD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联系
  • 九、RHBDD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讨论
  • 一、本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 二、PI4KⅡα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 三、PI4KⅡα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 四、RHBD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 五、RHBDD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浸润性乳腺癌中PI4KIIα和RHBDD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