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地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论文摘要

地方行政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是保证行政立法合法化、科学化的有效手段,是地方行政民主化的重要体现。现代行政立法要求公众广泛参与到立法过程中。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实践活动。座谈会、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的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地方行政立法中的一道风景。但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在制度上还很不完善,在实践中仍处于分散的、个案的阶段。目前研究地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指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并分析了论文写作的难点、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阐述了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在对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等概念做出解释的基础上阐述了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意义。理论基础包括人民主权论、参与式民主理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法学中的控权论。价值意义包括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政治民主化程度、保障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保证地方行政立法的科学性与科学性等方面。第三部分介绍了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制度现状,主要是对《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中的有关公众参与的法条规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四部分对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实践状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剖析了北京市《酒仙桥危改工作补充意见》、《广州市亚洲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草案)》的公众参与情况。第五部分对影响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有利因素,着重分析了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包括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制度方面的不利因素、地方政府自身方面的不利因素、公众方面的不利因素和信息互动方面的不利因素。第六部分提出了推进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影响参与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对策路径。包括地方政府需要树立全新的行政立法观念、完善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相关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拓宽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渠道等方面。完善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并非朝夕之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保障公众的立法参与权,促进地方行政立法民主化有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理论工具和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2.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 2.1 公众参与的概念内涵特征
  • 2.2 行政立法、地方行政立法含义界定
  • 2.3 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 2.4 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
  • 2.4.1 人民主权论
  • 2.4.2 参与式民主理论
  • 2.4.3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 2.4.4 行政法学中的控权论
  • 2.5 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价值分析
  • 2.5.1 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2.5.2 提高政治民主化程度
  • 2.5.3 保障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
  • 2.5.4 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 2.5.5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 2.5.6 保证地方行政立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 3.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制度分析
  • 3.1 《立法法》中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3.2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3.3 《广州市规章制定公民参与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4.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实践透析
  • 4.1 北京市《酒仙桥危改工作补充意见》公众参与情况
  • 4.2 《广州市亚洲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草案)》公众参与情况
  • 5.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有利因素分析
  • 5.1.1 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 5.1.2 公众参与制度初步形成
  • 5.1.3 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 5.2 不利因素分析
  • 5.2.1 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
  • 5.2.2 制度方面的不利因素
  • 5.2.3 地方政府方面的不利因素
  • 5.2.4 公众方面的不利因素
  • 5.2.5 信息互动方面的不利因素
  • 6.推进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基本思路
  • 6.1 地方政府需要树立全新的行政立法观念
  • 6.2 完善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相关制度
  • 6.2.1 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 6.2.2 完善行政立法动议制度
  • 6.2.3 健全听证会制度
  • 6.2.4 完善公众意见反馈制度
  • 6.3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 6.4 拓宽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渠道
  • 6.4.1 重视网络参与渠道
  • 6.4.2 重视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 6.4.3 提高参与方式的可操作性和便民化程度
  • 6.5 构建政府立法信息处理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我国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02)
    • [2].邓小平行政立法思想述论[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3].提高行政立法有效性探析[J]. 中国司法 2020(02)
    • [4].多维视域的行政立法后评估:依据与进路[J]. 行政论坛 2020(02)
    • [5].行政立法草案的审查及其制度完善[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6].行政立法的扩张和新趋势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9)
    • [7].行政立法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30)
    • [8].行政立法中有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6)
    • [9].行政立法专家咨询制度探究[J]. 法制与经济 2018(12)
    • [10].新时代行政立法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司法 2019(01)
    • [11].新时代行政立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J]. 中国司法 2019(11)
    • [12].行政立法裁量的宪法论[J].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2)
    • [13].行政立法相对回避模式之建构[J].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3)
    • [14].保密行政立法的新发展[J]. 保密工作 2018(10)
    • [15].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思考[J]. 工会博览 2017(07)
    • [16].建立行政立法责任制度的初探[J]. 法制博览 2015(36)
    • [17].大部制改革视野中的行政立法制度变革[J]. 学术论坛 2014(10)
    • [18].我国行政立法问题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9)
    • [19].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J]. 山西青年 2016(16)
    • [20].论行政立法的程序控制[J]. 东方行政论坛 2012(00)
    • [21].小议行政立法后的评估工作[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3)
    • [22].在全市行政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0(12)
    • [23].浅谈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04)
    • [24].我国设区的市行政立法的法治指标设计[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25].设区的市行政立法不作为法律责任探析[J]. 行政与法 2018(06)
    • [26].论行政立法的有限性——兼谈我国行政立法中的职权立法问题[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5)
    • [27].行政立法不作为的监督与救济[J]. 社科纵横 2018(11)
    • [28].全力做好新时代行政立法工作[J]. 中国司法 2018(11)
    • [29].行政立法评估之成本收益分析——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J]. 环球法律评论 2013(06)
    • [30].我国海运行政立法基本价值目标探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3)

    标签:;  ;  ;  ;  

    地方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