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设计论文-冯衡,曾二贤,黄佩

抗拔设计论文-冯衡,曾二贤,黄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输电线路锚杆,安全系数,锚杆检测

抗拔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冯衡,曾二贤,黄佩[1](2019)在《《架空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规程》(DL/T 5544-2018)抗拔安全系数确定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编制者视角对DL/T 5544-2018《架空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规程》)中针对锚杆基础抗拔计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基本取值、界面粘结参数、试验检测要求等。对比了国内外不同规范的安全系数取值差异性,并对检测要求与安全系数的关系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9年08期)

王天柱,薛素铎,李雄彦[2](2019)在《球铰支座的抗拔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抗拔型单向滑移球形支座,该球形支座在传统球形支座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即把原有的上滑板分成两个楔形部位进行组合。通过建立两种抗拔球形支座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竖向压力、竖向拉力、水平推力的不同组合工况受力分析,研究了两种支座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抗拔球形支座在竖向压力、竖向拉力单独工况作用下以及与水平剪力组合工况下的承载能力高于传统球形支座,并且水平与竖向位移均明显小于传统球形支座,该新型抗拔球铰支座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支座。(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周同和,郜新军,郭院成,孙轶斌[3](2019)在《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是一种新型抗拔桩,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抗拔作用机制,提出了该桩型单桩抗拔承载力理论模型及计算参数。结果表明:在一定上覆土层厚度条件下,下部扩大段桩侧阻力受到上端阻力作用的影响得到增强,试验条件下采用经验参数法进行计算时的发挥系数可达1.6;上部非扩大段抗拔承载力受到扩大段上端阻力的影响得到减弱,发挥度有所降低;上部非扩大段桩径相对扩大段较小时,仅可考虑扩大段桩侧阻力和上端阻力进行下部扩大复合桩抗拔承载力计算;通过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和理论方法的可靠性、实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胡超,曾二贤,徐彬,包永忠[4](2019)在《中、美、欧板柱基础抗拔设计安全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中国规范DL/T 5219—2014、美国规范IEEE 691—2001和欧盟规范EN 50341—2012,介绍了中、美、欧规范中板柱基础抗拔设计的计算原理及差异;并推导了统一的设计表达式,提出用最小等效安全系数评价基础设计安全度的概念。以某工程基础为例,对中、美、欧规范中板柱基础抗拔设计中的抗拔承载力和最小等效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对比,并评价了各自的安全度水平。(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张广平,黄雪峰,张沛然,李玉润,奚增红[5](2019)在《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微型抗拔类基础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在传统抗拔类基础之上提出了微型锚杆复合桩。通过在西北某光伏电站砂砾石场地的现场足尺试验,由竖向位移观察装置及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应力计对加载过程中各试桩的位移变形和轴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全时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传统抗拔基础和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工程应用问题。结果表明:传统抗拔类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形态因桩型不同而异,微型锚杆复合桩呈现缓变型;传统抗拔类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普遍低于15kN,而微型锚杆复合桩普遍高于60kN,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微型锚杆复合桩承载力随桩长提高方面存在临界长度(4m);微型锚杆复合桩抗拔承载特性优化参数分别从承载力、位移变形及复合优化效果3个方面定量表征了相近桩基尺寸下微型锚杆复合桩的优越抗拔工作性能;建议在西北砂砾石场地适度推广应用微型锚杆复合桩作为光伏支架抗拔基础,其中桩长设计可控制在4m以内。(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智慧,周昀,王琳琳,邓倡,贾卫平[6](2018)在《福州某工程抗拔桩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具体的工程,结合现行规范及工程算例讲解了抗拔桩的配筋设计及缝控制验算,明确了抗拔桩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配筋及裂缝控制,同时通过算例讲述了抗拔试桩与抗拔工程桩在设计中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林南金[7](2018)在《人工挖孔桩作为抗压兼抗拔在地下室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复星南方总部项目AH040237地块地下室基础设计,南塔区域采用结构自重抗浮;南小塔及裙楼地下室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兼做抗拔桩,其桩长按照抗拔承载力进行控制及人工挖孔扩底桩的设计。(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丁士君[8](2018)在《输电杆塔掏挖基础抗拔设计极限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地基、尺寸条件下掏挖基础单向上拔或上拔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荷载试验结果,分析了掏挖基础抗拔极限状态时极限荷载和位移值、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地表裂纹分布特征、典型承载失效模式,结合影响上部杆塔结构正常使用功能发挥的基础位移限值,研究了上拔状况下掏挖基础承载特性及最不利极限状态。研究表明:掏挖基础上拔荷载与位移关系呈陡降型脆性破坏,承载失效主要是由于地基土体整体剪切破坏所致,地基开裂破坏时并未影响掏挖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即掏挖基础上拔状况下最先超越地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因此,上拔状况下输电杆塔掏挖基础埋深、基底直径等参数按地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基础作用力按相应状态荷载组合计算确定,主要采用由可变作用控制的基本组合。(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缪海林[9](2018)在《预制内扣式内螺纹抗拔空心方桩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内扣式内螺纹抗拔桩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原省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空心方桩(一)内扣式机械连接》(苏G/T24-2013)于2016年底作废后,结合工程实践和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对2013版省标图集内容进行调整,改版为《预应力混凝土内扣式内螺纹抗拔空心方桩》企业技术标准设计图集,并于2017年3月1日起实施。文章给出抗拔桩的设计选用方法,以供设计和施工人员合理有效地参照与使用新出版的图集。(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崔强,邢明,杨文智,丁士君[10](2018)在《喀斯特地区短桩锚杆复合基础现场抗拔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喀斯特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覆厚土层(4~7m)、下卧中等风化及以上岩石的特殊地基条件,提出一种短桩锚杆复合基础。为了揭示复合基础的承载机制,建立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法,推动这种新型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选取位于广东阳春典型喀斯特地区的上覆粉质黏土、下卧微风化石灰岩的地基作为试验现场,依据我国110~1 000 kV电压等级输电杆塔承受的上拔荷载,设计出6个不同入土深度、不同锚筋数量的1∶1全尺寸短桩和复合基础,通过开展现场抗拔承载特性试验,获得试验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抗拔承载力、地基破坏模式等规律,进一步揭示复合基础的抗拔承载机制;结合现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复合基础的失效是由其下部锚杆基础破坏时对应的上拔位移所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基础抗拔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复合基础失效位移以及承载力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给方法的正确性,为该类新型基础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抗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新型抗拔型单向滑移球形支座,该球形支座在传统球形支座结构形式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即把原有的上滑板分成两个楔形部位进行组合。通过建立两种抗拔球形支座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竖向压力、竖向拉力、水平推力的不同组合工况受力分析,研究了两种支座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抗拔球形支座在竖向压力、竖向拉力单独工况作用下以及与水平剪力组合工况下的承载能力高于传统球形支座,并且水平与竖向位移均明显小于传统球形支座,该新型抗拔球铰支座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支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拔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冯衡,曾二贤,黄佩.《架空输电线路锚杆基础设计规程》(DL/T5544-2018)抗拔安全系数确定依据[J].电力勘测设计.2019

[2].王天柱,薛素铎,李雄彦.球铰支座的抗拔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J].钢结构(中英文).2019

[3].周同和,郜新军,郭院成,孙轶斌.下部扩大段复合桩抗拔承载力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4].胡超,曾二贤,徐彬,包永忠.中、美、欧板柱基础抗拔设计安全度对比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9

[5].张广平,黄雪峰,张沛然,李玉润,奚增红.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微型抗拔类基础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李智慧,周昀,王琳琳,邓倡,贾卫平.福州某工程抗拔桩设计[J].建筑结构.2018

[7].林南金.人工挖孔桩作为抗压兼抗拔在地下室基础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8

[8].丁士君.输电杆塔掏挖基础抗拔设计极限状态分析[J].工业建筑.2018

[9].缪海林.预制内扣式内螺纹抗拔空心方桩的设计[J].江苏建筑.2018

[10].崔强,邢明,杨文智,丁士君.喀斯特地区短桩锚杆复合基础现场抗拔试验及设计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标签:;  ;  ;  

抗拔设计论文-冯衡,曾二贤,黄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