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靶向PPAR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老年医学心血管内科
作者: 曹泽玲
导师: 叶平,汪海
关键词: 吡格列酮,哌芳安他,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MI)再灌注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多年来,I/R损伤一直是心肌缺血治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尝试了大量的新药和多种防治措施,但由于其作用途径均是外源性的,所以对I/R损伤的治疗始终无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仍无系统性治疗措施。因此,近年来人们的目标逐渐集中到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一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其实质是提高了心肌细胞对继发缺血损伤的耐受性.但由于IPC本身对机体也是一种损伤,因此人们正致力于应用药物预处理防治I/R损伤(PPC),即用药物替代缺血刺激调动机体的内源性物质释放或直接触发组织细胞内源性抗损伤机理而产生预处理样心肌保护作用。调动机体的内源性防御体系,以提高组织的耐缺氧能力有望成为新型抗I/R药物的作用机制。 临床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类药(TZDs),如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等,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特异性激动剂,而PPARγ属于PPAR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α、β和γ)。研究表明PPAR α、β和γ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心肌I/R损伤的新药物靶标。本实验用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观察吡格列酮静脉用药时的作用特点,并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哌芳安他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自行合成的新结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它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心肌缺血和离体工作心脏I/R均有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线粒体水平可增加氧化磷酸化;预实验也证实了它对PPAR γ的作用,而且安全性能好,是一有发展前景的抗心肌I/R损伤药物。本实验用人鼠在体心肌I/R模型,观察哌芳安他的作用特点,并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一、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一、麻醉大鼠心脏功能的测定
二、缺血再灌后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三、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
五、免疫组化法检测有关蛋白
六、原位杂交法检测PPARγ和MMP-2mRNA
七、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及其分子机制
一、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特征
(一)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二)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二、吡格列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一)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二) 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第二部分 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及下游分子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与哌芳安他作用特点的比较
一、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以及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 吡格列酮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二) 吡格列酮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 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二) 哌芳安他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三、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特点的比较
(一) 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比较
(二) 吡格列酮和哌芳安他对心肌MMP-2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比较
第三部分 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特征及其分子机制
一、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特征
(一)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二)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二、哌芳安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一)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二) 哌芳安他对缺血再灌注致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
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体受体γ(PPARγ)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D]. 王育林.苏州大学2005
- [2].PPARα的不同激活物对PAI-1表达调控的机制探讨[D]. 陈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3].PPARγ对炎症状态下C5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D]. 李钺.重庆医科大学2007
- [4].PPARα激动剂调控心脏糜酶介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 赵晓燕.第四军医大学2008
- [5].PPARα/δ/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平均动脉压、脉压的关联研究[D]. 周慧.苏州大学2015
- [6].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D]. 张鸥.郑州大学2016
- [7].PPARα生物活性改变在衰老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红.第三军医大学2007
- [8].肺动脉高压中TGF-β1和PPAR-γ调控ET-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 向淑麟.暨南大学2017
- [9].PPARγ1基因冠脉转染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 魏来.中南大学2010
- [10].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 朱伟国.浙江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PPARγ和TZDs对肾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 林沁.复旦大学2003
- [2].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郑霞.浙江大学2005
- [3].硝酸甘油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潜在威胁[D]. 范谦.第四军医大学2005
- [4].蒺藜总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理研究[D]. 王显刚.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 [5].吡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影响的研究[D]. 赵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6].开放MitKATP通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 李寒.第三军医大学2005
- [7].PPARγ基因沉默对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D]. 杨策.第三军医大学2005
- [8].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通路在大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D]. 王咏.第三军医大学2006
- [9].PPARγ和脑缺血损伤的关系及保护机制研究[D]. 刘尊敬.中南大学2006
- [10].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王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