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临床基础
作者: 姚韧敏
导师: 邱明义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香港地区,气虚血瘀,理论研究,调查问卷
文献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医理论,调查香港地区CFS的发病情况、中医证型的特点以及中药干预的结果。 方法:在总结古今中外有关疲劳和CFS的论述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内容包含古医籍对疲劳的论述,CFS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防治法则及治疗方法等等。另外,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制定的CFS的诊断标准、英国Trudie Chalder等人制订的疲劳量表,设立“香港地区20-50岁人士疲劳状况调查问卷”第一部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调查结果显示符合CFS诊断标准的人士,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指导原则,设立“香港地区20-50岁人士疲劳状况调查问卷”第二部份,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第三部份,对CFS用中药干预,调查治疗前后的疲劳症状积分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 结果:理论探讨:CFS类似中医“解惰、懈怠”等症,其主要特征为长期极度疲劳,其中包括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其病因主要与劳力、劳神、房劳过度,饮食不节及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虚、肝郁、肾虚、血瘀。治疗上,重在补气、疏肝、活血。对CFS近十年进行回顾性研究,表明诸症以气虚、肝郁证为主。在气虚证中,以兼血虚、血瘀为多。 临床调研:在第一部份调查中,随机调查了香港地区20-50岁人士1013例数,其中无疲劳现象213人,占21%;轻度疲劳215人,占21.2%;一般疲劳310人,占30.6%;长时间疲劳92人,占9.1%;特发性慢性疲劳118人,占11.6%;慢性疲劳综合征65人,占6.4%。符合CFS诊断标准的人群患病率为6.4%。男女人数之比为0.77:1,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但两者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个年龄组(20~30岁、31~40岁、41~50岁)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教育程度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在第二部份调查中,对于符合CFS诊断标准的56例人进行面对面访问,结果显示:肝郁脾虚型为2例,占3.6%;气血两虚型为4例,占7.1%;气虚型为3例,占5.4%;气虚血瘀型为20例,占35.7%;肾阴虚型为7例,占12.5%;肾阳虚型为18例,占32.1%;湿热壅盛型为2例,占3.6%。在第三部份调查中,治疗组31例,显效3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治疗前症状积分59.39±19.10、治疗后症状积分29.03±10.90;对照组25例,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00%,治疗前症状积分59.36±18.12、治疗后症状积分58.79±11.07,两组在有效率和症状积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在香港地区20-50岁人群中患病率高,女性患病多于男性,中学、大专或大学本科等中级或中高级教育程度者多见。说明本病与香港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相关。从中医学角度看,CFS不仅是一种虚证,也有实证的一面。其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过劳、饮食不调、先天不足相关。基本病机可概括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为气虚血疲。效显著。 【关键词]:治疗上应补气活血为主.所用的中药针对气虚血癖的病机,临床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香港地区气虚血疲理论研究调查问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1部分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
1.2 疲劳及慢性疲劳的分类
1.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
1.5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1.6 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附]参考文献
第2部分 理论探讨
2.1 定义
2.2 古医籍对疲劳的论述
2.3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
2.4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机
2.5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证候特点
2.6 慢性疲劳综合征辨证论治
2.7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其他治疗方法
2.8 转归预后
2.9 预防与调摄
2.10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研究
第3部分 临床调研及药物干预
3.1 香港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情况调查
[附] 香港地区20-50岁人士疲劳状况调查问卷(一)
3.2 香港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型调查
[附] 香港地区20-50岁人士疲劳状况调查问卷(二)
3.3 香港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干预结果调查
[附]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6-22
参考文献
- [1].督脉走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图兰朵·丹尼尔(HEBRAS-DURANDO Danielle).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 [2].邓氏平衡针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润楷(Yun Kai Wong).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3].循膀胱经弹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余有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4].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证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D]. 张翠珍.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 [5].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机制研究[D]. 唐乐微.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 [6].电针调整慢性疲劳综合征昼夜节律的研究[D]. 诸毅晖.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 [7].小建中汤治疗心脾两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曾铭毅.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 [8].腹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朱忆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9].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系统评价及临床研究[D]. 张维.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 [10].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 徐福兰.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王京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 [2].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 陈传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3].五味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药效及机理研究[D]. 徐思.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