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GS豫麦10号育种者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王春平
导师: 张改生
关键词: 小麦,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种子贮藏,萌发特性,农艺性状,种子生产与保存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种业是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中国加入WTO后,为了改革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参照国内外种子生产经验,结合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及用种特点,特提出我国种子生产的四级程序,即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该程序使种子生产质量优、成本低、周期短、方法简便、繁殖系数高、繁殖代数少,能保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子标准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和种子管理法制化,同时促进了中国种子生产技术与国际同类技术的接轨。而育种者种子的生产及保存是实施四级程序的关键,专门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供种源基础。 本研究以GS豫麦10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贮藏年限(当年新种子,1年,5年,10年,16年)对小麦育种者种子的萌发特性、田间农艺性状等的影响,同时亦对育种者种子的生产与保存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获得下述主要结果: 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育种者种子的活力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两者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6以上:但值得一提的是,贮藏5年的育种者种子与CK相比,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芽长、根长、a-淀粉酶等指标与贮藏时间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育种者种子在常温干贮5年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育种者种子的种性,恰好与当前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步。 2.育种者种子在贮藏5~6年的时间里,育种者种子的株高、植株整齐度、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些农艺性状与贮藏时间之间经t测验差异不显著,为利用干贮法保持低世代种子,一次贮藏,分次利用提供了可能。 3.育种者种子是各级种子类别的种源基础。其生产可采用株行混种法、株系混种法、自交混种法等方法。而对其保存方法有室内长期保存和田间种植保存两种,室内长期保存可采用低温干燥保存、常温超干燥保存、超低温保存;田间种植保存可采用株行循环法、株系循环法、自交混繁法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应用形式的发展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1.1.1 中国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
1.1.2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改革与创新
1.1.3 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的比较
1.2 中国种子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趋势
1.2.1 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类别所遵循的原则
1.2.2 确定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途径
1.3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
1.3.1 育种家种子圃的建立
1.3.2 种子贮藏研究进展
1.3.3 育种家种子贮藏试验的研究
1.4 本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麦育种者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发芽性状的比较研究
2.2.2 不同贮藏时间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a-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3 育种者种子萌发时期a+β-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4 育种者种子萌发期间POD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2.2.5 贮藏时间与育种者种子各活力指标之间的关系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小麦育种者种子农艺性状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间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
3.2.2 育种者种子不同贮藏时期穗粒性状的比较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育种者种子的生产与保存的方法
4.1 育种者种子贮藏的意义
4.2 育种者种子圃的建立
4.3 育种者种子的生产的方法
4.3.1 株行混种法
4.3.2 株系混种法
4.3.3 自交混种法
4.3.4 不育系保持混种法
4.3.5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法
4.4 育种者种子的保存的方法
4.4.1 室内长期保存
4.4.2 田间种植保存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大麦不同氮利用效率品种筛选及G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强欣.甘肃农业大学2015
- [2].水分处理对专用小麦不同器官GS同功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D]. 王璐.河南农业大学2009
- [3].甜菜氨同化过程中GOGAT与GS协同作用的研究[D]. 徐影.东北农业大学2015
- [4].花后干旱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同工酶基因表达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徐心志.河南农业大学2014
- [5].小麦不同氮形态下苗期性状QTL分析和GS基因单倍型分析[D]. 孙金杰.山东农业大学2013
- [6].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GS和GDH活性及表达的影响[D]. 张国英.福建农林大学2012
- [7].不同蛋白含量大豆氮代谢物及GS和GLba基因表达量分析[D]. 韩红.吉林农业大学2014
- [8].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体结构和GS表达的影响[D]. 袁丹.广西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新疆两种梭梭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D]. 王喜勇.新疆农业大学2006
- [2].植酸处理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与贮藏的影响研究[D]. 黄晦蕾.华中农业大学2006
- [3].向日葵等草花种子超干贮藏生理研究[D]. 田云芳.河南农业大学2006
- [4].半夏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D]. 王毅.甘肃农业大学2006
- [5].粘型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分子细胞遗传学与育性恢复特异性研究[D]. 王晓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6].梭梭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及萌发生理生化变化研究[D]. 刘艳.北京林业大学2007
- [7].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转育研究[D]. 王鹏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8].杂交小麦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利用[D]. 赵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9].陕优225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品质特性研究[D]. 安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10].杉木、马尾松种子贮藏特性研究[D]. 邵岚.南京林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