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电流互感器配置和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志,范德和,李新海,肖星,曾令诚,卢泳茵[1](2021)在《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改造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的10kV配电网系统存在难以准确快速地隔离接地故障的问题,介绍了一种10k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仅在接地故障无法切除时投入小电阻,由零序保护迅速地隔离接地故障。文中详细地分析了该系统在10kV零序保护定值整定、10kV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接线、运行方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确保变电站10k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时风险可控,进一步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了10kV系统供电可靠性。
张伟,刘晓倩[2](2021)在《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中的关键点分析》文中认为传统35k 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低压电力系统中,中性点多为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随着社会发展,对防止社会人员触电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小电阻接地系统投入到实际工程运用,作者对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中零序电流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起工程实例总结了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关键点。
齐奇[3](2020)在《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个地区电力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电网的供电能力急需提高,确定某一地区输配电电压序列,则能够影响该地区的电网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制定、设备类型研发、建设维护方式。本课题从电网规划的角度出发,针对青岛地区应用220/35/10kV电网在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研究青岛地区电力保障面临严峻考验情况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青岛地区负荷密度已经发展到历史高点,持续增长的变电站数量及出线数量占用了大量的公共土地资源,城区配电网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20/35/10kV供电序列已不再能够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上述矛盾,本文提出将20kV应用于配电网中的设想,说明其在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减少变电站和线路走廊数量、优化电能质量、提升供电能力方面的显着优势,并研究20kV配电网在青岛地区的应用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借鉴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20kV配电网应用实例及多年的研究成果,为青岛配电网的规划提供相关素材,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与大连长兴岛20kV配电网的成功案例为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提供了参考。本文在阐述青岛地区配电网改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有35kV和10kV配电网设备,规划了20kV配电网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分析青岛地区配电网应用20kV电压等级的实际案例,论证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而归纳总结20kV配电网的运行经验,为其在青岛地区的最终应用打下基础。
廖颖欢[4](2020)在《小电阻接地系统故障保护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0k V小电阻接地系统适用于现代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造成变电站内电缆出线较多的情况,能够快速切除故障线路,减少故障电容电流、过电压等不良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目前实际投入使用的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继电保护本质上是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配置简单实用,但是在高过渡电阻接地或多线多相接地的故障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灵敏性或选择性。因此,解决10k V小电阻接地系统高过渡电阻接地及多线多相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问题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首先对10k 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故障分析原理进行了说明,着重介绍了如何使用对称分量法对小电阻接地系统多种接地故障进行稳态量分析,明确故障中电流电压等关键电气量的分布情况及数量关系。随后,说明解决高过渡电阻接地故障问题直接有效的思路即降低保护的启动定值,以及利用所有出线之间某种特征量的比较进行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选择。同时,也说明了线路电容电流对保护启动定值的影响。基于此思路,根据各10k V出线及接地变中性点零序电流大小之间的比值关系,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比值法则零序保护,并使用PSCAD仿真模型获取算例所需数据,对法则进行验证。然后,分析短路暂态过程、装置异常告警、零序互感器安装错误等问题对比值法则零序过流保护的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比值法则进行了优化改进。随后,使用Logistic回归算法对其故障判断原理进行说明,验证比值法则所构造的数据的可分类性和证明使用比值法则进行继电保护的可行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故障判别中。通过Logistic回归以及比值法则分类效果的对比,说明使用比值法则进行故障分析的优势。最后,将比值法则思想推广应用于距离保护之中,说明比值法则思想的灵活与有效,进一步展示其作为一种简化分类器的能力。本文提出的比值法则零序保护实质上为改进后的零序过流保护,保留了零序过流保护简单实用的优点,易于推广实现;应用电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构造判别式,使每一条10k V出线的故障判别由所有其他10k V出线及接地变中性点的零序电流共同决定,理论上可以将零序保护定值降低至线路不平衡电流大小,能够有效保护10k V小电阻接地系统高过渡电阻接地故障及多线同相接地故障。
薛永端,汪洋,徐丙垠[5](2020)在《小电阻接地系统高灵敏度阶段式零序过电流保护》文中认为传统定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定值需躲过线路最大电容电流,定值较高,不能可靠保护小电阻接地系统的高阻接地故障。该文分析了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分布特征,发现无论故障点过渡电阻大小,故障出线零序电流幅值与中性点零序电流接近,均大于健全出线零序电流十倍以上。由此提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阶段式零序过电流保护方法,即将现有零序过电流保护按照特定原则分解为多段定时限零序过电流保护,降低最低段保护启动电流定值,提高高阻接地故障保护灵敏度,利用各出线保护之间的横向配合实现低阻接地保护的选择性。结合工程实际条件给出了各段保护电流定值与动作时限定值的具体整定原则和计算方法,经Matlab仿真及现场实际故障数据验证,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可达1.5kW左右。该方法不需要重新开发、安装新装置,利用系统原有保护装置经过合理的设置与整定即可实现,方便现场应用。
陈伟生[6](2019)在《防止小电阻接地系统保护误动的措施》文中提出针对小电阻接地系统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分析造成接地变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李道胜[7](2019)在《35 kV变压器空载充电时零序过流保护误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攀钢西昌公司热轧35 kV变压器通过二次回路三相电流线圈并联接入保护装置零序过流通道的方式实现零序过流保护功能,在一次空载送电时发生了因零序过流保护误动作致使送电不成功的案例。针对该案例中零序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灿强[8](2019)在《变电站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变电站10 kV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对比,对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结合小电阻接地方式的运行特点,从设备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方面对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为变电站运行人员提供了参考。
程龙[9](2019)在《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县域配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对电网的整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力行业管理维护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配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如何快速隔离故障,避免造成停电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10kV配网中不同线路故障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并且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存在着明显运行差异。随着电容电流快速增加,电流过大而造成的事故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对如何合理地选用并改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对县域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实际运维情况分别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得出,接地故障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占比最大。而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又与单相接地故障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引入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其次对三种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运行情况分别进行了数据建模、理论计算和ATP软件仿真,通过比对三种接地方式下电压电流的数据和波形特点,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紧接着通过优化整合三种接地方式的优点,采用灵活接地的方法,即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并接可灵活投切的小电阻。随后对灵活控制的逻辑进行了设计,并在灵活接地方式下进行了单相故障仿真,验证其合理性及优越性。最后选取一座变电站(和县35kV黄坝变)作为工程实例,借助全站改造的机会,对灵活接地方式进行实地设计并投入使用。在对现场实际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后,总结出相关运行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李谦,赵东生,肖磊石,欧阳旭东[10](2017)在《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优化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1035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容量和电容电流日益增大,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电网运行和人员安全要求的形势,对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梳理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论证了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在兼顾供电可靠性和设备、人员安全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化选型和改造对策。
二、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电流互感器配置和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电流互感器配置和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改造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10k 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原理 |
1.1消弧线圈接线方式 |
1.2 10k 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接线原理 |
1.3 10k V可控电阻接地系统工作原理 |
2可控电阻接地系统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2.1 10k V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
2.2 10k V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不规范 |
2.3零序保护定值级差不足及应对策略 |
2.4改造过渡期间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2.5运行方式转换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3建议 |
4结束语 |
(2)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中的关键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准备知识 |
2 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流分布及保护配置 |
3 工程实际运用中的关键点分析 |
4 规律总结 |
(3)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青岛地理环境与经济地位 |
1.1.2 青岛电力发展概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方案简述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20kV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 |
2.1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
2.2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技术性 |
2.2.1 单项技术参数 |
2.2.2 电网结构 |
2.2.3 可靠性 |
2.3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经济性 |
2.3.1 研究思路 |
2.3.2 网络建设投资费用 |
2.3.3 网络年运行费用 |
2.4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社会资源性 |
2.4.1 研究思路 |
2.4.2 变电站占地面积 |
2.4.3 线路走廊占地面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0kV配电网可行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20kV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3.2.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
3.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3.2.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
3.2.4 2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应用 |
3.3 设备再利用情况分析 |
3.4 青岛电网应用20kV配电网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青岛电网现状分析 |
4.1 供电区整体概况 |
4.2 区域高压网络现状 |
4.2.1 220kV变电站分析 |
4.2.2 110kV变电站分析 |
4.2.3 35kV变电站分析 |
4.3 中压配电网网络现状 |
4.3.1 中压配电网概况 |
4.3.2 10kV线路基本情况分析 |
4.3.3 10kV开关类设施和设备情况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20kV配电网建设规划 |
5.1 青岛市区20kV改造方案叙述 |
5.2 配电网改造原则 |
5.2.1 改造基本原则 |
5.2.2 分阶段改造原则 |
5.2.3 分区域改造原则 |
5.3 改造实施方案 |
5.3.1 开关柜的选择 |
5.3.2 线缆设备的选择 |
5.3.3 变压器设备的选择 |
5.3.4 无功补偿类设备选择 |
5.4 改造方案举例 |
5.4.1 线路改造方案 |
5.4.2 变电站改造方案 |
5.4.3 用户站改造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小电阻接地系统故障保护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网络分析原理 |
2.1 引言 |
2.2 单线单相接地故障 |
2.2.1 零序网络分析 |
2.2.2 特征关系 |
2.2.3 仿真分析 |
2.3 多线同相故障分析 |
2.3.1 两线同相接地故障 |
2.3.2 多线同相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过渡电阻接地故障保护方法分析 |
3.1 引言 |
3.2 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 |
3.2.1 小电阻接地系统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的实现 |
3.2.2 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的分析 |
3.2.3 反时限动作特性曲线的确定 |
3.3 群体比幅比相法 |
3.3.1 群体比幅比相法原理 |
3.3.2 群体比幅比相法的类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过渡电阻接地故障后备保护—比值法则零序过流保护的原理 |
4.1 引言 |
4.2 比值法则原理 |
4.2.1 基本原理 |
4.2.2 失效情况分析 |
4.2.3 新增阈值规则 |
4.3 基于比值法则的零序过流保护 |
4.3.1 比值法则与零序过流保护的结合 |
4.3.2 相对于传统群体比幅法的异同 |
4.4 多线同相故障的判别 |
4.5 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比值法则零序过流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
5.1 引言 |
5.2 暂态过程的影响 |
5.3 装置异常告警 |
5.4 零序互感器安装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比值法则的Logistic回归数学本质研究 |
6.1 引言 |
6.2 Logistic回归原理 |
6.2.1 梯度上升法求解 |
6.2.2 Logistic回归与比值法则的联系 |
6.3 算例验证 |
6.3.1 分类准确性分析 |
6.3.2 实际故障情况中的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比值法则在距离保护中的推广应用 |
7.1 引言 |
7.2 比值法则距离保护 |
7.3 仿真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防止小电阻接地系统保护误动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一次电缆屏蔽地线与零序电流互感器接线不当造成保护误动 |
1.1 接线举例 |
1.2 解决办法 |
2 接地变保护联跳回路异常造成越级跳闸 |
2.1 案例分析 |
2.2 解决办法 |
3 零序电流互感器及二次回路异常造成保护误动 |
3.1 案例分析 |
3.2 解决办法 |
4 接地变保护与线路保护定值配合不当引起零序保护误动 |
4.1 两条线路接连发生接地 |
4.2 两条线路的同一相接地电流的叠加 |
4.3 解决方法 |
5 结语 |
(7)35 kV变压器空载充电时零序过流保护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案例简介 |
2 案例分析 |
2.1 变压器不平衡励磁涌流 |
2.2 保护装置 |
2.2.1 交流采样 |
2.2.2 动作特性 |
2.2.3 定值计算 |
2.3 电流互感器 |
3 整改措施 |
4 结束语 |
(9)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概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县域配电网线路故障类型和原因分析 |
2.1 故障类型 |
2.2 故障原因 |
2.3 和县配电网现状及线路故障分析 |
2.4 面临的情况 |
第三章 配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比较 |
3.1 配网中性点接地系统概况 |
3.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
3.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
3.4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及故障仿真分析 |
3.5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 |
第四章 中性点灵活接地的研究 |
4.1 中性点灵活接地的定义 |
4.2 灵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4.3 灵活接地控制装置逻辑设计 |
4.4 灵活接地方式运行仿真分析 |
4.5 灵活接地的优势 |
第五章 中性点灵活接地在变电站的设计应用 |
5.1 和县县域接地现状及面临问题 |
5.2 灵活接地方案设计及实施 |
5.2.1 方案设计 |
5.2.2 方案实施 |
5.3 运行分析 |
5.4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运行情况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比较 |
2.1 方式1 |
2.2 方式2 |
2.3 方式3 |
2.4 方式5 |
2.5 方式4 |
2.5.1 技术分析 |
2.5.2 运行情况 |
2.5.2. 1 白石变电站 |
2.5.2. 2 桐乡电网 |
2.6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比 |
3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 |
4 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优化对策 |
4.1 基本原则 |
4.2 优化对策 |
4.3 配套装置要求 |
5 结论 |
四、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电流互感器配置和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改造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J]. 刘德志,范德和,李新海,肖星,曾令诚,卢泳茵.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06)
- [2]小电阻接地系统应用中的关键点分析[J]. 张伟,刘晓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10)
- [3]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D]. 齐奇. 青岛大学, 2020(01)
- [4]小电阻接地系统故障保护方法的研究[D]. 廖颖欢.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小电阻接地系统高灵敏度阶段式零序过电流保护[J]. 薛永端,汪洋,徐丙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19)
- [6]防止小电阻接地系统保护误动的措施[J]. 陈伟生. 电工技术, 2019(23)
- [7]35 kV变压器空载充电时零序过流保护误动分析[J]. 李道胜. 冶金动力, 2019(11)
- [8]变电站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方式分析[J]. 关灿强. 机电信息, 2019(27)
- [9]县域配网故障分析及灵活接地的应用[D]. 程龙.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优化对策[J]. 李谦,赵东生,肖磊石,欧阳旭东. 广东电力, 2017(12)
标签:中性点论文; 过流保护论文; 接地系统论文; 中性点电阻接地系统论文; 小接地电流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