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管膝状窝径线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面神经管膝状窝径线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摘要

目的:测量正常人面神经管膝状窝的相关径线并建立正常值范围,探讨膝状窝扩大在膝状窝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正常组50例(100耳),男34例,女16例,年龄6月-63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无面神经瘫痪症状及体征。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CT扫描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重组了4个膝状窝标准测量方位图像。在4个标准测量方位图像中设计测量了膝状窝的5种径线,记录数据并按照不同年龄、性别、侧别分组,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并估算膝状窝各径线的95%正常值范围。异常组35例(36耳),所有病例均经面神经减压术证实膝状窝有骨折,男19例,女16例,年龄4岁-84岁。在4个标准测量方位图像中测量膝状窝的相关径线,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异常组与正常组之间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以超过正常值上限为判断膝状窝扩大的标准,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计算膝状窝扩大对诊断膝状窝骨折的敏感度。结果:1.正常组不同年龄组两两之间面神经管膝状窝各径线大小有差异。2.正常组不同性别及左、右侧别之间面神经管膝状窝各径线大小无差异。3.青春期后正常组膝状窝各径线95%正常值范围:径线A:2.81-2.95mm,径线B:3.23-3.35mm,径线C:1.59-1.67mm,径线D:1.62-1.71mm,径线E:3.20-3.33mm。4.青春期后异常组膝状窝各径线大小与青春期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5.青春期后异常组中:18耳径线A大于2.95mm,径线A增大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58.06%。28耳径线B大于3.35mm,径线B增大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84.85%。28耳径线C大于1.67mm,径线C增大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87.50%。22耳径线D大于1.71mm,径线D增大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73.33%。27耳径线E大于3.33mm,径线E增大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81.82%。至少有一种径线增大共31耳,径线A-E联合应用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为93.94%。结论1.建立了青春期后正常组膝状窝5个相关径线的95%正常值范围,为膝状窝扩大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2.在膝状窝4个标准测量方位中,冠状位图像上径线B、C的增大对提示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较高,因冠状位图像重建步骤简单易行,重建过程受主观因素影响小,应作为常规测量层面。径线A-E联合应用对膝状窝骨折诊断的敏感度最高。3.当HRCT图像上膝状窝骨折的直接征象明显时,无需利用膝状窝径线的测量来确定骨折。而当无明显骨折线时,膝状窝扩大可作为膝状窝骨折的重要诊断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正常人膝状窝相关测量方位的标准化处理 及相关径线测量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膝状窝径线测量在面神经管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面神经管膝状窝径线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