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预测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谭智勇[1](2020)在《改良POSSUM评分对预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总体并发症的价值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涉及范围广、相对复杂、手术操作时间长并且患者年纪大,应对手术的打击能力较弱,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通过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术后总体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量化依据。[方 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确诊为膀胱癌并接受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传统POSSUM评分进行改良,调整相关指标(将肺部感染纳入呼吸系统的评价指标中,心电图评分细化,腹腔污染改为术野情况)以及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指标,建立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运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计算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来评估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总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和最佳截断点,通过实际并发症发生的例数/预测并发症发生的例数值(O/E值),判断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总体并发症的判别效能。[结 果]67例患者中有38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为胃肠道、感染及泌尿生殖道相关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2.567,P=0.031)、CCI 评分(OR=15.110,P=0.033)以及手术时间(OR=1.035,P=0.017)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并发症组BMI为 24.10±1.99kg/m2,无并发症组 BMI为 22.15±1.81kg/m2(P<0.001),有并发症组CCI评分的中位数为4,无并发症组CCI评分中位数为2(P<0.001),有并发症组手术时间为472.84±77.61min,无并发症组手术时间为364.72±67.47min(P<0.001),分别将其纳入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中,每项指标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四级,对应评分为1、2、4、8分,建立改良POSSUM评分系统。改良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2%,实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改良POSSUM评分进行分层,虽然不同亚组的O/E值有所差异,但在41-50%时,其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最好;传统POSSUM评分系统对并发症预测的ROC-AUC为0.661(P=0.025),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并发症预测的ROC-AUC为0.887(P<0.001),表明改良POSSUM评分在预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上要优于传统POSSUM评分。此外,改良POSSUM评分的最大Youden值为0.680,对应的ROC曲线临界点(Cutoff值)为0.384,说明如果预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于3 8.4%,则该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儿率较高。[结论]1.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CCI评分和手术时间是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将其纳入POSSUM评分系统,对并发症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2.获得了新的预测方程:In(R/1-R)=-21.400+(0.791 ×PS)+(0.337×OS),R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当R>38.4%时,则该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提示医师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3.改良POSSUM评分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4.术前合理筛选病人,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器官支持治疗,同时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及临床经验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齐立斌[2](2016)在《POSSUM评分在食管癌手术风险评估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4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同时对4个手术风险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11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16.01?3.20vs13.87?1.33,P<0.05;手术侵袭度评分17.98?1.97 vs16.82?1.11,P<0.05)。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110例,实际并发症116例,差异无显着性(P<0.05)。POSSUM评分预测死亡24例,实际死亡7例,差异有显着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4个单因素均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联。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4个手术风险的单因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纪莲[3](2015)在《POSSUM评分在预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POSSUM评分在预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674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泌尿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OSSUM评分预测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李程[4](2014)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结直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调查表明,随着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变,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仍为其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尤其是死亡风险的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手术风险评分系统,但此类评分系统均不完善,目前临床常用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风险评估系统有POSSUM、P-POSSUM、ACPGBI、Cr-POSSUM四个评分系统,其评分指标各不相同,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风险预测结果也存在差异。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Cr-POSSUM评分系统对结直肠癌手术死亡风险的预测较其他评分系统更准确。然而针对不同的医疗环境及诊疗程序仍沿用一成不变的手术风险评估系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勉强,因此必须对以往的评分系统进行改良,才能得出更准确的评估结果。利用各评分系统的回归方程对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计算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将该计算过程程序化,制作出手术风险的评估软件,可以简单、方便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建立适合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的评估系统及与之对应的Logistic回归方程,并研发出相应的评估软件,以便临床应用,为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因素的分析,对Cr-POSSUM评分系统进行改良,改良后的评分系统命名为C-POSSUM。回顾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四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完整资料的病例,记录术后30日内死亡患者发生例数,使用C-POSSUM评分系统对入组病例评分。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使用ROC曲线检验C-POSSUM评分系统的准确性,并确立预测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为期12个月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记录实际死亡人数及预测的死亡人数,将两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与信息科联合研发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评估系统软件。结果:共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556例,死亡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计算死亡率的回归方程为:LN[R/(1-R)]=-28.921+(0.361×PS)+(1.542×OSS),R为死亡率。ROC曲线检验该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89(0.980-0.998,95%置信区间),预测死亡风险的最佳临界值为8.5%。使用该评分系统对12个月期间共175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际死亡1例,预测死亡3例,卡方检验得出χ2=1.012,P=0.315,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OSSUM评分系统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能作出较准确评估;研发的C-POSSUM评分系统软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计算,并具有保存及查询功能,方便临床医生使用。
马柱[5](2011)在《POSSUM评分在预测肺癌手术风险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179例肺癌患者进行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同时对5个手术风险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7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16.11±2.53 vs 14.88±1.86,P<0.05;手术侵袭度评分13.47±2.83 vs 12.88±2.57,P<0.05)。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65例,实际并发症78例,差异无显着性(P=0.161)POSSUM评分预测死亡12例,实际死亡3例,差异有显着性(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单因素均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联,其中1个单因素与死亡有关联。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5个手术风险的单因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晓文,庞作良[6](2009)在《改良POSSUM评分对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POSSUM)预测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以期对外科术前评估以及手术风险预测评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2007年住院维吾尔族食管癌手术患者共142例,通过改良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例数,并与实际例数进行比较,并根据Copeland方程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R)。并发症发病率的预测=ln[R/(1-R)]=-5.91+(0.16×12项生理学评分)+(0.19×6项手术严重性评分)。结果:共有9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改良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人数为86例,实际并发症人数为9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根据评分结果加强术后监测和器官支持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白晓冬,李强,郭艾[7](2009)在《POSSUM系统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的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对中等以上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20例行中等以上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应用POSSUM和P-POSSUM预测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析手术风险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异。同时对病例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包括以年龄、POSSUM评分为界,分析不同组别间的预测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根据POSSUM系统预测,10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而实际发生并发症95例,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着性差异(P=0.307);预测22例死亡,实际死亡8例,预测值明显高于实际值。根据P-POSSUM系统预测的死亡率(预测死亡7例,实际死亡8例),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着性差异(P=0.599)。结论POSSUM能较好的预测中等以上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并发症率,但过高估计手术死亡率;P~POSSUM能准确地预测手术死亡率,对于高危组患者的预测结果尤为满意。
张志强[8](2009)在《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改良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SSUM及P-POSSUM)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通过分析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探讨该评分预测该群患者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所有共116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病例,归纳分析其术前内科伴发症、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沿用相应的回归方程,并预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将预测值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应用x2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病例共116例,男40例,女76例,平均年龄79.84±9.09岁,平均生理学评分20.79±4.67分,平均手术严重性评分11.78±1.83分。Evans分型Ⅰ型1度12例,占10.34%;2度60例,占51.72%,3~4度41例,占35.34%;Ⅱ型3例,占2.59%。术前诊断合并明显的内科疾病73例(63.48%)。发生并发症3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17%。按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人数48例,实际并发症人数35例,按风险水平大小线性分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x2检验,P>0.05)。死亡2例,占1.72%。二者均为高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84.00±5.66岁。按POSSUM死亡率预测公式,预测死亡11人,明显高于实际值,差异明显(x2检验,P<0.05);按P-POSSUM死亡率预测公式,预测死亡3例,与实际值无显着性差异(x2检验,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对术后死亡率则会出现过高估计的现象;改良P-POSSUM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率,其预测能力优于POSSUM;合并有内科伴发症的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积极地术前评估治疗及相应的术中处理,能够较顺利的耐受骨折内固定术。
付明刚[9](2009)在《改良POSSUM评分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5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将肺部感染纳入肺部评价指标,心电图评分细化,手术严重性指标中将腹腔污染改为术野情况,手术严重性根据甲状腺外科情况分4级)进行评分。按Copeland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公式,比较实际并发症发病人数与预测发病数。结果:用改良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人数(48例),与实际并发症人数(43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并发症组在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上均低于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可正确评价甲状腺癌手术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可指导围手术期加强监测及器官支持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兰秀夫[10](2008)在《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手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会逐渐出现衰退,尤其是伴有内科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在面对手术与否的情况下如何抉择成为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左右为难的突出问题,是放弃手术治疗还是积极调整全身生理状况后进行手术,是按照常规进行手术还是采取损害控制性手术?是临床需要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技术最早起源于腹部外科,是针对腹腔内脏器严重损害后无法一期完成确定性手术而采取的分阶段、分步骤的手术策略,以避免伤者因出血过多导致生理状态的不可逆转。同样道理,为确保骨科老年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手术损害控制”的理念。所谓“手术损害控制”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因其脏器储备功能差,对常规手术的耐受能力不足,围手术期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危险,为此而采取的一种相对安全、可以接受的治疗措施。并不是所有的老年患者均有机会采取损害控制手术,哪些患者不需要采取损害控制就可以直接进行常规手术?哪些需要采取损害控制性手术?哪些患者即使采取损害控制也无法完成手术?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以此作为客观衡量工具,对高风险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以达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目的。目的:1、找出影响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或并发症的风险因素;2、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针对评分系统开发软件;将软件应用于回顾性研究;3、将该评分系统软件应用于前瞻性研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手术损害控制;4、探讨手术风险评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5、建立老年大鼠多发伤动物模型,证明损害控制手术方法能够改善老年大鼠存活率、降低并发症,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筛选风险因素:自行设计制作住院患者详细信息登记表。通过回顾近7年来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60例老年患者的详细资料,将相关信息填入表格内。将出现死亡或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无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2、经统计学分析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参照APACHⅡ、POSSUM评分系统建立的方法,初步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on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针对评分系统开发制作便于临床应用的软件;应用软件对260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预测的效价;3、应用评分软件对10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高风险的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策略,观察术后预后情况;4、应用DORSSSP对20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评分,按照评分高低分成A、B两组,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血检测白细胞GR蛋白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前评分、术后应激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5、建立老年大鼠多发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0浓度的变化、白细胞GR蛋白表达的高低,判断手术损害控制策略对老年多发伤大鼠治疗的效果。结果:1.760例老年患者中56.7%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存症,术后死亡率为2.1%,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并发症占23.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前心、肺功能2级以上、营养不良、高血压病、糖尿病、神志异常、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手术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耗时过长是手术后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2.在第一部分760例患者信息资料基础上经统计学分析,对各因素分别给予权重赋值,初步建立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赋值结果见表2-1;针对评分系统开发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稳定、快捷,应用该软件对260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低风险组100例,平均评分为12.5±0.8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0例;中度风险组80例,平均评分为17.6±2.2分,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1例;高风险组50例,评分为23.3±2.9分,住院期间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27例;极高风险组30例,评分为33.8±4.7分,住院期间死亡4例,出现并发症26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合计92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合计119例,实际发生84例;DORSSSP预测死亡率为9例,P-POSSUM预测死亡人数10例,APACHEⅡ预测死亡人数12例,实际死亡6例。3.应用DORSSSP评分对术前评分处于高风险的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措施。入院后首次检查PS为12-42分,平均21.4±6.7分,OS为12-24分,平均15.2±4.5;术前PS为12-30分,平均18.3±6.2分;术前OS为5-18分,平均9.1±3.4分。根据入院时PS及拟行手术OS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46%,死亡率为11%,实施损害控制后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34%,死亡率为5%;术前POSSUM和P-POSSUM预测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分别是39%和6%;APACHEⅡ预测死亡率为8%;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32%,死亡率为3%。4.A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无死亡患者发生;B组术后出现1例死亡,3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外周血GR蛋白的变化结果是:两组病人手术创伤后外周血白细胞中GR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表现为下降,术后第1天达到低峰,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升高,A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14天恢复至正常。B组病人在术后第5天开始明显恢复,但恢复较A组缓慢,至术后14天时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其GR蛋白下降时间随着手术风险评分的增高而低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延长。术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是:A、B两组CD3、CD4值在术后第1、3、5天均明显低于术前对照组( P<0.05) ,尤其术后第1天降低最明显( P<0.01),于术后第5天逐渐回升,A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接近正常,14天恢复正常,而B组14天时仍呈较低水平;A组CD8在术后1、3、5天呈下降趋势,而B组显示没有降低反而呈现增高,T4/T8较长时间维持低水平。5.老年多发伤大鼠术后血浆IL-6、IL-10及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是:伤后第1天两组动物血浆IL-6、IL-10和TNF-α含量持续急剧升高到达高峰,与伤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着(P<0.01),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C组老年大鼠下降趋势明显优于B组,至术后14天C组恢复接近正常水平,而B组仍呈较高水平,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老年大鼠术后外周血白细胞GR蛋白的表达结果是:手术创伤后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GR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表现为下降,术后第1天达到最低峰,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C组大鼠在术后第10天GR蛋白表达接近正常水平,而B组仍呈较低表达,至术后14天表达才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其GR蛋白下降时间随创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低表达水平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老年患者术前心肺功能2级以上、营养不良、高血压病、糖尿病、神志异常、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手术大、术中出血量多及手术耗时过长是手术后出现死亡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生理及手术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积极调整其生理状态或者改变手术方式,是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措施。2.DORSSSP是老年患者术前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针对其开发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稳定,临床上使用方便、快捷;经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能够很好的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与APCHEⅡ、POSSUM评分系统相比具有评估指标少、容易获得、计算简便、预测准确、可操作性强等优点。3.应用DORSSSP评分系统评估出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后,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与POSSUM、P-POSSUM和APACHEⅡ评分系统比较有很好的一致性,前瞻性研究显示三种手术风险评分系统均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该评分系统仍然要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4.老年人手术风险评分与围手术期应激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GR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评分高的老年患者术后GR表达呈持续低水平,CD3、CD4在低水平持续时间更长,CD4/CD8下降更加明显,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通过术前的风险评分结合手术前后外周血G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够更好的预测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风险患者提供指导。5.损害控制性手术的实施能够改善老年大鼠的生理状态,以最简单、微创、快速的方法稳定骨折断端,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外周血白细胞GR的表达,降低了局部炎性介质向血浆内的释放,避免了“瀑布样效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老年大鼠死亡率和发生并发症的比率,该方法是治疗老年大鼠多发伤的有效措施,为临床救治老年多发伤患者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二、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预测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预测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POSSUM评分对预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总体并发症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POSSUM评分在食管癌手术风险评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术前合并症 |
1.5 手术方式 |
1.6 术后并发症统计 |
1.7 术后死亡统计 |
2. 研究方法 |
2.1 胸外科改良POSSUM评分系统 |
2.2 数据收集与计算程 |
3. 分析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POSSUM评分在预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表1) |
3讨论 |
(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
1 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
2 中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中医学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结直肠癌的辨证分型 |
2.3 中医药对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概况 |
3 国内外手术风险评估系统的发展及演变 |
4 结直肠癌手术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5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 |
5.1 最终研究目标 |
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5.3 创新点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 |
2.1 对 Cr-POSSUM 评分系统改良 |
2.2 收集病例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基于C-POSSUM评分系统的软件研发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
2 ROC 曲线检验 C-POSSUM 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 |
3 C-POSSUM 评分系统的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 |
4 C-POSSUM 评分软件的应用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 |
2 本课题的临床意义 |
3 本课题不足之处的探讨 |
第五部分 结语 |
1 本课题研究结果 |
2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POSSUM评分在预测肺癌手术风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术前合并症 |
1.5 手术方式 |
1.6 手术后并发症统计 |
1.7 手术后死亡统计 |
2. 研究方法 |
2.1 POSSUM评分系统 |
2.2 胸外科改良POSSUM评分系统 |
2.3 数据收集和计算方程 |
3. 分析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改良POSSUM评分对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技术方法 |
1.3.2 POSSUM评分系统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后并发症统计 |
2.2 有无并发症组POSSUM评分情况的比较 |
2.3 改良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与实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8)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一、 风险评估在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
二、 常用评分系统及其特点 |
三、 POSSUM评分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
(一) POSSUM评分系统 |
(二) POSSUM评分系统存在的不足 |
(三) P-POSSUM评分系统 |
(四) P-POSSUM与POSSUM比较 |
(五) POSSUM和P-POSSUM在骨科中的应用 |
四、 讨论 |
五、 展望 |
参考文献 |
资料和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病例调查与收集方法 |
三、 病例统计方法 |
四、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的应用方法 |
结果 |
一、 术前一般资料及术中创伤情况的统计结果 |
(一) 性别 |
(二) 年龄 |
(三) Evans骨折类型分布 |
(四) 内科合并症分布 |
(五) 手术内固定术式 |
(六) 住院时间 |
二、 术后资料统计分析 |
(一) 并发症的观测结果 |
(二) 比较改良POSSUM对预测发症率与实际值的差别 |
(三) 死亡病例观察结果 |
(四) 比较改良POSSUM预测死亡率与实际值的差别 |
(五) 比较改良P-POSSUM预测死亡率与实际值的差别 |
讨论 |
一、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
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分布 |
三、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
(一) DHS与PFN的生物力学比较 |
(二) PFN和DHS的手术并发症 |
(三) PFNA Vs PFN |
四、 内科合并症的术前处理 |
(一) 心血管病 |
(二) 糖尿病 |
(三) 感染 |
五、 术中处理 |
六、 术后并发症率的观察分析及处理 |
(一) 呼吸系统疾病 |
(二) 营养问题 |
(三) 血栓 |
七、 死亡病例观察及分析 |
八、 改良POSSUM对并发症率的预测价值 |
九、 改良POSSUM和P-POSSUM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
十、 课题存在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改良POSSUM评分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2. 研究内容 |
2.1 观察指标 |
2.2 分组 |
2.3 改良POSSUM 评分系统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正文 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风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DORSSSP 的建立、软件开发及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DORSSSP 系统在骨科老年手术损害控制中的初步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与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骨科老年病人手术风险评分与术后外周血GR 变化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老年手术风险评分与术后T 细胞亚群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手术损害控制方法在老年大鼠多发伤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文献综述1 评分系统预测高龄骨科手术风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2 骨科损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学位学习期间获奖及发表的论文 |
英文论着 |
四、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预测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POSSUM评分对预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总体并发症的价值探讨[D]. 谭智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POSSUM评分在食管癌手术风险评估的应用[D]. 齐立斌.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6)
- [3]POSSUM评分在预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J]. 曾纪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08)
- [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死亡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 李程.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5]POSSUM评分在预测肺癌手术风险中的应用[D]. 马柱.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6]改良POSSUM评分对新疆维吾尔族中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J]. 王晓文,庞作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9)
- [7]POSSUM系统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的预测研究[J]. 白晓冬,李强,郭艾.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03)
- [8]改良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D]. 张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改良POSSUM评分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D]. 付明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10]骨科老年患者手术损害控制的临床应用与初步实验研究[D]. 兰秀夫.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