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劳务派遣是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订立派遣契约,在得到派遣劳动者同意后,使其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提供劳务的劳务形态。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法律关系,涉及到派遣机构、派遣劳动者和要派单位三方当事人。其最大特点是“雇佣”与“使用”相分离。派遣机构“招人不用人”,要派单位则“用人不招人”。劳务派遣因其弹性化、低成本优势,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和很多的行业,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采用。然而,也必须认识到雇佣关系由两方向三方的转化所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容易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内地,改革开放前,劳务派遣也有一定的数量,但一般只是对外服务公司向国外派遣劳动力。而改革开放后,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务派遣的人数日渐增多,领域不断扩大,成了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快速无序地发展的情况下,以往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明显地不适应维护派遣劳动者权益的需要。直到2007年我国《劳动合同法》首次在法律中对劳务派遣作了专节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务派遣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防止了要派单位规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了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其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该法中的规定仍然有不足和僵化之处,不能最大地保护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因此,研究和分析劳务派遣制度对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在此方面的规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思路,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国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和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和结语。第一部分——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劳务派遣的基本含义及其法律特征、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和劳务派遣存在的必然性和规制的必要性。通过对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应采取“准双重劳动关系”,以更好地保护派遣劳动者的权益。第二部分——国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意在通过介绍世界发达经济国家对劳务派遣的规制,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提供借鉴。美国、欧盟国家中德国与法国和日本都有较为健全的劳务派遣法制和丰富的经验,但因市场经济模式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各国在劳务派遣的具体规定上各有侧重。本文为了介绍方便,对具体规定归纳成两部分:一是体现保障劳动者权利原则的制度,包括对派遣机构的规制、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责任和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与保障三个具体制度。二是体现保障就业秩序稳定原则的制度,包括劳务派遣的行业范围和劳务派遣的期限的规制。由于派遣机构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基本权利,各国都对派遣机构的设立要求作了严格的规范。美国要求劳务派遣机构设立需要经过许可和登记,有的还对派遣机构的资本作了规定。德国、日本也都规定对派遣机构实行许可制度,法国还要求派遣机构只能以有偿提供劳动力为唯一的经营范围。对派遣机构的设立进行严格要求固然很重要,但雇主责任的分配则是保障派遣劳动:者权益的关键。美国采取的是共同雇主原则,认为派遣机构是直接雇用派遣劳动者,需承担雇主责任,而要派单位是直接使用劳动者,依“要派单位平时对派遣劳动者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程度”承担雇主责任,这时派遣机构和要派单位属于共同雇主。日本、德国则采用单一雇主原则。各国还对劳务派遣的行业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劳务派遣被滥用。日本禁止如海运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不得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另外,由于劳务派遣提供的多是临时性的岗位,需要对派遣的时间进行必要的限制。日本、德国规定劳务派遣的时间一般为一年。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劳动力供过于求,因此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第三部分——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通过对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我国规制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的阐述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建议:第一,将劳务派遣的称谓改为劳动者派遣;第二,对派遣机构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和备用金制度;第三,明确规定并放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最后,应区分雇主责任。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不应一律承担连带责任。应在工伤保险责任、最低工资标准及同工同酬和要派单位因违反其提供安全卫生生产条件而给派遣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的三种情形下,两个雇主承担连带责任。第四部分——结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
  • (一) 劳务派遣的含义及法律特征
  • 1. 含义
  • 2. 法律特征
  • (二)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分析
  • 1. 一重劳动关系说
  • 2. 双层劳动关系说
  • 3. 对以上学说的评析
  • 4. 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选择
  • 5. 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的权利义务配置
  • (三) 劳务派遣存在的必然性和规制的必要性
  • 1. 存在的必然性
  • 2. 规制的必要性
  • 二、国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
  • (一) 保护派遣劳动者权利原则
  • 1. 派遣机构的规范
  • 2. 派遣机构、要派单位的雇主责任
  • 3. 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与保障
  • (二) 保障就业秩序稳定原则
  • 1. 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制
  • 2. 劳务派遣期限限制
  • (三) 小结: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1. 突出对派遣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 2. 严格管理派遣机构
  • 3. 合理分配雇主责任
  • 4. 限定劳务派遣适用范围
  • 三、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 (一)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 1. 现状
  • 2. 分析
  • (二)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现状
  • 1. 进步
  • 2. 不足
  • (三)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完善
  • 1. 将劳务派遣的称谓改为劳动者派遣
  • 2. 对派遣机构实行设立行政许可制度和备用金制度
  • 3. 明确规定并放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 4. 区分雇主责任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及分析[J]. 知音励志 2016(24)
    • [2].劳务派遣的法律问题探究[J]. 长江丛刊 2018(01)
    • [3].试论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培育与完善[J]. 市场论坛 2018(07)
    • [4].新形势下劳务派遣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1)
    • [5].浅谈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 市场观察 2018(07)
    • [6].青岛市劳务派遣业务发展成果及经验启示[J]. 网友世界 2014(11)
    • [7].制造业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有效激励及其路径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04)
    • [8].浅谈劳务派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 2013(15)
    • [9].论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认同提升[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09)
    • [10].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及激励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18)
    • [11].劳务派遣制度的劳动关系及其理论和实践分析[J]. 决策咨询通讯 2010(01)
    • [12].机场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 中国市场 2011(06)
    • [13].国内劳务派遣相关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08(11)
    • [14].劳务派遣转向业务外包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14)
    • [15].加强企业劳务派遣风险管控的主要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5)
    • [16].我国劳务派遣问题刍议[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06)
    • [17].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J]. 人力资源管理 2015(03)
    • [18].劳务派遣刍议[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3)
    • [19].劳务派遣制员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2)
    • [20].我国现阶段劳务派遣实证研究——以劳资关系中的社会保险为视角[J]. 政法论丛 2009(01)
    • [21].劳务派遣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 法制与社会 2015(19)
    • [22].农电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05)
    • [23].浅析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思想的有效管理措施[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22)
    • [24].吴中区劳务派遣现状问题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12)
    • [25].企业在劳务派遣中的风险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6(07)
    • [26].探析德国劳务派遣之特点[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24)
    • [27].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风险与管控[J]. 现代商业 2011(26)
    • [28].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6)
    • [29].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 [30].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11)

    标签:;  ;  ;  ;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