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损伤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调节蛋白-1,神经损伤,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神经损伤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李凤君,左中夫[1](2019)在《神经调节蛋白-1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CONT)组、DM组、NRG-1组,每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模型。造模成功后,NRG-1组玻璃体腔注射人重组NRG-1,CONT组、DM组玻璃体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HE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密度,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GFAP、MA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T组相比,DM组的GFAP表达明显升高,MAP-2表达及RGC密度明显下降(均P<0.01);与DM组相比,NRG-1组的GFAP表达明显下降,MAP-2表达及RGC密度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NRG-1可能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上调视网膜MAP-2表达,恢复视网膜RGC密度,从而对早期DM大鼠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11期)
李永荣,李红[2](2019)在《外源性维生素D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制备前5 d连续补充1,25-二羟维生素D3(1,25-VitD3)对缓解小鼠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Vehicle组和1,25-Vit D3组,每组10只小鼠; Vehicle组和1,25-VitD3组小鼠均进行大脑MCAO1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1,25-VitD3组MCAO手术前5 d连续腹腔注射,100 ng/(kg·d);取各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进行TTC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小鼠功能缺陷。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小鼠脑组织中促炎介质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均明显增高(P<0. 05);与Vehicle组相比,补充1,25-VitD3可减少I/R小鼠大约50%梗死体积(P<0. 05),1,25-VitD3组小鼠脑组织中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明显降低(P<0.05),小鼠脑内T调节细胞标志物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 05),而转录因子Rorc mRNA表达明显较低(P<0. 05),提示Th17/γδT细胞反应减少,小鼠脑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维生素D可以缓解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脑梗死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脑I/R中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阿依江·哈拜克,木卡德斯·哈力克,帕丽达·阿不力孜[3](2019)在《阿里红多糖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里红多糖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SPF级40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0.65 mg/kg组,阿里红多糖50 mg/kg、100 mg/kg、200 mg/kg组;8只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90 d。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AchE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脑神经元形态和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刚果红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与神经元损伤相关的APP、Aβ_(1-40),以及TrkA的含量变化。结果:在水迷宫实验中,相比正常组小鼠,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所下降,海马组织内SOD、GSH-Px、AchE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阿里红多糖各组小鼠活动量均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SOD、GSH-Px、AchE活性升高, MDA含量降低。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实验中,相比正常对照组小鼠,模型组小鼠(0.5%CMC)的脑组织中明显可见坏死的神经元,APP、Aβ_(1-40)蛋白沉积数量增多,TrkA含量下降;而阿里红多糖给药各组神经元数量不同程度增多,体积变大,坏死情况得以不同程度改善,APP、Aβ_(1-40)含量降低,TrkA含量升高。结论:天然药物阿里红多糖能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神经元生长,对AD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9年03期)
郑艳榕[4](2019)在《轴突线粒体回运促进的神经元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缺血,是一类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的短暂或永久性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泡和溶酶体途径对胞内物质进行降解的过程。对线粒体的选择性自噬被称为线粒体自噬。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脑缺血后的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自噬被激活并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提示调控线粒体自噬可能是一种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但是,缺血后神经元线粒体自噬发生及调控的过程尚不完全清楚。神经元形态高度极化,具有纤长的轴突,神经元轴突中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它们对神经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然而,自噬的最终执行者——溶酶体主要集中于神经元细胞胞体。这样的分布差异提示缺血神经元轴突线粒体可能存在特异的自噬调控机制,然而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本课题旨在明确缺血神经元中轴突线粒体的清除过程,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利用线粒体自噬干预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思路,为抗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靶点发现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第一部分缺血神经元中轴突线粒体在细胞胞体被自噬清除本研究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ep)模型模拟脑缺血及其再灌注过程。结果发现在再灌过程中,神经元总体线粒体数量减少,表现为线粒体标志蛋白COX Ⅳ与TIM23水平降低,并且该现象可被溶酶体抑制剂氯喹所逆转,提示OGD-Rep激活了神经元线粒体自噬。我们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对培养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的线粒体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发现OGD-Rep可同时降低神经元胞体与轴突内的线粒体含量。然而,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可逆转OGD-Rep引起的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丢失,却不能逆转轴突线粒体丢失。该结果初步提示神经元轴突线粒体的减少不是由轴突原位上的自噬引起的。其次,通过观察OGD-Rep过程中神经元胞体与轴突内线粒体与自噬泡的共定位情况,发现OGD-Rep显着增强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与自噬泡的共定位,却不引起轴突线粒体与自噬泡的共定位。并且,在线粒体自噬缺失的Atg7及Parkin敲除神经元中,利用免疫荧光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内的线粒体含量。均发现自噬的缺失可以逆转OGD-Rep诱导的神经元胞体内线粒体的减少,却不能逆转轴突上的线粒体丢失。以上结果进一步明确了OGD-Rep诱导的神经元轴突线粒体丢失不是由轴突原位自噬引起的。然后,为了进一步研究轴突线粒体丢失的动态过程,我们利用微流体装置进行神经元培养,从而实现轴突与胞体的分离以及轴突线粒体的特异性荧光标记。结果显示OGD-Rep后,轴突中的线粒体在神经元胞体内增加,且与自噬泡共定位。不仅如此,神经元胞体内自噬泡主要与轴突来源的线粒体发生共定位,上述结果提示OGD-Rep后轴突线粒体返回胞体,且能被自噬泡在胞体中优先清除。本部分研究首次发现在缺血复灌神经元中轴突线粒体返回胞体进而被自噬清除。因为神经元内线粒体的定位由线粒体转运调控,因此本课题第二部分将进一步明确缺血神经元中线粒体转运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第二部分缺血神经元中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促进线粒体自噬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神经元拥有完善的线粒体转运系统以实现其胞内精确定位。其中,远离细胞胞体的运动称顺向转运;反之,朝向胞体的运动称逆向转运。本课题利用微流体装置对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结合活细胞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记录轴突内线粒体的运动情况。结果显示给予神经元OGD处理后,轴突线粒体顺向转运快速停止,但线粒体逆向转运缓慢下降;一旦给予再灌,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迅速恢复,但线粒体顺向运输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为了进一步明确线粒体逆向转运对轴突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本课题利用电穿孔转染法在神经元内高表达线粒体锚定蛋白Syntaphilin(SNPH)以抑制轴突线粒体的运动。SNPH高表达抑制了OGD-Rep过程中的线粒体逆向转运,并且逆转了OGD-Rep诱导的轴突线粒体丢失。不仅如此,在全细胞水平,SNPH高表达也抑制了OGD-Rep诱导的线粒体标志蛋白COX ⅣV与Tim23的减少,提示抑制线粒体转运将抑制OGD-Rep诱导的线粒体自噬。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化合物Rapalog诱导的蛋白二聚化,特异性地将线粒体与负责顺向或逆向转运的马达蛋白分别结合,以此调控线粒体的运动方向。结果显示特异性促进线粒体逆向转运增加了OGD-Rep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反之,促进线粒体顺向转运抑制了OGD-Rep后的线粒体自噬。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促进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减轻OGD-Rep造成的线粒体损伤并促进神经元存活,但抑制线粒体逆向转运加剧OGD-Rep后的神经损伤。上述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的神经保护作用在Atg7基因敲除神经元中被取消,提示了线粒体自噬在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保护神经元中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发现OGD-Rep诱导的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不依赖于线粒体碎片化与膜电势下降,但与轴突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相关,逆向转运线粒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较高,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促进线粒体逆向转运的机制。因此,本论文报告首次发现在脑缺血复灌中,神经元轴突线粒体逆向转运是缺血复灌诱导的线粒体自噬所必需的,提高线粒体逆向运动水平将促进缺血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自噬,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以上结果揭示了缺血神经元线粒体自噬调控的新规律,为寻找干预缺血性神经损伤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赵紫涵,赵诣深,孙辉[5](2019)在《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保护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手术中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探讨的焦点~([1-3])。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增高,甲状腺手术例数逐年攀升,甲状腺手术在国内各级医院广泛开展。以喉返神经损伤为代表的术后并发症逐渐成为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我国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现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宣文婷[6](2019)在《丙泊酚通过阻止铁死亡在谷氨酸和Erastin引起的神经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龄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和损失。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很复杂,主要包括神经元氧化应激,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等。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以细胞内铁离子积聚和脂质氧化为特征的细胞调节性坏死形式。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铁死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镇静麻醉药物,不仅具有麻醉作用,研究表明其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本实验通过使用谷氨酸毒性模型来模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兴奋性毒性因素,使用Erastin(铁死亡特异性诱导剂)来模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铁死亡引起的因素,探索丙泊酚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兴奋性毒性因素以及铁死亡因素中的影响作用。实验方法:选取HT22细胞,随机分组,使用丙泊酚预处理2小时,分别使用5 mM谷氨酸和0.5μM Erastin处理8小时后,分为如下组别,对照组(Con组),谷氨酸处理组(Glu组),Erastin处理组(Era组),丙泊酚预处理后谷氨酸组(PPF+Era组),丙泊酚预处理后Erastin组(PPF+Era组),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情况,细胞内脂质氧化情况,细胞内铁离子改变情况,以及铁死亡特异性标记物PTGS2(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转录水平改变情况。使用蛋白印迹检测p-ERK,ERK,p(S663)-ALOX5,ALOX5蛋白水平。转染质粒,构建WT-ALOX5,S663A-ALOX5瞬时过表达细胞系,分别使用2 mM谷氨酸和0.25μM Erastin处理8小时后检测p-ERK,ERK,p(S663)-ALOX5,ALOX5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存活率,细胞内脂质氧化水平,细胞内铁离子改变水平。比较WT-ALOX5,S663A-ALOX5之间的p-ERK,ERK,p(S663)-ALOX5,ALOX5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存活率,细胞内脂质氧化水平,细胞内铁离子改变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丙泊酚组与谷氨酸和Erastin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细胞内活性氧,脂质氧化,铁离子水平明显下降。铁死亡标记物PTGS2转录水平表达丙泊酚组相较于Erastin组明显下降,而丙泊酚组相较于谷氨酸组没有发生明显下降。p-ERK/ERK蛋白水平的比值,丙泊酚组相较于谷氨酸组和Erastin组没有明显的变化而p(S663)-ALOX5/ALOX5蛋白水平的比值,丙泊酚组明显低于谷氨酸组和Erastin组。转染过表达质粒WT-ALOX5和S663A-ALOX5后,相较于转染WT-ALOX5质粒相比,转染S663A-ALOX5质粒的细胞,丙泊酚失去其对谷氨酸和Erastin的铁死亡的抑制作用。结论:丙泊酚可以明显抑制谷氨酸,Erastin神经毒性,并且逆转谷氨酸和Erastin引起的细胞内活性氧的上升,细胞内脂质氧化和铁离子的积聚,抑制谷氨酸和Erastin引起的铁死亡。过表达WT-ALOX5和S663-ALOX5后,相较于WT-ALOX5,在S663A-ALOX5瞬时转染细胞中,丙泊酚不能够消除谷氨酸和Erastin引起的铁死亡。(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郭雨佳,姜晶晶,李雅,付欣雅,孟德源[7](2019)在《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 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 d 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恒,吉杨丹,王燕林,党荣敏,余跃生[8](2019)在《黑骨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黑骨藤10mg/kg组(C组)、黑骨藤20mg/kg组(D组),每组30只。B、C、D组大鼠均行坐骨神经损伤(SNI)手术,A组仅暴露游离坐骨神经,术后每日分别给予0.90%氯化钠(A、B组)或相应剂量的黑骨藤乙醇提取物(C、D组)灌胃。各组分为3个时间点(7、14、28d)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取坐骨神经,行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股动脉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SFI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第28天的SFI明显增高(P<0.01),D组大鼠第14、28天的SFI均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C、D组大鼠第7天轴索肿胀比B组减轻,第14天时轴索肿胀减轻明显,且髓鞘变性改善;D组大鼠第28天时神经纤维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与A组比较,B组大鼠IL-1、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大鼠在第28d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D组大鼠在第7、14、28天3个时间点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可改善大鼠SN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石博宇,刘蓉,饶志粒,刘小波,罗杰[9](2019)在《逍遥散对LPS所致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逍遥散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米替林组(10 mg·kg-1),氟西汀组(10 mg·kg-1),逍遥散高、低剂量组(30,15 g·kg-1),采用侧脑室注射LPS诱导建立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连续预防灌胃给药14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和皮层部位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 B),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 A),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小泡蛋白(SYP) 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DNF,β-NGF含量显着下降(P <0. 01),皮层、海马BDNF,NGF,Trk B,Trk A,CREB mRNA明显下调(P <0. 05,P <0. 01),BDNF,Trk B,CREB,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PSD95,SY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BDNF,β-NGF含量明显升高(P <0. 05,P <0. 01),皮层、海马BDNF,NGF,Trk B,Trk A,CRE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5,P <0. 01),BDNF,Trk B,CREB,p-CREB,PSD95,SY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5,P <0. 01)。结论:逍遥散对侧脑室注射LPS诱导的大鼠神经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作用发挥与活化BDNF/NGF-TrkB/Trk A-CREB通路及上调突触蛋白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兴邦[10](2018)在《虎杖苷对Aβ诱导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原因,约占老年痴呆的50%-70%,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位列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中风之后。随年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升高明显,65岁以后大约每5年就会增加一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000万人患有痴呆,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近6500万人,205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1.52亿人左右。阿尔茨海默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下降、进行性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及性格改变等精神行为异常。阿尔茨海默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有特定的大脑区域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protein,Aβ)沉积,以神经炎性斑(neuritic plaque,NP)/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形式存在,神经元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以及神经元死亡、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连接丢失。阿尔茨海默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多种学说,主要有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线粒体级联假说、胆碱能损害假说、免疫炎症异常假说、凋亡自噬假说、金属离子紊乱假说、神经血管假说等等。其中,Aβ级联假说仍然是目前主流学说,该学说认为Aβ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Aβ寡聚体的积累最终触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突触连接障碍、炎症反应等等。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和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场所,涉及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Oxidation Stress,OS)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神经元内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ROS产生增加、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和线粒体ATP(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减少,启动神经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线粒体途径凋亡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途径凋亡,在细胞凋亡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依赖各种促凋亡/抑制凋亡蛋白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复合物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促进或抑制细胞调亡的作用。线粒体内膜与外膜之间的跨膜电位构成线粒体膜电位,由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泵不断消耗ATP泵出质子得以维持。线粒体途径凋亡启动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或消失,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Bax等促凋亡蛋白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之间转移,细胞浆内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s,Caspase)酶级联激活,启动细胞凋亡,进而细胞死亡。自噬是通过依靠溶酶体或者液泡(酵母)负责将不必要或功能失调的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降解和循环再利用,例如错折迭或累积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如线粒体等)。依靠该途径,可以减少细胞内老化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积聚,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维持细胞内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存。通过自噬及时选择性清除受损的功能失调线粒体,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以维持线粒体质量控制,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过程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时常常出错。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控制伴发精神障碍和改善认知功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AChEIs)、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对症治疗,能够改变/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及病程的疾病修饰治疗方法还没有。鉴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修饰性治疗的药物尚都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且均以失败告终,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其核心发病机制,且侧重于选择“多靶点协同干预”的治疗方案。因此,研究针对致病因素的多作用靶点有效药物意义重大,我国传统中药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治疗方向去探索和研究。虎杖苷(polydatin,PD)是从传统中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有效单体成分,为白藜芦醇的衍生物,与白藜芦醇有相似的药理学作用。虎杖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抗休克、保护肝脏、减轻肺损伤、神经保护、镇咳、平喘、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等多种药理学作用。目前,关于虎杖苷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神经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多集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尚不多。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虎杖苷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探索虎杖苷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使用虎杖苷和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构建AD细胞模型的Aβ25-35的浓度、作用时间及后续实验中虎杖苷的浓度。2、各组SH-SY5Y细胞给予Aβ25-35和虎杖苷处理后,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离SH-SY5Y细胞的细胞浆和线粒体,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浆/线粒体内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C、Bax 的表达水平。3、各组SH-SY5Y细胞给予Aβ25-35和虎杖苷处理后,Weste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Ⅰ和Beclin 1的表达水平。4、各组SH-SY5Y细胞分别给予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Aβ25-35和虎杖苷处理后,用AnnexinV-FITC/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离SH-SY5Y细胞的细胞浆和线粒体,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浆/线粒钵内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C、Bax 的表达水平。5、各组SH-SY5Y细胞给予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Aβ25-35和虎杖苷处理后,采用DCFH-DA测定细胞内ROS含量;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使用CellTiter-Glo测定细胞内ATP水平变化。结果:1、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只给予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 0μM的Aβ25-35诱导SH-S Y5 Y细胞损伤24小时细胞活力下降64.28±4.73%,下降程度适宜,可构建AD细胞模型;只给予不同浓度虎杖苷处理SH-SY5Y细胞24小时,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虎杖苷预处理联合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时,与Aβ组相比,50μM、100μM、200μM、300μM的虎杖昔预处理SH-SY5Y细胞组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且100μM的虎杖苷组与200μM、300μM的虎杖苷组无明显差异。2、虎杖苷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结果提示虎杖苷预处理可以显着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Aβ组SH-SY5Y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与Aβ组相比,虎杖苷+Aβ25-35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组细胞质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线粒体中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 Aβ 组比较,虎杖苷+Aβ25-35 组细胞质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 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线粒体中Cyto 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虎杖苷可以通过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发生。3、虎杖苷可促进SH-SY5Y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组细胞质中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Aβ组相比,虎杖苷+Aβ25-35组SH-SY5Y细胞质中LC3 Ⅱ/Ⅰ、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以上结果提示,虎杖苷可促进SH-SY5Y细胞自噬。4、虎杖苷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与Aβ组相比,虎杖苷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当增加自噬抑制剂BafA1预处理后,与虎杖苷+Aβ25-35组相比,BafA1预处理+虎杖苷预处理+Aβ25-35损伤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虎杖苷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被部分抵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β组相比,虎杖苷+Aβ25-35组细胞质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 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线粒体中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虎杖苷+Aβ25-35组相比较,BafAl+虎杖苷+Aβ25-35组细胞质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中Cyt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上结果表明,虎杖苷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SH-SY5Y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发生。5、虎杖苷通过促进自噬降低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显示,与Aβ组相比,虎杖苷预处理后,JC-1单体数显着减少,显着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当加入自噬抑制剂BafA1后,与虎杖苷+Aβ25-35组相比,BafA1预处理+虎杖苷预处理+Aβ25-35损伤组细胞JC-1单体数显着增加,虎杖苷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作用被部分逆转。虎杖苷可显着增加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内ATP含量,自噬抑制剂BafA1则部分抑制虎杖苷对SH-SY5Y细胞内ATP含量的增加。虎杖苷可显着降低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内ROS的水平,自噬抑制剂Baf A1则部分逆转了虎杖苷的这种作用,使SH-SY5Y细胞内ROS含量增加。以上结果提示,虎杖苷通过促进细胞自噬降低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结论:1、虎杖苷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凋亡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2、虎杖苷可促进SH-SY5Y细胞自噬。3、虎杖苷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凋亡。4、虎杖苷通过促进细胞自噬降低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11-18)
神经损伤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制备前5 d连续补充1,25-二羟维生素D3(1,25-VitD3)对缓解小鼠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Vehicle组和1,25-Vit D3组,每组10只小鼠; Vehicle组和1,25-VitD3组小鼠均进行大脑MCAO1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1,25-VitD3组MCAO手术前5 d连续腹腔注射,100 ng/(kg·d);取各组小鼠脑缺血半影区,进行TTC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小鼠功能缺陷。结果: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小鼠脑组织中促炎介质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均明显增高(P<0. 05);与Vehicle组相比,补充1,25-VitD3可减少I/R小鼠大约50%梗死体积(P<0. 05),1,25-VitD3组小鼠脑组织中IL-6、IL-1β和Gp91phox表达明显降低(P<0.05),小鼠脑内T调节细胞标志物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 05),而转录因子Rorc mRNA表达明显较低(P<0. 05),提示Th17/γδT细胞反应减少,小鼠脑损伤部位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维生素D可以缓解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脑梗死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脑I/R中炎症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损伤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博,李凤君,左中夫.神经调节蛋白-1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2].李永荣,李红.外源性维生素D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9
[3].阿依江·哈拜克,木卡德斯·哈力克,帕丽达·阿不力孜.阿里红多糖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
[4].郑艳榕.轴突线粒体回运促进的神经元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神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赵紫涵,赵诣深,孙辉.我国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保护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
[6].宣文婷.丙泊酚通过阻止铁死亡在谷氨酸和Erastin引起的神经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郭雨佳,姜晶晶,李雅,付欣雅,孟德源.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解剖学杂志.2019
[8].王恒,吉杨丹,王燕林,党荣敏,余跃生.黑骨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9
[9].石博宇,刘蓉,饶志粒,刘小波,罗杰.逍遥散对LPS所致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10].王兴邦.虎杖苷对Aβ诱导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