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硼亲和,磁性纳米吸附剂,糖蛋白,分离纯化
蛋白吸附剂论文文献综述
贺茂芳,张博,苗延青,王春阳,韩禄[1](2019)在《一种新型硼亲和磁性纳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糖蛋白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将3-丙烯酰基苯硼酸(AAPBA)原位聚合在Fe_3O_4@SiO_2表面,制备了一种含有苯硼酸聚合物链的磁性纳米吸附剂(Fe_3O_4@SiO_2@-pAAPBA)。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此吸附剂对卵清蛋白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吸附容量分别为373.9μg·mg~(-1)和471.3μg·mg~(-1),远高于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的吸附容量,说明此吸附剂对糖蛋白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采用磁性分散固相萃取法对糖蛋白和非糖蛋白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发现此吸附剂仅能对糖蛋白特异性识别。最后,将其应用于鸡蛋清中糖蛋白的分离纯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邹雪艳,孙新,秦明明,董烁,张于涛[2](2017)在《磁性纳米吸附剂对GST-tagged蛋白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Fe_3O_4/半胱氨酸(以Fe_3O_4/Cy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修饰功能化的谷胱甘肽(GSH)基团,得到Fe_3O_4/Cys-GSH纳米吸附剂,可直接应用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记(GST-tagged)融合蛋白的亲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Fe_3O_4/Cys-GSH纳米吸附剂对GST-tagged融合蛋白具有特异性、普适性、重复利用性能,可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快速、高效分离,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孔聪,黄冬梅,沈晓盛,于慧娟,蔡友琼[3](2016)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与C18固相吸附剂在富含蛋白食品合成色素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色素与蛋白强烈结合,在提取和净化过程中,难以分离,现行的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鱼糜等高蛋白样品。即使提取过程后再次沉淀蛋白,也将有大量色素吸附于沉淀蛋白中,从而导致检测回收率降低、稳定性变差等问题。因此,基于简单基质食品的分析方法并不能准确检测这类食品中色素的含量。本课题组前期曾利用低温冷冻去除蛋白、并进一步通过聚酰胺或壳聚糖进行净化和洗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成功分析了多种合成色素。但冷冻除蛋白方式常需要12小时以上的低温放置过程,鉴于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负电特性,本研究尝试了利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与其进行静电结合后吸附于C18固相吸附填料上,并在酸性条件下纯乙醇中进行洗脱,而后通过聚酰胺柱去除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实现了蛋白与色素的快速分离,并可对合成色素进行高回收率的测定。本研究发展了更快、更高效的蛋白去除技术,适用于富含蛋白的加工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期刊2016-07-01)
马浩[4](2016)在《β_2-微球蛋白特异性血液净化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I类分子的轻链,参与免疫应答和细胞间相互识别。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β2M不能被正常代谢去除,也无法被普通透析有效清除,因此在体内累积,诱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是肾衰患者透析并发症的主要致病毒素。血液净化吸附去除β2M的治疗方式已被临床普遍采纳,但目前所采用的非特异性吸附剂由于目标选择性差,存在低效、高副作用的缺陷。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驼源纳米抗体的高选择性免疫吸附剂的制备策略,针对人β2M筛选并制备了高亲和力纳米抗体,以此为配基合成吸附剂并验证了其应用于血液净化去除β2M的可行性,具体内容如下:(1)抗β2M纳米抗体的筛选。应用噬菌体展示库技术筛选纳米抗体,经过4轮筛选,挑取了233个单克隆噬菌体样品进行ELISA比较亲和活性,获得了30个亲和活性较好的噬菌体样品,测序去除重复和错误序列后,获得13种高亲和活性的纳米抗体序列,其中来源于免疫库的有11种,这体现了免疫库的多样性。通过再次ELISA比较,最终确定4种亲和活性最高的纳米抗体序列A55、A82、A107、B82O(2)纳米抗体的制备与亲和活性检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4种纳米抗体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入两种宿主菌中,宿主E.coli Shuffle T7的可溶纳米抗体表达量优于E.coli Origami 2。使用镍柱亲和纯化,获得了6种纯度90%以上的纳米抗体,即A55S、A107S、B82S、A82S、A55O、A82O,其中产量最高的是A55S,达到100 mg/L。通过ELISA和Biacore分别定性和定量比较纳米抗体的亲和活性,发现纳米抗体A55S的亲和力最高,平衡解离常数(KD)达到2.931×10-6M。(3)免疫吸附剂的制备与评价。通过比较5种纳米抗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发现使用ε-聚赖氨酸作为间隔臂的吸附剂D效果最好,但配基密度要控制,太高会引起纳米抗体蛋白多点固载,导致蛋白失活。在β2M上样浓度2mg/mL的条件下,吸附剂D1对β2M的动态吸附容量高达11.45]mg/mL,但是相同条件的血浆体系中,其动态吸附容量会显着降低,血浆中其它物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影响了β2M的吸附。总之,本论文通过噬菌体展示库技术筛选得到了高亲和活性的纳米抗体序列,并表达纯化出抗体蛋白,测定其亲和力,最后制备免疫吸附剂探索其应用于血液净化的可行性。然而,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影响了吸附剂对p2M的去除效果,提高纳米抗体亲和力与定向固载抗体蛋白是未来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孔娇娇[5](2016)在《角蛋白基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制革和养殖行业大国,每年会有大量的废弃牛羊皮、毛、皮革等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但这些角蛋白废弃物的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合理的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角蛋白材料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材料。本研究以这些角蛋白废弃物为原料,制备出角蛋白基生物吸附剂和角蛋白基活性炭这两种吸附剂,应用于重金属和染料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较详细的阐述了角蛋白基生物吸附剂和角蛋白基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废羊皮(SH)为原料,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理:(1)高压蒸汽处理(SHS);(2)对SH和尿素同时蒸汽处理(SHUS);(3)先蒸汽处理,然后与尿素混合蒸汽处理(SHSU)。这叁种吸附剂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叁种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实验来对比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SHS经过尿素改性后,吸附量增加了,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450 min,吸附量受pH值的影响比较大,最佳pH值为5.5。SHSU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是32.36 mg/g。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该吸附是个放热过程。叁种吸附剂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说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Dubinin-Radushkevich (D-R)等温模型说明化学吸附是该吸附剂的主要控制过程。吸附机理主要受离子交换、表面螯合、电荷吸引的影响。吸附热力学研究说明该过程是个自发过程。负值的△G和△H表明叁种吸附剂对Pb(Ⅱ)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过程。2.以废弃羊皮为原料,硅酸钾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对废弃羊皮这种角蛋白废弃物活性炭(SHAC)的工艺优化,考察了活化温度和浸渍比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影响。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BET先升高再降低,浸渍比对SBET的影响也有同样的趋势。当最佳温度为700℃,浸渍比为2:1的条件下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高达2046.12m2/g。经过K2Si03活化以后,N、S、O元素含量减少,C元素的含量增加,同时少量的Si出现在SHAC中。在常温下,SHAC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69.23 mg/g,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是单分子层吸附。当前工作说明K2SiO3是活性炭制备中有效的活化剂,可以促进微孔和介孔的生成。3.以废弃牛皮为原材料,通过高压蒸汽改性原料,硅酸钾为活化剂制得角蛋白活性炭和改性活性炭,通过SEM、FTIR等表征其表面特性,探索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对Ni(Ⅱ)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材料和改性材料所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1804和1361 m2/g。而在同样的条件下,两者的平衡时间分别为100、350min,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5、62 mg/g。溶液pH值对Ni(Ⅱ)吸附的影响较大。当pH值为6.5左右时,其吸附量达到最大。随着Ni(Ⅱ)浓度的增大,温度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大。伪二级动力学比伪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活性炭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行为。Langmuir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好的拟合Ni(Ⅱ)在角蛋白基活性炭上的吸附,说明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G<0)放热(△H<0)的过程。4.选用传统加热方法:以废弃皮革为原料,物理活化(水蒸汽)和化学活化(焦磷酸)方法制备活性炭,采用N2吸附/脱附试验,探讨不同的制备条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选择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进行SEM、FTIR表征的对比,并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H4P2O7活化制备的活性炭(LWAC-H4P2O7)比表面积较低,其SBET随着浸渍比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微孔比表面积也呈现相同的趋势。通过N2吸/脱附曲线可得制备出的活性炭含有微-介孔结构。通过Bohem滴定法得出,AC-H4P2O7含有的官能团含量多于AC-steam。由于AC-H4P2O7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比AC-steam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高25%。相对于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 (D-R)模型,两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说明了吸附是均一的并且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机理是通过氢键、离子交换、π-π电子供体受体作用。负值的△G和正值的△H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并且是个吸热过程。选用微波加热方法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辐射功率和辐射时间对活性炭比表面积和产率的影响。活性炭的产率随着功率的增加,由16%升高到36%再降低到33.5%,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有类似的趋势。在活化功率为700W,辐射时间为15 min时,可以达到最高的比表面积(638 m2/g),这比前面传统加热方法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要高。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产率先大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选取辐射功率为700 W,辐射时间为15 min条件制备活性炭,其比表面积为638 m2/g。通过元素分析可知,活化后C元素含量增加,N、H元素含量降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303.03 mg/g。5.对于牛毛和水竹材料,浸渍条件分别为:先室温浸渍12 h,然后105℃浸渍30 min;另一部分只是在室温下浸渍12 h,考察了活化温度、浸渍比和加热预处理的影响。当活化温度为700℃,浸渍比为2:1时,牛毛和水竹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965 m2/g,1.345 cm3/g 和1710 m2/g,0.949 cm3/g。水竹炭(CAA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浸渍比(1:1-3:1)的升高而升高。活化前的加热预处理对牛毛炭(CWAC)孔径结构具有显着的影响,但对于CAAC的比表面积没有太大的影响。CWAC的孔径大小均匀而CAAC的孔径大小不一。与CAAC相比,CWAC有高含量的含氧官能团。K2Si03的活化作用会引入一些新的官能团,含氮官能团和含硅官能团。所有的活性炭都是无晶型结构。本研究利用不同的角蛋白废弃物制备出角蛋白基生物吸附剂和活性炭这两种吸附剂,应用于重金属和染料的去除,为废弃牛羊皮、毛提供了有效合理利用的途径,实现了资源化,同时为新的吸附剂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4)
朱广超[6](2015)在《壳聚糖基全血灌流蛋白A吸附剂的制备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千万患者饱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痛苦。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对该类疾病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利用蛋白A免疫吸附柱直接吸附清除病人血液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被公认为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全血灌流技术省去了血浆分离步骤,降低了费用,并且避免了由于大量新血浆输入而感染各种新的病毒性疾病的可能。全血灌流技术以其简单、快速、高效去除血液中毒素分子的特点,以及显着的疗效效果和新颖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其应用正日趋广泛,所治疗的疾病已经从药物中毒、肝肾疾病扩展到一系列免疫性疾病。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蛋白A免疫吸附柱分别为瑞典金宝公司的Immunosor蛋白A吸附柱和美国Cypress Biosciences公司的Prosorba蛋白A吸附柱,二者均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委员会(FDA)的认证,广泛用于抗体类疾病的治疗,但两者分别存在机械强度差、配基易脱落、流动阻力大、净化速度慢、售价太高等问题。壳聚糖具备多糖类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人体安全无毒等优良特性,表面大量的羟基和氨基为壳聚糖的化学改性提供了可能,同时,壳聚糖可以纺成纤维,血液沿丝束流动可大大降低全血灌流阻力。本文以壳聚糖纤维作为基质材料,通过环氧活化的方法,确立了一条较好的合成壳聚糖基蛋白A免疫吸附剂的路径,当环氧氯丙烷活化时间为4 h,用量为1.5mol/L, Naoh终浓度为0.4mol/L, DMSO用量为0.5 mol/L,肝素钠连接反应时间为12 h,用量为10mg/mL,并有适当长度的连接臂时,便可获得具有较好血液相容性,且较高蛋白A固载量的壳聚糖基蛋白A免疫吸附剂。此时的IgG吸附量可达到84 mg/g壳聚糖纤维。综合考虑灌流器的内压,对IgG的吸附能力以及溶血情况,选择设计出一种较优的固载蛋白A壳聚糖丝全血灌流模式并优化长径比为4:1,填充体积为80%。壳聚糖基全血灌流蛋白A免疫吸附剂对血浆中非抗体组分没有显着的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段梦露[7](2014)在《β_2-微球蛋白抗体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I类分子的轻链,参与细胞间相互识别及免疫应答的诱导。然而,在肾衰患者体内β2M不能被正常代谢,积累在血液中成为毒素,并产生各类并发症。目前针对高β2M血症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这两种方法只能缓解疼痛和修复损伤,且有很大副作用。血液净化方式能从根源上降低肾衰患者血液中的β2M水平,因此被认为是治疗β2M血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现有的血液净化材料对β2M吸附选择性过低,在治疗的同时丢失了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其它分子。本论文利用亲和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异性卵黄抗体IgY为配基制备亲和吸附剂,并进行性能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抗β2M的二价纳米抗体并对其进行亲和纯化和活性验证,证明了将其应用于血液净化治疗p2M血症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叁部分:(1)IgY的获得与纯化。利用已获得的β2M溶液为抗原免疫蛋鸡,提取卵黄上清液并进行粗分离,利用两种不同路径合成的Sepharose-β2M吸附剂对IgY进行亲和纯化,第二种吸附剂纯化效果明显优于第一种,纯化后IgY效价可提高80倍。(2)IgY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利用纯化后的IgY为配基,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合成吸附剂Ⅰ和Ⅱ,分别测定其对p2M结合能力:亲和常数分别为7.06×106L/mol和1.84×106L/mol,均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两种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后其对β2M吸附能力仍然稳定,饱和吸附量分别维持在50μg/mL和35μg/mL以上;将两种吸附剂分别用0.01M NaOH溶液和1mM稀HCl溶液浸泡12h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上清液的A450值与空白对照基本相等,配基无脱落且其饱和吸附量不变;此外,两种吸附剂对血清中其他非特异性组分不产生明显吸附。(3)二价纳米抗体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验证。将重组质粒pET23a-β2M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经活化、诱导后得到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0kDa,表达形式为包涵体,占总蛋白表达量的32%。包涵体进行稀释复性的效率最高,为25%。对稀释复性后的可溶蛋白溶液进行活性验证可知,复性后的部分VHH2具有活性,这些有活性的VHH2可应用于合成血液净化吸附剂或者检测β2M血症的试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李步海,石荧原[8](2013)在《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和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产物油菜秸秆纤维素粉为基质,二甲基甲酰胺为交联剂,磷酸为修饰剂,制备了新型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生物吸附剂.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和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油菜秸秆纤维素粉改性前后溶液的pH、吸附时间、BSA的初始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 5.0、6.0,吸附20 h的条件下,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微球对BSA的吸附容量为127.39 mg/g,而未修饰油菜秸秆纤维素粉微球对BSA的吸附容量只有68.98 mg/g,说明改性获得较好的性能.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属单分子层吸附.(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李步海,张永红[9](2012)在《玉米芯纤维素基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芯纤维素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EPI)交联活化、亚氨基二乙酸(IDA)修饰、金属离子Cu,Fe,Zn,Ni螯合制得亲和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对其表征.考察了pH、离子强度、初始浓度、洗脱液等因素对螯合了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强亲和性的Cu(Ⅱ)螯合亲和吸附剂对BSA的吸附主要受配位作用控制,而对弱亲和性的Fe(Ⅱ)、Zn(Ⅱ)、Ni(Ⅱ)螯合亲和吸附剂则主要受静电作用影响,配位作用为辅.(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丁宁,郑云枫,程建明,王光凤,李红阳[10](2012)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考察丹参滴注液去除蛋白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去除蛋白工艺,考察工艺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以丹参蛋白为检测指标研究丹参滴注液制备工艺中去除蛋白的效果。结果丹参提取药液经醇沉及超滤工艺后含蛋白量大大降低,低于检测限。结论醇沉和超滤工艺可有效去除丹参滴注液中的蛋白,保证制剂安全。(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2年04期)
蛋白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Fe_3O_4/半胱氨酸(以Fe_3O_4/Cy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修饰功能化的谷胱甘肽(GSH)基团,得到Fe_3O_4/Cys-GSH纳米吸附剂,可直接应用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记(GST-tagged)融合蛋白的亲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Fe_3O_4/Cys-GSH纳米吸附剂对GST-tagged融合蛋白具有特异性、普适性、重复利用性能,可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快速、高效分离,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吸附剂论文参考文献
[1].贺茂芳,张博,苗延青,王春阳,韩禄.一种新型硼亲和磁性纳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糖蛋白的分离纯化[J].分析科学学报.2019
[2].邹雪艳,孙新,秦明明,董烁,张于涛.磁性纳米吸附剂对GST-tagged蛋白的分离纯化[J].化学研究.2017
[3].孔聪,黄冬梅,沈晓盛,于慧娟,蔡友琼.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与C18固相吸附剂在富含蛋白食品合成色素测定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2016
[4].马浩.β_2-微球蛋白特异性血液净化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5].孔娇娇.角蛋白基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
[6].朱广超.壳聚糖基全血灌流蛋白A吸附剂的制备及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段梦露.β_2-微球蛋白抗体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4
[8].李步海,石荧原.磷酸化油菜秸秆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和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李步海,张永红.玉米芯纤维素基金属螯合亲和吸附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丁宁,郑云枫,程建明,王光凤,李红阳.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考察丹参滴注液去除蛋白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