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

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

论文题目: 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陈刚

导师: 陈方竞

关键词: 北碚文化圈,启蒙,救亡,流寓,年代文学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1940 年代文学因为8 年抗战而呈现出整体性的空间转移特征,新的文化圈与文学群落在全国范围内的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40 年代文学的格局。本文通过北碚文化圈的文学、文化景观的个案分析,试图对40 年代文学的流寓现象与文本生成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绪论:概括40 年代文学的流寓特征,提出以田野调查的方法构建此期文学文化版图的研究思路,和“文本扩大化”、“生命微细化”等解读方式。概述北碚文化圈的形成与文化生态,提出个案研究的合理性、必要性。上篇:阐述北碚文化圈的文化奠基与北碚文化圈的文化生成。第一章论述中国现代文化启蒙的乡村视野,第二章从实业促教育、集团生活、教育社会化、启蒙本土化等方面分析了北碚现代文化启蒙的独到之处,第三章从政治化启蒙的角度论北碚以及中国乡村的文化救亡。中篇:论述陪都氛围之下的北碚文化圈的文化与文学的“共语”特征。第四章通过北碚演剧、演讲等文化活动的缕析概括出北碚文学的泛化特征。第五章以对北碚文艺刊物、泛文艺刊物的梳理指出北碚文学与文化的政治抒情性与青春气质。下篇:通过在碚文人的文学性生存的个案概括出北碚文学“私语”特征。第六章以文学早慧与北碚时期创作解读文学路翎与北碚的关系,第七章通过在现实与艺术之间的挣扎和文化之思艰难回转的精神之旅阐释老舍文学生命的北碚时期,第八章以“雅舍”的诗意与将世界“雅舍”化论述梁实秋的另类北碚生存。以“文人在北碚”的涓滴之史贡献于40 年代文学的生成之史。结论:以“人”为轴对抗战时期的诸多文化圈的分梳重构,是40 年代文学研究的生长点,文学人类学研究路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野与方法择取

第二节 作为个案的北碚文化圈概述

一、北碚乡村建设实验与本土文化的现代性生长

二、迁建时期异质文化的融汇与北碚文化圈的形成

三、北碚文化圈的文化生态

上篇 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视野中的北碚现代文化生成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化启蒙的乡村视野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三路径

第二节 乡村文化启蒙之于现代中国

第二章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中国现代文化启蒙的新范式(1927-1937)

第一节 以实业促教育:独标一帜的“乡建派”

第二节 集团生活:现代社会秩序的探索者

第三节 教育社会化:知行合一的立体文化启蒙模式

第四节 启蒙本土化:北碚现代文化的生长点

第三章 另一种启蒙:北碚文化圈的文化救亡(1938-1946)

第一节 中国乡村地区的文化救亡

第二节 北碚文化圈的文化救亡

中篇 “陪都”氛围之下的北碚文学与文化

引言

第四章 北碚文化圈的演艺实践

第一节 本土及旅碚剧团的演出

第二节 演讲与集会

第五章 北碚文化圈的文艺刊物

第一节 文艺刊物与泛文艺刊物

第二节 北碚文艺刊物的精神特质

下篇 从文学文本到“生命文本”——“文人在北碚”的个案分析

引言

第六章 一片土地与一个生命——路翎在北碚

第一节 早慧:生命与文学的开端

第二节 北碚:路翎文学创作的起点与终点

第七章 旧诗与贫血——老舍与北碚

第一节 挣扎:现实生存与艺术追求的纠葛

第二节 皈依:文化之思的精神苦旅

第八章 从“雅舍”到世界——梁实秋与北碚

第一节 “雅舍”:流寓中的诗与思

第二节 从“雅舍”到世界

结论

附录

一、作品钩沉

《大声日报》副刊“哨兵”上的路翎作品

二、附表

1、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事业一览(1935)

2、1937-1946272年间在碚、迁碚及碚市周边村镇的机构

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驻朝阳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一览表

三、访谈问卷

1、针对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职员的问卷表

2、针对民生公司民国职员的问卷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收获》的90年代[D]. 韩敏.四川大学2004
  • [2].网络文学本体研究[D]. 欧阳友权.四川大学2004
  • [3].生态文化学与30年代小说主题研究[D]. 李钧.山东师范大学2006
  • [4].前期创造社期刊研究[D]. 张勇.山东师范大学2006
  • [5].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 赵晓芳.华中师范大学2008
  • [6].欧阳修的文学世界与生命情境[D]. 陈湘琳.复旦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小说中的重庆[D]. 尹莹.华中师范大学2009
  • [2].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 周海波.山东师范大学2004
  • [3].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 王黎君.复旦大学2004
  • [4].论报人生活对张恨水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 刘少文.吉林大学2005
  • [5].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 陈红旗.吉林大学2005
  • [6].语丝社研究[D]. 陈怀琦.复旦大学2005
  • [7].“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 张大伟.复旦大学2005
  • [8].“民族主义文学”(1930-1937年)论[D]. 周云鹏.复旦大学2005
  • [9].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 李永东.山东大学2005

标签:;  ;  ;  ;  ;  

北碚文化圈与1940年代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