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小说论文-朱云姗

意大利小说论文-朱云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大利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斯特,意大利小说,空间批评,第叁空间

意大利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朱云姗[1](2018)在《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人物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现代小说家福斯特(E.M.Forster,1879-1970)的长篇小说集中描写了20世纪英国中上层社会的精神困顿。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试图尝试挣脱社会和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其中两部意大利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主人公莉莉娅和露西就是典型的例子。文章依托空间批评理论,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第叁空间的建立或毁灭,揭示空间与人物形象、命运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揭示福斯特小说主题的边缘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欣桐[2](2018)在《论福斯特小说中自由主义英国性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斯特的个人经历中,旅行占据了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两部意大利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正是在他早年的欧洲之行的产物。两部小说都借用成长小说和旅行文学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在意大利的旅行过程中,小说的主要人物作为英国游客,对待内部的不同阶级、性别和文化身份的群体,以及对待外部的民族/文化他者的方式,都暴露出“英国性”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变化不仅表明了个人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的转变、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更暗含着作者对于“英国性”(国民性格和国家文化)的重构意图。两部小说的背景都设置在旅行情景中。在文化碰撞的“接触地带”(ContactZone)(Pratt 6),英国游客身上体现出的“英国性”——保守、刻板、情感表达存在缺陷,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民族优越性、帝国意识形态影响导致,具体表现为英国游客往往用一种预先假定的刻板印象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差异。不管是对英国社会群体,还是对外部的文化差异,英国国民性格和公共文化都在拒绝着最直接、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中,无论是角色对自身或他者文化/身份的认识,还是作者本人对于“意大利性”的再现,都是在旅行写作下展开的。因此,两部意大利小说通过旅行背景和写作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新视角,让读者有机会重新审视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性”,也为作者在新的文化氛围中尝试恢复和建构“英国性”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塔米尔的“自由民族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福斯特对“英国性”进行批评性建构过程及其内核。福斯特的“自由主义英国性”(Liberal Englishness)受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共同影响。虽然“英国性”本身受到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就像塔米尔的“自由民族主义”(Liberal Nationa]ism)理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民族主义和个性以及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而福斯特希望“英国性”能吸纳“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对文化他者的包容以及对人类共有的、自然情感的真实表达。“意大利性”作为文化他者的存在,起到了对照、参考和区别的作用,本文将从遭遇“意大利性”,接纳“意大利”和排斥“意大利性”叁个阶段来探讨福斯特对“英国性”有意识的建构过程,并对他所建构的“自由主义英国性”内核进行解读。首先,“意大利性”就像是一面镜子,向读者反射出最真实的英国国民性格和文化,揭露了其狭隘保守、偏见刻板以及情感表达存在障碍的一面。福斯特的建构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将读者和小说主人公移出熟悉的场景和习惯,重新认识和检验主流“英国性”的合理性。其次,“意大利性”中的热情、自由氛围对“英国性”中的阶级分明、文化优越感和感知迟钝起到了一定的补救作用。在接纳“意大利性”的过程中,福斯特希望小说主人公在意大利文化氛围中、以及与意大利人的接触中,去改良英国国民性格中的缺陷,消除英国文化中的各种界限,去重构“英国性”的自由主义意识。当然,福斯特对“英国性”建构并不是完全排除其中的民族主义意识。虽然福斯特有意识地强调自由主义建构英国文化和英国国民性格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特定时代认识的局限性,他的叙事依然无法做到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对待文化他者。因而,福斯特关于“自由主义英国性”的设想存在着自相矛盾性和模糊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0)

伊·卡尔维诺,许金菁[3](2017)在《论当代意大利小说叁潮流》一文中研究指出《论当代意大利小说叁潮流》(Tre correnti del romanzo italiano d’oggi)是伊塔洛·卡尔维诺在1959—1960年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演讲内容,后被收入卡尔维诺一部重要的评论文集《沉石落定》(Una pietra sopra)。在文章中,卡尔维诺以其清晰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意大利二战后的文学分为叁个潮流:哀歌潮流、方言潮流、奇(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期刊2017年01期)

张建青,吴耀武[4](2015)在《从《儿童修身之情感》到《爱的教育》——意大利小说Cuore中国百年(1905-2015)汉译简史》一文中研究指出1905年包天笑首译意大利小说Cuore中的《儿童修身之情感》,中经胡适译《国殇》及夏丏尊译《爱的教育》,该书汉译迄今已逾百年,且大致可分为1905-1949、1950-1979及其后叁个时期。第一阶段为Cuore汉译第一盛期:出现了十叁个译本,含包译《馨儿就学记》与夏译《爱的教育》二部代表性译作,内有多篇故事入选中小学国文课本,影响极大。1949-1979年则几为空白期:1949年后至今,大陆再未出版过包译,人们几乎将其遗忘;不过港台尚在出版,影响犹存。1956年后,夏译在大陆停印,仅香港有印行。直到1980年夏译再版重印,其它译本及改编本纷纷问世,方形成持续至今的Cuore汉译第二盛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5年03期)

李翔[5](2014)在《解析爱·摩·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的矛盾女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之一。他的作品得到了许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尽管有些人认为他是传统守旧的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他的重要文学成就和地位。他作品的主要魅力之一即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主义哲学。他对当代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在这些重要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关于女性问题的。本文以福斯特的两部意大利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年)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为研究对象。福斯特热爱充满自由和浪漫的意大利文化,主张英国人应该向意大利文化学习,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和坦率的生活方式。但令他失望的是,他发现英国人在他国文化和人民面前,表现出歧视和偏见。福斯特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希望英国人在阅读了他的意大利小说后,能看到自身的偏见、虚伪、刻板等缺点,并寻求改变。在福斯特的描写中,意大利是女性转变的催化剂。他安排他的女性角色去意大利旅行,充满活力的意大利使她们对自己先前在英国的生活感到不满,并想摆脱以前的生活。福斯特的小说中有许多女性形象,他对这些形象进行了成功的描绘和刻画。通过运用女性主义文艺理论对福斯特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本论文试图分析福斯特对待女性的矛盾态度。一方面,福斯特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男性作家。通过分析他对女性遭遇的批判和女性在意大利转变的描写,本论文试图说明福斯特对女性的尊重和同情。而且,福斯特呼吁男女之间建立同志之情,他渴望建立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他的女性观的局限性——未能摆脱男权社会传统思想对他思想的腐蚀。他认为男性在女性解放中起着关键作用。离开了男性的帮助,女性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福斯特的男性意识还表现在他对独立女性的厌恶和误解。他的描写有失公平,他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一些维护男权社会的女性,对一些男性维护者的谴责却轻描淡写。(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倩[6](2014)在《从城市异托邦的角度看福斯特的两部意大利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他的两部意大利小说。作为一个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与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夫齐名。他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向爱德华时期的转折点上,因此它的作品不仅闪现着强烈的人文关怀也充满了现实意义。尽管福斯特只有六部小说问世,但是他的作品浓缩了他对人间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本文从城市异托邦的角度研究两部作品中的意大利,通过对其中的空间层面,市民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分析,旨在体现福斯特眼中的意大利所呈现的状态以及分析为什么文本中能够呈现此状态的意大利的原因,从而得出作者的经历和期盼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文本创作的影响。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预期目标,理论基础以及预期贡献。第二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城市异托邦的来源,生成机制和研究范畴;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前人对福斯特的两部意大利小说的研究。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主体,分别从空间层面、市民层面和精神层面分析作为异托邦城市的意大利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最后一部分即第五章,分析福斯特作品中的意大利,从而总结福斯特小说中所呈现的意大利及城市异托邦理论在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翔[7](2013)在《浅析爱·摩·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摩·福斯特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英国着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只发表了六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分别是他的第一部和第叁部小说,由于都有以意大利作为背景的部分,他们被合称为"意大利小说"。作者对英国人中产阶级的现状感到不满,并寄希望于意大利,希望意大利自由和浪漫的文化氛围能改变英国人刻板,压抑的生活方式,放弃对海外民族的偏见,能和不同文化、不同阶级的人平等和睦的相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34期)

张伟[8](2012)在《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以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第叁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合称为"意大利小说"。文章主要是运用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分析小说人物的理论,即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解读《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体现出的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这一主题。(本文来源于《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任欢,吴婷[9](2009)在《福斯特的意大利——对福斯特两部“意大利小说”的形象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的作品并不算多,只有六部长篇小说,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另外,还有一本文学评论集《小说面面观》。在福斯特早期创作的两部与意大利有关的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 ls Fears to Tread)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中,作者以他独特的文化身份、文化先见和旅游经历为基础,依靠他对英国中产阶级典型形象独特而细致的观察,在英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冲突中,关照英国中产阶级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改变英国中产阶级现状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09年09期)

王桂莲[10](2009)在《发现真我: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的希腊精神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爱德华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笔细腻优雅又具有喜剧特色,他的作品内涵丰富。他对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批判广为人知,在他看来,英国中产阶级缺乏激情,感情苍白,精神空虚,需要感受学习优秀的文化、在陌生的环境中磨练来认识真实的世界,从而内心变得充实,以真实的面目生活,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活出自己的人生。其作品表明带有希腊精神的意大利文化就是能够帮助英国中产阶级复活的一种优秀文化。本文以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意大利小说指的是福斯特创作的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两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放间》和《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他早期小说中较成功的一部,小说以严谨的组织结构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关系,以细腻的手法、略带讽刺的幽默和象征主义的技巧写出了丰满的主人公形象,是一部富有诗情与哲理的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出版于1905年,通过表现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福斯特反映了英国人性格中的种种缺陷,揭示、讽刺和批判了不完整心灵的种种弊端,同时也积极探索了人的心灵是否能够实现完整的可能,对人的心灵的转变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在两部小说中,主人公都通过意大利之行感受到了真实的世界,他们的内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心灵充实,能够感受并听从内心的渴望,真诚地生活。本文中的希腊精神指的是希腊文化从古到今的精华。它强调人的现世的世俗生活、肯定人的个人人生价值、重视人内心的真实渴望并努力去实现。它主张人要真实、自由、快乐的生活而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束缚。意大利是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地和文艺复兴的发生地,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追求个人价值、追求爱情和精神自由的希腊精神已经在意大利的土壤、文学、绘画中扎根,尤其是意大利人最好地体现了希腊精神。他们充满激情,活得痛快潇洒而又冲动;他们喜形于色,从不掩饰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像英国人一样很“绅士”,喜形不显于色,压抑内心的冲动与想法。福斯特因此让他的主人公到意大利接受希腊精神的洗礼,从而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全文共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福斯特及其意大利小说,概述了福斯特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及思路。第二章主要说明希腊精神和福斯特的意大利经历。希腊精神是希腊文化的精华,它在意大利土壤中成长起来,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主张人应不受约束自由快乐的活着。福斯特在意大利游玩的时候深受这种希腊精神的影响,认为它是治疗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一剂良药。第叁章和第四章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了希腊精神对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寻找自我的重大影响。在意大利之行以前,露西没有自我意识,通过在意大利的种种遭遇她逐渐认识了真实的生活,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并最终找到了真我。菲利普在意大利之行以前,在索斯顿过着单调压抑的生活,到意大利以后他见到了全新的敢于反抗英国传统的莉莉亚、率直的充满激情的吉诺以及与在英国完全不同的卡洛琳,使他不断反思,找到真实的自我。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总结了前文的分析,并指出通过其两部意大利小说,福斯特意在表明希腊精神之于英国中产阶级的治疗作用,表现出希腊精神的巨大人文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意大利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福斯特的个人经历中,旅行占据了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两部意大利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正是在他早年的欧洲之行的产物。两部小说都借用成长小说和旅行文学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在意大利的旅行过程中,小说的主要人物作为英国游客,对待内部的不同阶级、性别和文化身份的群体,以及对待外部的民族/文化他者的方式,都暴露出“英国性”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变化不仅表明了个人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的转变、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更暗含着作者对于“英国性”(国民性格和国家文化)的重构意图。两部小说的背景都设置在旅行情景中。在文化碰撞的“接触地带”(ContactZone)(Pratt 6),英国游客身上体现出的“英国性”——保守、刻板、情感表达存在缺陷,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主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民族优越性、帝国意识形态影响导致,具体表现为英国游客往往用一种预先假定的刻板印象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文化差异。不管是对英国社会群体,还是对外部的文化差异,英国国民性格和公共文化都在拒绝着最直接、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中,无论是角色对自身或他者文化/身份的认识,还是作者本人对于“意大利性”的再现,都是在旅行写作下展开的。因此,两部意大利小说通过旅行背景和写作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新视角,让读者有机会重新审视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性”,也为作者在新的文化氛围中尝试恢复和建构“英国性”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塔米尔的“自由民族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福斯特对“英国性”进行批评性建构过程及其内核。福斯特的“自由主义英国性”(Liberal Englishness)受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共同影响。虽然“英国性”本身受到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就像塔米尔的“自由民族主义”(Liberal Nationa]ism)理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民族主义和个性以及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而福斯特希望“英国性”能吸纳“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对个人选择的尊重、对文化他者的包容以及对人类共有的、自然情感的真实表达。“意大利性”作为文化他者的存在,起到了对照、参考和区别的作用,本文将从遭遇“意大利性”,接纳“意大利”和排斥“意大利性”叁个阶段来探讨福斯特对“英国性”有意识的建构过程,并对他所建构的“自由主义英国性”内核进行解读。首先,“意大利性”就像是一面镜子,向读者反射出最真实的英国国民性格和文化,揭露了其狭隘保守、偏见刻板以及情感表达存在障碍的一面。福斯特的建构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将读者和小说主人公移出熟悉的场景和习惯,重新认识和检验主流“英国性”的合理性。其次,“意大利性”中的热情、自由氛围对“英国性”中的阶级分明、文化优越感和感知迟钝起到了一定的补救作用。在接纳“意大利性”的过程中,福斯特希望小说主人公在意大利文化氛围中、以及与意大利人的接触中,去改良英国国民性格中的缺陷,消除英国文化中的各种界限,去重构“英国性”的自由主义意识。当然,福斯特对“英国性”建构并不是完全排除其中的民族主义意识。虽然福斯特有意识地强调自由主义建构英国文化和英国国民性格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特定时代认识的局限性,他的叙事依然无法做到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对待文化他者。因而,福斯特关于“自由主义英国性”的设想存在着自相矛盾性和模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大利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云姗.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人物评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2].崔欣桐.论福斯特小说中自由主义英国性的建构[D].南京大学.2018

[3].伊·卡尔维诺,许金菁.论当代意大利小说叁潮流[J].世界文学.2017

[4].张建青,吴耀武.从《儿童修身之情感》到《爱的教育》——意大利小说Cuore中国百年(1905-2015)汉译简史[J].中国翻译.2015

[5].李翔.解析爱·摩·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的矛盾女性观[D].鲁东大学.2014

[6].李倩.从城市异托邦的角度看福斯特的两部意大利小说[D].贵州师范大学.2014

[7].李翔.浅析爱·摩·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J].青年文学家.2013

[8].张伟.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中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以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

[9].任欢,吴婷.福斯特的意大利——对福斯特两部“意大利小说”的形象学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

[10].王桂莲.发现真我:福斯特意大利小说中的希腊精神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意大利小说论文-朱云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