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处于发展中的民办普通高校目前面临着“分工不清”、“特色迷失”、“发展空间逐渐萎缩”等令人堪忧的窘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办普通高校缺乏合理的定位。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民办普通高校何去何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和持续性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定位的外延很广,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民办普通高校进行定位,如培养目标、办学类型、层次结构、学科专业、服务面向、区域、特色等。然而,面对多样化的选择许多民办高校无所适从,往往采用保守的做法,倒向公办高校的传统定位模式,即依靠规模、学科力量与科研实力来衡量高校水平,试图利用各类资源,将自身塑造成集多种“强势”(高、大、全)于一身的形象。但在经济全球化与地域化、政治民主化与专制化、文化多元化与民族化的现实背景下,这种定位逻辑受到冲击。所以,民办普通高校的定位亟待回归高校的基本职能,重新根据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量审视其级别。本文主要从民办普通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微观定位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民办普通高校能级定位现存问题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影响民办普通高校能级定位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外部的市场因素、政府因素、文化和地域因素,内部的领导体制、办学能量、运行机制和校际间联系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现阶段民办普通高校能级定位的基本构想以及实现构想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