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氮化合物论文-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

有机氮化合物论文-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土壤,有机氮

有机氮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1](2019)在《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农业活动导致有机氮组分在土壤中的残留,采集某草莓种植区土壤样品,经萃取、分离净化等前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筛选并定量分析其有机氮组分。结果表明残留较高的5种有机氮化合物(毒死蜱、油酸酰胺、咪鲜胺、芥酸酰胺和烯酰吗啉)总浓度为540.86~2211.62 ng/g。芥酸酰胺为首要污染物。除施用农药外,农用大棚及地膜覆盖等农业活动也会在环境介质中残留较高浓度的有机氮物质。(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石永刚,王苏宁[2](2017)在《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硼氮掺杂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受到交叉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在有机光电材料、催化、储氢、传感器以及生物药物合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在合成此类分子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合成条件苛刻、路线冗长、产率低,产物不稳定等,因此限制了此类分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条件温和、产率极高的硼氢化加成反应来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分子,并考察了它们的光、热反应活性,发现在300纳米紫外光的照射下此类分子能够发生光消除反应,生成颜色鲜艳的有机氮杂硼烷共轭分子,为后期开发新型光电材料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徐峰[3](2016)在《有机氮羟基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氮羟基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及独特的功能性质如在磁性材料、电化学、吸附、催化机理、新型有机合成反应方面以及光、电、储存等功能性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机N-OH化合物易于形成N-O自由基,尤其是其与Co、Mn、Cu、Fe等过渡金属组成的复合催化体系中,由于可高效地催化各类烃的分子氧化,从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是该类有机氮羟基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以及所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到目前为止尚鲜见报道。本论文中介绍了多类有机氮羟基化合物的合成,并利用所合成出的有机NOH化合物与不同胺类及Co(Salen)类的进行自主装。得到了多个新型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表征和分析。与此同时,我们对所得到的配合物进行晶体坐标点群分类,选出理论上具有特殊功能性质的化合物,将进一步探究其性质及其在实际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6)

陶辉,陈连生,陈卫,陈亮,冯博[4](2014)在《典型有机氮类化合物存在时的加氯消毒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消毒剂,当其投加到水中后不但会与氨产生折点氯化反应,还会与有机氮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不具有消毒效果的有机氯胺,从而对经典的折点氯化反应产生影响。采用在水中经常检出的甘氨酸作为典型有机氮类化合物,研究了其对自由氯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显示,有机氮类化合物会使得出现自由氯时的Cl2∶N值大大延迟,并且自由氯出现时的Cl2∶N值以及由有机氮化合物所引起的额外耗氯量均与有机氮类化合物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氯与氨氮、有机氮类化合物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比不同,因此不宜采用总氮作为加氯量的控制指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有机氮类化合物时的加氯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07期)

卢宁,刘茵[5](2013)在《长江河口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长江河口原水中DON、DIN、TDN等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原水中DIN是氮存在的主要形式,DON浓度含量较低,占TDN的3%~24%,丰水期DON浓度和占TDN比例均高于枯水期。河口水源水库通过自净作用使得出水DON较进水降低31.8%。叁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水库有机物主要有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类腐殖酸、类蛋白和类色素有机物。(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期刊2013-11-26)

卢宁,刘茵[6](2013)在《长江口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分析长江河口某水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总氮等含量及其相关性、有机含氮水平、分子结构等指标,对于保证水源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水厂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实地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原水中DIN是氮存在的主要形式,DON浓度含量较低,丰水期DON浓度和占TDN比例均高于枯水期;水库的自净作用使出水DON较进水降低。同时,长江河口原水的SUVA分析表明,水中有机物主要以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叁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表明,水库有机物主要为类腐殖酸、类色素有机物和类蛋白,其中,类蛋白成分是水体中有机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3年21期)

刘冰,于鑫,余国忠,古励,赵承美[7](2013)在《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氯化反应特性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类化合物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及其化学结构变化,首先测定DON、溶解性有机炭(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NH4+-N和UV254等指标以及与氯反应前后DON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质量浓度,最后应用红外光谱和叁维荧光光谱对与氯反应前后的水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DON、DOC、UV254和NH4+-N分别为2.47mg·L-1、14.45 mg·L-1、15.88 m-1和5.42 mg·L-1,DOC与DON比值[m(DOC)/m(DON)]为5.85 mg·mg-1,SUVA为1.09L·(m·mg)-1;与氯反应后,小相对分子质量(Mr<6 000)DON所占比例由70%提高到78%,大相对分子质量(Mr>20 000)DON所占比例从21%降到14%,占较小比例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Mr6 000~20 000)DON基本不变;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中一氯一溴乙腈(BCAN)质量浓度最大为6.887μg·L-1,叁氯乙腈(TCAN)质量浓度最小仅为0.217μg·L-1;与氯反应前,水样的红外光谱出现6个主要吸收区域分别在3 500~3 400、2 260~2 200、1 700~1 640、1 500~1 450、1 150~1 100和850~800 cm-1;与氯反应后水样的红外光谱在1 380~1 350 cm-1和600~550 cm-1增加两个吸收区域;叁维荧光光谱证实,与氯反应前后水样中变化与3个主要特征峰有关,分别代表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等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徐华,杨艳玲,王花平,梁贞淑[8](2012)在《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氯消毒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污染饮用水水源中都含多种有机氮类化合物,会对氯消毒效果产生影响.试验采用有机氮类化合物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和甲胺,研究了有机氮类化合物浓度和pH值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类化合物都会和自由氯迅速反应生成大量的有机氯胺,使消毒效果显着下降;不同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氯消毒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半胱氨酸的影响最为明显,使得氯几乎丧失消毒能力.因此,对有机氮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去除应考虑改善氯的投加方式或氯消毒工艺,建立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许金丽,古励,刘冰,张会宁,于鑫[9](2011)在《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ON)的吸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椰壳、桃核、木质和煤质四种活性炭中,桃核活性炭对DON亲和性与吸附容量最高;中性偏碱性的pH环境更利于DON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升温不利于DON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G>0表明活性炭对DON的吸附属于非自发的放热反应,为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1年S1期)

古励,刘冰,于鑫[10](2010)在《受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有机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新问题.以浙江北部某水厂为对象,研究了受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DON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目前该水厂水源水中DON浓度偏高,水厂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效率欠佳;某些处理单元中的微生物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DON的浓度,降低DOC/DON值,可能会导致饮用水的遗传毒理学安全风险增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0年26期)

有机氮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硼氮掺杂有机化合物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受到交叉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在有机光电材料、催化、储氢、传感器以及生物药物合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在合成此类分子时,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合成条件苛刻、路线冗长、产率低,产物不稳定等,因此限制了此类分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条件温和、产率极高的硼氢化加成反应来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分子,并考察了它们的光、热反应活性,发现在300纳米紫外光的照射下此类分子能够发生光消除反应,生成颜色鲜艳的有机氮杂硼烷共轭分子,为后期开发新型光电材料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氮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

[2].石永刚,王苏宁.新型有机氮杂硼烷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3].徐峰.有机氮羟基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陶辉,陈连生,陈卫,陈亮,冯博.典型有机氮类化合物存在时的加氯消毒控制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4

[5].卢宁,刘茵.长江河口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C].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2013

[6].卢宁,刘茵.长江口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分析[J].人民长江.2013

[7].刘冰,于鑫,余国忠,古励,赵承美.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氯化反应特性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J].环境科学.2013

[8].徐华,杨艳玲,王花平,梁贞淑.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氯消毒影响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

[9].许金丽,古励,刘冰,张会宁,于鑫.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ON)的吸附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2011

[10].古励,刘冰,于鑫.受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有机氮类化合物[J].科学通报.2010

标签:;  ;  ;  ;  

有机氮化合物论文-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