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考察的是皮尔士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我们将这一基础的建构理解为从其范畴理论到怀疑概念,再到其可错论的推进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范畴理论借助怀疑概念为其可错论奠定了形而上学基础。通过对《皮尔士文集》中《论新范畴表》和“现象学原理”两章的文本分析,解读皮尔士范畴的质料性与形式性,从而展示其思想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两个极端。在第一性的具体描述中,皮尔士常将它等同于感觉的质。质是基于实在论立场上范畴的经验反映,是第一性的质料性体现;作为直接意识而显示当下所是的感觉也体现了第一性的质料性。感觉还是一个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无意识的质。因此,可能性才是第一性之为第一性的特质,是第一性的形式性展现。作为实在之绽开的行为,是第二性的质料性。至于感知,有第三性范畴的介入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展现秩序性的定律等,因而它是第二性的形式性。作为现象显现的第三性确实是质料性的。不过,第三性范畴作为一二性范畴的沟通,这种中介作用则是形式性的体现。皮尔士的“怀疑”概念始于对笛卡尔主义的批判。它既不是笛卡尔怀疑一切意义上的怀疑,也不是像休谟那样将怀疑当作人类认识的最后界限,而是一种以批判的常识为基础的“真正的活生生的怀疑”:坚持信念的可错性,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对信念进行怀疑,并进而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确立新的信念。皮尔士借助这个怀疑概念建立了可错论的基础主义。不过在科学实践中,真正的怀疑是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是确立新的信念的过程,是探究的产物和工具,它不以自身的目的,而是认识进步的动力机制。而实在和真理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理想极限,既为极限则是我们的科学实践无法达到而又不断接近的。对实在和真理的不断接近正是怀疑不断降低的过程,怀疑就潜在于我们追求实在和真理的过程之中,潜在于我们的探究活动之中。本文依据Margolis的观点将皮尔士的可错论划分为三个主题:可错性主题、自我修正主题和探究的形而上学主题。可错性是可错论的最基本要素,没有可错性的可错论是不可能的。而位于沼泽之上的科学、探究中运用的推理形式都不能使我们获得确定的知识,甚至通常被当作绝对无误的数学也不是完全确定的。可错性充斥于人类的所有知识之中。然而在科学探究中,经由观察与实验的修正,我们仍能获得暂时无可置疑的知识。借助连续的进化宇宙论,这种修正促使人们不断地朝向实在和真理进步。在具体分析中,怀疑的第一性通过可感受性特质而为可错性主题提供了基础,怀疑的第二性以其动力性特征为自我修正主题提供了保证,怀疑的第三性所蕴含的现实性、理想性和连续性是探究的形而上学基础。而怀疑的三性分别作为第二性的退化形式、第二性的真正形式和第三性的第一种退化形式,与第二性范畴建立起联系。这样一来,皮尔士的可错论就建立在怀疑概念的基础之上,作为第二性范畴的怀疑成为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的增长与形式的传播——论皮尔士的信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4)
- [2].皮尔士符号学视阈下的旗帜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皮尔士的交流哲学与语言交流的内外构成[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01)
- [4].皮尔士谜题[J]. 世界哲学 2015(05)
- [5].皮尔士的溯因之问[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5)
- [6].皮尔士与索绪尔符号学异同辨析[J]. 山西青年 2017(02)
- [7].清宫后妃氅衣的皮尔士符号学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8)
- [8].皮尔士的溯因之惑[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5)
- [9].皮尔士存在图对英伦学者的影响[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0].试析康德哲学对皮尔士哲学之影响[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1].超越皮尔士的达玛西奥情绪与感受探析[J]. 学理论 2020(03)
- [12].演算LLC+q的扩充和应用[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6)
- [13].传统认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皮尔士探究理论的观点看[J]. 学术交流 2018(09)
- [14].皮尔士符号学与艺术[J]. 大众文艺 2016(08)
- [15].皮尔士的信念理论及其影响[J]. 湘潮(下半月) 2011(11)
- [16].从范畴角度论皮尔士的规范美学[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11)
- [17].皮尔士溯因推理与译者知识体系构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10)
- [18].皮尔士存在图的形式推演系统[J]. 毕节学院学报 2011(05)
- [19].皮尔士范畴理论探析[J]. 晋阳学刊 2009(04)
- [20].对传统基础主义的颠覆:皮尔士论可误主义与科学理性[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1].论皮尔士的溯因逻辑[J]. 逻辑学研究 2018(04)
- [22].皮尔士谜题的范畴类型逻辑解析[J]. 哲学动态 2017(10)
- [23].皮尔士符号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24].皮尔士对于心理主义的符号学批判及其实用主义效应[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2)
- [25].感知——解读皮尔士符号理论的关键[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6].意义与习惯——论皮尔士意义理论的落脚点[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11)
- [27].皮尔士逻辑语义学思想[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8].皮尔士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容性[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9].实用主义哲学对真理与信仰问题的探讨——从皮尔士到罗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30].论皮尔士的次肖似符号与语言象似性[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