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嗅觉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社群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物种依靠嗅觉搜寻食物,个体识别,相互交流。动物通过嗅觉识别其它个体的特异性气味,从而对其性别、年龄、亲缘关系、社会地位等做出判断。许多动物还能依靠遗留下的特殊气味标志其领地范围。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的嗅觉极其灵敏,辨别气味的种类多,对气味的敏感度高。其嗅觉受体种类远远多于人类,嗅觉灵敏性是人类的1万至10万倍。家犬是人类的伙伴,人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犬类灵敏的嗅觉造福人类,如猎犬,警犬等。家犬的嗅觉不仅对其自身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OR)基因家族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气味识别的基础,目前,家犬嗅觉受体基因在嗅黏膜不同部位表达量的研究未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首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根据NCBI GenBank数据库中家犬嗅觉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家犬β-actin基因(序列号AF021873)作为内参基因,SYBR GreenⅠ作为荧光染料,测定家犬6个嗅觉受体基因在嗅黏膜前、后两个部位的表达量,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研究不同部位表达量的差异,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家犬的嗅觉,同时也为多基因、多物种、多组织部位基因表达量差异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通过研究发现:1.所选取的6个基因中共发现3个基因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Mean±D): cOR5BA2前1.00000±0.26264,后0.00049±0.00003;c0R51Q3前0.26894±0.06879,后1.00000±0.23937;c0R51P3前0.13864±0.00987后1.00000±0.13868。cOR13M4,cOR52X2,c0R2AI2三个基因没有表达。没有发现表达量超过内参基因的基因。2.同一基因在嗅黏膜前后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cOR5BA2基因前端表达量多,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相同,后端极少,仅为内参基因表达量的0.049%,也是前端表达量的0.049%;cOR51Q3和cOR51P3两个基因表达量均为前端少,后端多。cOR51Q3基因后端的表达量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相同,前端表达量为内参基因的26.9%,也是后端表达量的26.9%;cOR51P3基因后端的表达量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相同,前端表达量为内参基因的13.9%,也是后端表达量的13.9%。其中cOR5BA2基因在嗅黏膜前后不同部位表达量的差异最大,cOR51P3基因次之,cOR51Q3基因最次。一种嗅觉受体基因对应一类气味分子的识别,同个基因在嗅黏膜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说明嗅黏膜的不同部位对同一类气味分子敏感性不同。3.不同基因在嗅黏膜同一部位表达量不同。在嗅黏膜前部,cOR5BA2基因表达量最高,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相同,其次是cOR51Q3基因,为cOR5BA2基因表达量的26.9%,表达量最少的是cOR51P3基因,是cOR5BA2基因表达量13.9%,是cOR51Q3基因表达量的51.6%;在嗅黏膜后部,cOR51Q3和cOR51P3两个基因表达量高,且均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相同,cOR5BA2基因表达量非常低,仅为cOR51Q3和cOR51P3基因表达量的0.049%,可认为几乎不表达。不同基因在嗅黏膜同一部位表达量不同,说明家犬嗅黏膜同一部位对不同气味分子的敏感性不同。4.实验中发现家犬ClassⅠ中所选取的三个基因有两个有表达,分别为cOR51Q3、cOR51P3;ClassⅡ中所选取的三个基因仅有一个表达:cOR5BA2,家犬ClassⅠ中的嗅觉受体基因比例高且表达可能性较高,这些现象可能与家犬嗅觉的灵敏性高有关。嗅觉受体基因在嗅黏膜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说明家犬嗅黏膜不同部位对于气味的敏感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