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21世纪台湾政党转换中的民进党“总统”竞选策略探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高宏久
导师: 周敏凯
关键词: 世纪台湾政党,民进党,竞选策略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一、研究缘起 2000年的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在1546万张选票中,以39.3%的得票率,在近五百万票的相对多数情况下获胜,成为台湾的新领导人。国民党这个台湾政坛上的庞然大物,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五十余年的执政历史,至此告一个段落。民进党人入主“总统府”,实现了台湾政党的轮换,台湾五十年的政治生态,瞬间解体重构。 200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3月20日晚在连宋抗议声中,执政业绩不佳的陈吕配,以6,471,970票对6,442,452票,不到三万票的微小差距,击败国亲联盟的连宋配,获得继续执政的机会。 民进党一次以相对多数取得了政权,一次以有争议的微弱优势获得连任,这只是一种巧合吗? 近年来,我在担任上海海峡交流公司董事长一职上有机会与台湾各界人士接触,使我萌生了研究民进党竞选策略的念头。 90年代以来全球“民主化”的浪潮对台湾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标志始于1996年的“总统大选”,这是台湾地区第一次以“直选”的方式选出最高领导人。台湾“民主化”不但改变了台湾地区人民的政治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东亚地区的安全。伴随台湾“民主化”而形成的“台湾自主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严重冲撞着两岸关系,隐含着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 民进党自2000年执政以来,惯常利用选举动员的方式捞取政治资源。所有的政治作为,是以选举为核心,“胜选”成了民进党政治活动最大的诱因与动力。台湾的政党体系呈现极端庸俗化的现象,“政治市场”概念取代传统的政治理念;“市场区隔”取代了“政党区隔”(political cleavage);“意识形态”取代”经济”因素成为社会分歧的源头。以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因为理想性的丧失,
论文目录:
绪论:台湾政党轮换的背景条件及一般特点
第一节 主要理论工具与方法
第二节 相关文献探讨与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假设与方向
第一章 台湾“政治民主化”与政党竞争的背景条件与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台湾“政治民主化”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台湾“政治民主化”与岛内选举竞争
第三节 台湾政党竞争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台湾政党竞争的系统剖析
第五节 民进党的政党移位个案研究—公投
第二章 民进党政党竞选策略之一:“总统”大选中政治行销策略
第一节 政治行销的定义
第二节 民进党与大众传媒的专业化运用
第三节 民进党与大众传媒的非专业化运用—抗议运动
第四节 民进党的广告创意者、专业组织者
第五节 民进党的政治行销与政党机器
第三章 民进党政党竞选策略之二:“总统”大选中发挥执政优势策略
第一节 执政优势的理论与实际
第二节 民进党的政府预算编制与大选
第三节 政治景气循环的理论与“政治绑桩”
第四节 民进党政策“绑票”的陷阱(竞租的陷阱)
第五节 民进党利用行政权利抢占资源
第四章 民进党政党竞选策略之三:“总统”大选中创制政治语汇策略
第一节 台湾竞选过程中的政治术语
第二节 民进党的政治符号与政治传播
第三节 民进党的政治术语与选举效果
第四节 个案研究—新中间路线
第五章 民进党政党竞选策略之四:“总统”大选中塑造政治偶像策略
第一节 民进党塑造政治偶像
第二节 陈水扁与“置入性行销”
第三节 陈水扁与政党机器
第六章 台湾主要政党竞选策略比较与民进党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有关理论工具的检验
第二节 台湾其它主要政党(国、亲、台联)竞选策略极比较
第三节 民进党的竞选策略之影响
第四节 民进党未来的挑战:2008年大选(结束语)
附录:
民进党相关资料
已发表文章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系统循环与均衡:当代台湾政党政治运行与其两岸政策研究(1986-2011)[D]. 肖斌.中央民族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台湾地区政党体制的演变[D]. 孙俐俐.中共中央党校2009
- [2].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 邵育群.复旦大学2003
- [3].台湾当局两岸政治定位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宋二姝.复旦大学2005
- [4].台湾政治文化的符号变迁研究[D]. 邹振东.厦门大学2007
- [5].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三次“改造”及其对台湾政治的影响[D]. 李雪松.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