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几株生防放线菌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几株生防放线菌

论文摘要

为了提高现有生防放线菌的综合性状,试验将本研究室分离保存的3种各具不同优良性状的生防放线菌F46、SC1和SC11作为亲本,开展双亲和3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通过研究,获得了综合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型高效生防菌株。以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研究了Gly、蔗糖、酶的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酶解时间及灭活时间。结果表明,3个菌株培养液中加入Gly和蔗糖的质量浓度均以0.5%和30%为宜。对菌株SC1和SC11,分别用10mg/mL和15mg/mL溶菌酶酶解60min和100min较合适;对菌株F46,以蜗牛酶(10mg/mL)和溶菌酶(10mg/mL)体积比为1:1的混合酶液酶解75min为宜。菌株F46在55℃条件下热灭活45min;菌株SC1和SC11则需在55℃条件下热灭活15min。菌株F46、SC1和SC11的紫外灭活时间分别为16 min,2 min和3min。根据以上的优化条件,以两个亲本和3个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经过数次试验,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形态特征,从再生培养基上分离获得35株再生菌株,通过6次继代培养,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7个株菌。再经过皿内拮抗试验以及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进行复筛,最后获得3株在不同方面优于亲本的融合子F1-1、F11-2和A-1。推断融合子F1-1是由菌株F46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和菌株SC1的原生质体热灭活融合得到的;融合子F11-2是由菌株F46的原生质体热灭活和菌株SC11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融合得到的;融合子A-1是由菌株F46的原生质体热灭活、菌株SC1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和菌株SC11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融合获得的。对于这3株融合子,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产孢量等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合子与亲本菌株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别。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以亲本菌株为对照,F1-1不但兼具有亲本F46和SC1的条带,而且还产生了新的条带;F11-2具有亲本F46和SC11的条带,且与SC11的条带特征相似;A-1具有亲本F46和SC11的条带,但不具有亲本SC1的条带特征,且与SC11条带特征相似。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分子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分析,推断出F1-1是F46和SC1的融合子;F11-2是F46和SC11的融合子;A-1可能是F46和SC11的融合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生物菌种改良的方法
  • 1.1.1 诱变育种
  • 1.1.2 杂交育种
  • 1.1.3 基因工程育种
  • 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1.2.1 原生质体的自发融合
  • 1.2.2 生物助融
  • 1.2.3 化学助融
  • 1.2.4 不同种、属间的融合
  • 1.2.5 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1.2.6 融合子的筛选
  • 1.2.7 电融合与激光融合
  • 1.2.8 其他方法
  • 1.2.9 多种方法综合利用
  • 1.3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菌种中存在的问题
  • 1.3.1 融合子筛选
  • 1.3.2 如何提高融合率
  • 1.4 论文设计思路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研究用培养基
  • 2.1.3 试剂与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
  • 2.2.2 亲本的组合
  • 2.2.3 原生质体融合
  • 2.2.4 融合子的筛选
  • 2.2.5 融合子的检测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
  • 3.1.1 Gly 质量浓度
  • 3.1.2 蔗糖质量浓度
  • 3.1.3 酶的种类与浓度
  • 3.1.4 最适酶解时间
  • 3.1.5 亲本灭活条件
  • 3.2 亲本的组合
  • 3.3 融合子的获得与筛选
  • 3.3.1 菌落特征
  • 3.3.2 抑菌活性测定
  • 3.3.3 菌丝生长速率
  • 3.4 融合子的检测
  • 3.4.1 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 3.4.2 融合子分子检测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菌种改良方法的可行性
  • 4.2.2 筛选融合子的方法
  • 4.2.3 融合子的检测
  • 4.2.4 多亲本原生质体融合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几株生防放线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