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余兆硕,罗思浩,柯李晶,周建武,高观祯

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余兆硕,罗思浩,柯李晶,周建武,高观祯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纳米颗粒,河蚬汤,分离,离子交换色谱

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余兆硕,罗思浩,柯李晶,周建武,高观祯[1](2019)在《天然来源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分离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来源纳米颗粒(iNPs)的研究已成为纳米科技中的一大热点,但目前缺乏广泛的分离制备研究。色谱分离如离子交换色谱与分子筛色谱已较多应用于合成纳米颗粒与细胞外泌体的分离研究中,以及有机试剂,如PEG沉降法、场流分离等一系列快速分离方法也有所建立。为评价这些方法对天然来源纳米颗粒的分离效果,以河蚬汤中自组装的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对分离得到的纳米颗粒进行胶体性质表征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原汤中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76 nm;离子交换色谱根据表面电荷将河蚬汤中纳米颗粒分为两类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50,67 nm,Zpotential分别为-28.0,-9.96 mV;场流分离得到一个较宽的单峰,不能较好地将游离组分与纳米颗粒所分离;PEG沉降得到颗粒的粒径比原汤粒径稍大,这可能是PEG使得河蚬汤中或者游离组分所沉淀造成的。这些分离方式都能将河蚬汤中纳米颗粒有效分离而高分辨牟的色谱法可能更适合分离天然来源的自组装纳米颗粒。(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杨晓宇,马晓丽,李星海[2](2019)在《光触发金纳米颗粒低聚体的可逆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乙二醇(PEG,亲水)和含有螺吡喃结构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SPMA,疏水)修饰金纳米颗粒(AuNP)表面,成功制备出光响应双亲性金纳米颗粒。由于螺吡喃结构单元的光敏感性,在光触发条件下,该双亲性金纳米颗粒容易实现可控调节的组装和解离。在可见光作用下,螺吡喃结构为相邻的AuNP之间提供较弱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在溶剂中彼此解离。而在紫外光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螺吡喃结构单元发生螺-部花青异构化,该异构体中含有共轭结构和两性离子态,通过π-π键重叠和静电吸引等强作用力促进相邻AuNP的自组装,进一步促进AuNP低聚物的形成。智能可逆的AuNP低聚物表现出可切换的等离子体耦合性能,在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传感器和光学成像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9年09期)

甘润生,张斐超,苏鑫贺,王英豪,张诗怡[3](2019)在《自组装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家蚕丝为原材料,采用两种溶解体系来调控蚕丝蛋白的分级组装,制备了不同尺寸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对颗粒的形貌及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LiBr-FA溶液体系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扁平状,当FA质量分数在5%时,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无规卷曲构象;增加FA含量,促使β-折迭结构形成,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结构更加规整;采用CaCl_2/H_2O/C_2H_5OH-FA溶解体系制备出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呈球状,颗粒的粒径均一、分布均匀,基本呈稳定的β-折迭结构。通过调控丝素蛋白自组装过程制备丝素蛋白纳米颗粒,整个过程不涉及有机溶剂的添加和复杂设备的使用,所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颗粒尺寸均匀、结构规整,可以进一步拓展丝素蛋白在药缓释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侯力强,张小庆,卢文静[4](2019)在《静电自组装涂覆SiO_2纳米颗粒在金属纤维毡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将SiO_2纳米颗粒均匀涂覆在金属纤维表面,研究涂覆前后金属纤维毡的过滤精度、透气量、泡点压力、耐磨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经过纳米自组装涂覆后,金属纤维毡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通量匹配,同时过滤精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也有所提高,有助于延长金属纤维毡在复杂腐蚀介质中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任鹏飞[5](2019)在《自组装GSH调控型纳米颗粒用于增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临床上癌症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为提高疗效,将几种单一的治疗手段进行组合并将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肿瘤治疗的方式屡见不鲜,如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结合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多种学科的相互结合或可为肿瘤的治疗方式提供新的内容,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日趋成熟。纳米材料因其诸多独特又优良的特性正在生物医学领域大放异彩,但同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生物安全性,放疗肿瘤治疗效率和化疗副作用等。根据这种现状,本课题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具备放化疗结合特点的并基于生物相容性载体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131I-HOPA-C18PMH-PEG/PL)。在该体系中,羟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HOPA)用于放射性标记,而PL(Piperlongumine)用于降低肿瘤内的高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C18PMH-PEG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修饰载体。按照实验设计,首先纳米体系通过静脉给药到生物体内,然后经血液循环并分布全身。基于EPR效应,13 nm左右的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实现被动富集。由于肿瘤组织的酸性环境,pH刺激响应性的纳米体系将药物PL释放出来并有效降低肿瘤内高GSH的环境,当肿瘤中的活性氧(ROS)水平已经增加,肿瘤内1311的放疗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接下来对合成的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证明该纳米体系在水溶液和血清中不仅分散性良好且十分稳定,并具有很高的放射性稳定性(核素1311/1251标记)。然后分别在体内体外两个水平开展了该纳米体系的生物医学研究。并在细胞水平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研究了131I-HOPA-C18PMH-PEG/PL纳米颗粒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以及肿瘤细胞的摄取情况。之后,使用balb/c小鼠构建了乳腺癌肿瘤模型以进行体内相关实验。通过药代动力学分析,发现该纳米体系血液循环结果符合房室二室模型,且半衰期值较大(t1/2α:0.7±0.15 h),t1/2β:31.01±0.55 h)。SPECT成像显示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OPA-C18PMH-PEG/PL在肿瘤位置高度富集,这可能是该纳米体系尺寸的原因。然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组并进行不同组合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疗(RIT)及使用PL的化学疗法,结果表明,1311标记的HOPA-C18PMH-PEG/PL的肿瘤治疗方式实现了放化疗的协同作用并体现出了诊疗一体化的特征。此外,本课题研究表明这种策略(耗尽GSH和增加ROS)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明显的毒性。因此,本课题成功制备出了一种能够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SPECT)引导下进行肿瘤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该系统具有诊疗一体化、RIT和化学疗法高效协同、生物安全性较高的优点。此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促进基于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癌症RIT,并有望用于未来的临床转化。(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王海旺[6](2019)在《基于目标物介导SERS金纳米颗粒自组装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在材料科学、生化分析科学以及环境检测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紫外可见光(UV-vis)和荧光等光学检测手段,SERS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丰富的光谱信息、较窄的发射谱带以及无需繁琐的样品预处理等。本论文利用目标物(如酶、ATP、miRNA等)介导的金纳米颗粒的团聚增强其表面修饰的拉曼染料的SERS信号,发展了一系列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新型生物传感策略。首先,构建了一种基于酶介导的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以及SERS信号传导的尿嘧啶糖苷酶(UDG)的检测方法。UDG是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重要的糖基化酶,它能特异性切除DNA双链中突变的尿嘧啶(U),从而维持正常的基因序列。异常的UDG活性,可能引起一系列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该方法设计了一条茎部含有尿嘧啶(U)的DNA发夹探针,并将其修饰到金纳米颗粒的表面,制备的SERS活性纳米颗粒作为底物。目标物UDG特异性识别碱基U并将其切除,产生一个无嘌呤/嘧啶位点(AP site);随后,核酸内切酶IV和外切酶I共同作用将纳米金颗粒表面的核酸链水解,导致纳米金颗粒团聚,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增强了修饰在金纳米颗粒表面拉曼染料的SERS信号。该方法简单、快速、仅需一步均相反应、稳定性好,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超灵敏检测UDG活性,最低检测限达到了4.29×10~(-4) U mL~(-1),检测范围达到5个数量级。该方法为UDG活性研究和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新方法。其次,利用目标分子-核酸适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启动核酸探针功能化的纳米机器,依靠外切酶Ⅲ的特异性催化水解作用,构建了一种基于目标物介导的纳米金颗粒自组装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血清中ATP高特异性定量检测。该纳米机器包括叁种核酸探针(DNA Walker chains、DNA Track chains、ATP-Aptamer),其中,DNA Walker chains同ATP-Aptamer部分结合并通过Au-S键修饰到纳米金表面,用来特异性识别目标物ATP分子;同理,DNA Track也是通过Au-S键修饰到纳米金表面;目标物ATP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将DNA Walker链释放,随后与DNA Track碱基互补配对杂交;最后,外切酶Ⅲ将杂交双链中的DNA Track chains催化水解,释放DNA Walker进行下一步行走。最终,将纳米金颗粒表面修饰的核酸链完全催化水解,导致纳米金颗粒形成团聚体,从而极大的增强其表面吸附拉曼染料的SERS信号强度。该传感策略实现了对ATP分子的超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检测下限达到0.288 pM。该方法操作简单,仅需一步均相反应且反应时间短,易于实现高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最后,构建了一种基于miR-21置换核酸探针启动功能化核酸纳米机器,依靠外切酶Ⅲ特异性催化水解作用,将金纳米颗粒表面核酸探针全部催化水解,诱导纳米金团聚的SERS生物传感器。该传感策略中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含有叁种核酸探针(DNA Walker,DNA Track,Protect probe),首先,将保护探针Protect probe和行走探针DNA Walker进行退火杂交;然后,将混合的杂交液和DNA Track共同修饰到金纳米颗粒表面。当存在目标物miR-21时,能够与保护探针Protect probe特异性结合,从而将行走探针DNA Walker释放,行走探针和DNA Track进行杂交,作为外切酶Ⅲ的底物;最后,依靠外切酶Ⅲ的催化水解作用将DNA Track催化水解,诱导纳米金形成团聚体,引起局域电磁场极大增强,显着增强其表面吸附拉曼染料的SERS信号。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无需生物分子标记,为miR-21的检测建立了一个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吴凯[7](2019)在《电荷驱动水中氧化物纳米颗粒自组装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能源储存、纳米器件等各种领域。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合成技术手段,实现对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形貌进行调控,进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在各种纳米材料合成手段中,可控性自组装技术是一种有效调控纳米材料尺寸及形貌特征的方法,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制备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1。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过程及其自组装的结构形态特征,常常受到纳米颗粒之间的范德华力、氢键、静电力、疏水性、偶极矩等相互作用的影响2–5。(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喆,卢岳,张振华,隋曼龄[8](2019)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荷驱动的氧化物纳米颗粒水中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氧化叁钴Co_3O_4纳米棒为研究对象,我们利用液体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观察了四氧化叁钴纳米棒在水中的自组装过程。研究发现在电子束辐照的水环境下,四氧化叁钴纳米棒的晶面存在互补式自组装现象。随着纳米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纳米棒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逐渐增加,纳米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加。通过进一步分析纳米棒的形貌发现,纳米棒的暴露晶面大多数为{100}、{110}以及{111}晶面,而Co_3O_4属于极性氧化物,这些晶面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电荷。在液体环境下,正是由于这些易暴露面都带有不同大小的电荷,在晶面电荷的驱动下,电荷属性相反的四氧化叁钴纳米棒会互相吸引,形貌结构上进行互补,实现快速驱动的纳米棒之间自组装。(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敏[9](2019)在《有机相合成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及其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数量级的金纳米颗粒呈现出块体金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殊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催化、生物传感和纳米医学等领域。因此,制备形貌均一且稳定性较高的单分散金纳米颗粒对于促进其进一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还原法和种子生长法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探究了反应过程中表面配体、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后处理合成过程中不良溶剂对产物大小和形貌的影响。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将单分散金纳米颗粒构筑成性能较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并研究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均匀性和重现性。最后,初步探究了不同粒径金纳米颗粒二元纳米晶体超晶格的制备。合成的金纳米颗粒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了表征。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硼烷叔丁胺在甲苯中还原氯金酸,合成了烷基胺(十二胺、十六胺和十八胺)和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分别用乙醇、乙腈、二甲亚砜和丙酮作为不良溶剂对金纳米颗粒进行后处理纯化,探究双表面活性剂以及不良溶剂对产物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用乙醇进行二次纯化的聚合机理。(2)通过优化合成条件,例如反应温度和溶剂(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和对二甲苯),在甲苯中用油胺还原氯金酸得到了油胺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将单分散金纳米颗粒自组装成具有较好性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并研究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均匀性和重现性。(3)将叁苯基膦氯金用硼烷叔丁胺络合物在甲苯中还原,制备了3.7 nm硫醇包覆的金纳米颗粒。用种子生长法分别合成6.0 nm和9.6 nm油胺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将两种较大粒径的金纳米颗粒分别与金纳米颗粒种子以不同浓度比混合,分别自组装成具有AB_2型和AB型的二元纳米晶体超晶格。(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树平[10](2019)在《金纳米颗粒自组装体及其对毒品SERS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毒品的滥用问题已经引起越多越多人的注意。我国对于毒品犯罪分子的打击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现有的检测技术很难应用于现场的检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因其具有无损伤、高灵敏、指纹性识别等诸多优势,在毒品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绪论部分主要对SERS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从一维、二维和叁维SERS基底自组装材料进行了综述。并从固态和液态基底进行了分类报道。最后介绍了自组装贵金属纳米材料在SERS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SERS基底与待测物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在安徽中科赛飞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构筑实用型SERS基底的制备方法以及毒品检测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制备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以CV为指示分子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确定实验所需金纳米棒的最佳长径比。开展了基于溶剂蒸发诱导效应设计并搭建了气候箱。通过调控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在气候箱内制备质地较为均一的SERS基底,探讨了重力诱导下抑制基底的咖啡环效应条件,同时调控影响SERS基底制备的其他因素。结果显示,与常规实验室制备的基底相比,该条件下制备的基底稳定性较好,灵敏度较高,而且有较高的重复性,达到实际毒品检测的要求。第叁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用金纳米棒自组装成性能较好的SERS基底,对尿液中毒品进行检测。针对尿液中成分复杂,开发了尿液的快速的前处理方法,设计了阵列基底并搭建了检测二维平台,进行多样品检测。为了验证该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性能,与安徽省公安厅合作,完成了对多位真实吸毒人员的尿样的检测,检测准确率为100%,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章以唾液为检测对象开展毒品检测方法的开发研究。对唾液的采集、唾液的前处理、检测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气候箱内自组装了金纳米哑铃作为SERS基底,并展开对唾液中毒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SERS基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较好的重复性,对唾液中毒品快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考虑到仪器的焦距会影响对待测物的检测性能,特别是现场检测,因此研制出适合的手持式毒品快检仪并固定焦距的SERS插片检测模块,把制备好的SERS插片插入槽中即可检测,既保证了检测灵敏度又方便快捷。(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聚乙二醇(PEG,亲水)和含有螺吡喃结构单元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SPMA,疏水)修饰金纳米颗粒(AuNP)表面,成功制备出光响应双亲性金纳米颗粒。由于螺吡喃结构单元的光敏感性,在光触发条件下,该双亲性金纳米颗粒容易实现可控调节的组装和解离。在可见光作用下,螺吡喃结构为相邻的AuNP之间提供较弱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在溶剂中彼此解离。而在紫外光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螺吡喃结构单元发生螺-部花青异构化,该异构体中含有共轭结构和两性离子态,通过π-π键重叠和静电吸引等强作用力促进相邻AuNP的自组装,进一步促进AuNP低聚物的形成。智能可逆的AuNP低聚物表现出可切换的等离子体耦合性能,在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传感器和光学成像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余兆硕,罗思浩,柯李晶,周建武,高观祯.天然来源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分离及其表征[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杨晓宇,马晓丽,李星海.光触发金纳米颗粒低聚体的可逆自组装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9

[3].甘润生,张斐超,苏鑫贺,王英豪,张诗怡.自组装丝素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侯力强,张小庆,卢文静.静电自组装涂覆SiO_2纳米颗粒在金属纤维毡上的应用[J].粉末冶金技术.2019

[5].任鹏飞.自组装GSH调控型纳米颗粒用于增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6].王海旺.基于目标物介导SERS金纳米颗粒自组装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研究[D].济南大学.2019

[7].吴凯.电荷驱动水中氧化物纳米颗粒自组装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9

[8].赵喆,卢岳,张振华,隋曼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荷驱动的氧化物纳米颗粒水中自组装[J].物理化学学报.2019

[9].何敏.有机相合成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及其自组装[D].西北大学.2019

[10].李树平.金纳米颗粒自组装体及其对毒品SERS检测研究[D].安徽大学.2019

标签:;  ;  ;  ;  

纳米颗粒自组装论文-余兆硕,罗思浩,柯李晶,周建武,高观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